就是在如今,人們提到朱德,都喜歡習慣性地尊稱他為朱老總,朱德在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在我軍中,他是一位受到無數軍人愛戴的高級將領,他與毛主席一起引導著我軍在經歷過無數坎坷之後走向了輝煌。
在朱德的軍事生涯中,他很少直接到前線部隊去指揮作戰,所以在功勛戰績方面與彭老總、林彪、劉伯承等人相比較,顯得不那麼光輝耀眼。
但如說到戰略戰術,朱德運用的可謂是出神入化,就連他的老對手蔣介石都曾這樣評價:要說朱德最大的本事,就是讓別人永遠看不出他的本事。
那麼,朱德到底強在哪裡呢,咱們一起來看看。
朱德軍事才能非同一般
1922年秋,已是滇中名將的朱德為了追求進步,探尋救國真理,他前往德國求學。
在留學期間結識了周總理,並對社會主義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第二年,在周總理的介紹下加入了黨組織。
黨組織為了培養他,又安排他前往蘇聯接受軍事方面的培訓學習。
1926年朱德回國後,利用自己在川軍和滇軍中的威望,開始秘密為黨工作,他經常與共產黨人在一起商討謀劃中國革命今後的道路該如何走。
蔣介石的反共面目日益暴露,我黨開始抓緊培訓自己的軍事力量,為了把革命武裝直接掌握在手中,黨中央令朱德利用他在舊軍隊時的聲望和人際關係,在南昌組建起一所軍官學校。
軍校開始招生後,滇軍中一些進步青年軍官和江西省的一些進步青年,大部分都是因為對朱德的仰慕之情,所以紛紛前來報考。
一個月的時間,竟然接收了1000多名學員。
為了配合黨組織更好進行革命活動,朱德將學員們精心安排到贛江流域的各縣和南得鐵路線上,去組織領導工會、農會、工人糾察隊以及農民自衛軍的工作。
在這些學員中,朱德為黨組織培養出了上百名的黨員骨幹。
這些人在後來的南昌起義及以後的革命戰爭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了革命之後,大批的共產黨人和革命進步人士遭到屠殺,共產黨被逼入了絕境,於是準備進行武裝反抗,周總理按照黨中央的指示來到南昌領導起義。
周總理與朱德在南昌會面後,開始秘密籌划起義。
在起義的那天晚上,朱德獲悉有人叛變,起義行動已經暴露,朱德趕緊找到賀龍,告訴他這個消息,最後周總理當機立斷,把起義的時間提前了兩個小時。
最後成功發動了南昌起義。
朱德的偉大革命功績
南昌起義失敗後,起義軍余部陷入了絕境,此時的朱德對革命沒有灰心,也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想法設法與追擊起義軍的國民黨部隊建立起了統戰關係,使起義軍絕境逢生。
從以上這些就可以看出,朱德的能力絕非一般人可比,如果當時沒有朱德巧妙地運用統一戰線作為了解困的武器,南昌起義軍余部很難從絕境中走出來,革命火種能否保存下來,這就很難說了。
1928年4月,朱德率領起義軍上了井岡山與毛主席會合,不久後,成功建立了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並擔任了軍長,自從,朱德成為了紅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員。
隨著紅軍部隊的不斷擴充改編,朱德成為紅軍總司令。
長征途中,紅軍受到「左傾」錯誤路線的困擾,在作戰的過程中,一直堅持與敵人正面交戰,硬碰硬的作戰方式,導致紅軍損失嚴重,有好幾次差點全軍覆沒。
在遵義會議上,朱德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堅決支持毛主席的正確方針路線,在他的堅持下,扭轉了錯誤路線,恢復了毛主席的最高指揮權。
後來,朱德與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開始調整長征的戰略方向,從而挽救了黨和紅軍的命運,勝利走完了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朱德被任命為八路軍總司令,他率部前往華北與敵作戰。
那時的朱德已經年過50歲,但是他卻堅持到前線戰場指揮作戰。
1938年,被任命為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的朱德,指揮著八路軍、部分山西新軍和國民黨軍7個師,開始與日軍浴血奮戰。
在4月份的時候,日軍3萬兵力,分九路向晉東南根據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妄想著一下子把八路軍總部和東路軍殲滅。
朱德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自己總結概括的游擊戰術,派部有力的鉗制住了多路來犯的敵軍,配合我軍主力部隊把日軍先頭部隊苫米地旅團壓在八路軍預設的地點,將日軍截成了好幾段,最後一舉殲滅了日軍約2000餘人。
力挽狂瀾
平型關大捷之後,聶榮臻率領三千將士建立起了晉察冀根據地,因為聶榮臻領導有方,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得非常迅速平穩。
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察冀根據地的軍隊人數已經達到了30多萬。
抗戰結束,聶榮臻按照上級的指示進行了大裁軍,晉察冀軍區從三十多萬一下子裁減到了二十多萬,這在當時看來並沒有一點兒問題,但是卻沒考慮到當時的形勢。
果不其然,1946年,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協議後發動了內戰。
