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已過去大半年,局勢非但不見明朗反而愈加撲朔迷離。
俄羅斯號稱全球第二軍事強國,卻遲遲無法拿下烏克蘭,甚至多次被烏軍「反殺」造成慘重損失。據俄國防部表示:烏軍日前憑藉在佐洛托伊巴爾卡和亞歷山德羅夫卡方向的優勢坦克部隊,成功侵入了俄羅斯的防禦深處。
對此,外界相當納悶,俄羅斯為何會在與烏克蘭的交手中如此拉胯?各路分析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首先,俄羅斯的根本目的就不是拿下烏克蘭,而是要求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所以,烏克蘭能堅持到現在,既不是它有多強多厲害,也不是北約援軍的支持多給力。看戰爭前線,俄軍上下都在竭力避免誤傷普通百姓,反而烏克蘭仗勢自傲,還真覺得自己有本事。
其次,俄羅斯不光要應對烏克蘭,還有烏克蘭背後的美、英等西方後援團。現在,無數雙虎視眈眈的眼,都在等著、盼著俄羅斯勃然大怒,發起猛攻,好給他們以更有力的把柄,能反過來制裁俄羅斯。戰鬥民族,怎麼能自行往對手挖好的坑裡跳呢?
再者,俄羅斯現在需要把錢用在推動國家發展的刀刃上,而不是萬兩黃金扔進去都不見響的戰爭里。烏克蘭有北約的不斷輸血和情報支持,已經做好了持久戰準備。可俄羅斯要是也跟著加大投入,最後打贏了又能怎樣?元氣受損,讓西方乘虛而入嗎?
而且,戰鬥的勝利和失敗,並不代表什麼。以美國為例,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拖拖拉拉打了多少年。難道,美國的實力爛到家了嗎?沒準兒真像部分網友猜測的那樣,俄軍表面上的拉胯,實則是在為最終的目標鋪路。
全盤來看,俄羅斯輸了嗎?並沒有。根據規定,想加入北約組織的國家,不能和鄰國存在領土爭端。現在,烏克蘭顯然無法滿足這項要求。另外,戰區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四地公投入俄,不也說明俄羅斯軍隊的付出是有價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