在解放戰爭中,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都是發揮得非常不錯,而只有晉察冀軍區的戰績不盡人意,尤其是大同、集寧、張家口的三戰三敗,讓晉察冀軍區丟盡了臉。
指揮這三戰的聶榮臻和賀龍,也是鬱悶到了極點。
究其原因,這都是由於當時晉察冀軍區在裁軍時想得太簡單,考慮不長遠,裁兵裁得太狠,很多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都在那時給精簡下來了。
所以戰爭再次爆發後,能上戰場打仗的兵力出現了嚴重不足,敗仗連連也就不奇怪了。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郭天民沒有壓抑住激動的情緒,語氣嚴厲地指責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對形勢估計不足,在裁軍的問題上太盲目,大批的部隊被裁掉,再打起仗來,派不出兵了,不挨打吃敗仗才奇怪呢。
聶榮臻氣壞了,一怒之下撤了副司令郭天民的職。
華北戰場對整個解放戰爭形勢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而此時晉察冀軍區卻爆發了不小的內部衝突,如果不儘快解決,勢必對整個戰局產生不良影響。
面對整個軍區陷入混亂之中,此時的聶榮臻也有些束手無策了,黨中央得知這種情況也是無比得著急,但是一時卻不知道誰能擔此重任圓滿解決這個問題。
就在大家手足無措之時,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親自出馬了,他來到晉察冀軍區,經過深入地了解調查,他首先對郭天民所指出的問題給予了肯定,並表示郭天民對聶榮臻的批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可取的是他作為下級,不應該當眾對上級領導大呼小叫,提意見批評也應該講求方法方式。
經過朱老總語重心長的教育批評,郭天民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心服口服地進行了自我檢討。
聶榮臻也誠懇地接受了朱老總的批評,對自己的錯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就這樣,朱老總沒費什麼周折,就輕鬆地化解了這次內部矛盾。
內部矛盾解決了,朱德又開始對軍隊進行整改,他把調研走訪中發現的那些問題整理了一下,然後針對部隊存在的這些問題,進行了整頓,不過他很清楚,這裡面的一些問題,並不是部隊領導的問題,而基本上都是有歷史原因的。
找到了癥結所在之後,朱德立刻著手集中晉察冀軍區的優勢兵力重新組建了一支野戰軍,與中央軍委商議後,任命楊得志為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羅瑞卿和楊成武分別擔任政委和第二政委。
隨後又建立了晉察冀軍區後勤部,自從開始,晉察冀野戰軍只負責訓練和打仗,其他一切事情都交給軍區後勤部來做。
晉察冀軍區經過朱德的大力整頓,變得井井有條,面貌全新。
晉察冀野戰軍沒有了後方負擔,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了作戰上,晉察冀軍區的戰鬥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1947年10月,晉察冀野戰軍在清風店的戰鬥中俘虜了國民黨的一名軍長羅歷戎,同時殲敵1.7萬餘人。
隨後晉察冀野戰軍在楊得志的率領下又向石家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而朱德也來到石家莊的前線,親自指揮作戰。
11月12日,晉察冀野戰軍順利攻克了石家莊,國民黨在華北的重要戰略要點被拔除。
縱觀晉察冀軍區整頓前後的明顯變化,不得不讓人佩服朱德卓越的軍事才能。
如果不是他及時出手對晉察冀軍區進行整頓,華北軍區也很難在戰場上取得輝煌的戰績。
從紅軍到解放軍,朱德一直是我軍的總司令,雖然他很少到前線戰場直接指揮作戰,但是他卻有能力統領著各大戰區司令員們,讓他們在戰役中戰勝敵人,這種能力可不是一般人所具備的。
因為他都是在幕後運籌帷幄,總領全局,所以很多人對他的能力並不是很了解。
蔣介石與我黨經過多年的較量,對朱德非常的了解,而且很欣賞他的才能,老蔣認為在統領大軍方面,自己的手下還沒人能比得上朱德,所以一直想拉攏朱德為自己所用。
蔣介石在對朱德敬佩之餘,曾經做出過這樣的評價:「要說朱德最大的本事,那就是讓人永遠看不出他有什麼本事。」
蔣介石對朱德這個評價確實很貼切,朱德一直行事低調,雖然他很少在戰場前沿指揮戰鬥,但是他的威望在我軍中卻一直很高。
這是因為在我黨我軍多次處於險境之時,只要朱德出面,總能化險為夷,軍中有了朱德坐陣,會讓人感到無比的踏實安心這就足可以說明朱德的能力確實高於一般人。
結語:
朱德為了實現自己的革命理想和遠大抱負,他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已經擁有了的高官厚祿,義無反顧的投身到了艱苦的革命鬥爭中。
在革命的歷程中,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高瞻遠矚,不露聲色的讓危局得以扭轉,化險為安。
有能力但是又能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才是真正厲害的高人,朱德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從表面看,你覺得他沒什麼本事,但是,在關鍵時刻,卻能震撼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