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老一輩革命家中,最有個性的,恐怕非許世友將軍莫屬了。從早年的敢死隊長,到後來的開國上將,在他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熱血傳奇。
許世友出生在河南的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曾經到少林寺習武,學成下山後,因為失手將魚肉鄉里的惡少打死,他不得不離開家鄉投軍。他起初是在軍閥的隊伍里,因為無法接受部隊的腐敗風氣而心生厭惡,1927年時成為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從此開啟了革命生涯。
01
加入紅軍之後,憑著自幼習得的一身好武藝,多次加入敢死隊,敢打敢拼,幾次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多年的戰鬥生涯給許世友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但脾氣還是一如既往的直率和火爆。
1936年,許世友已經是紅四方面軍的騎兵師師長,轉年,黨內正在糾正張國燾錯誤的影響,因為過程中出現一些偏差,許世友覺得應該從事實出發評價張和紅四方面軍,但是他的意思沒有表達清楚產生了誤解,急火攻心之下,吐血住進了醫院。
在醫院裡,他思想轉不過彎來,就想著拉一支隊伍去打游擊。他的想法被老戰友知道後,覺得此舉非常危險,於是就上報了中央。
雖然許世友的行為性質算得上惡劣,但毛主席覺得事出有因,不能一概而論,在毛主席的建議下,許世友等人都被輕判。但是他心中仍然不痛快,最後毛主席來看望他們幾個,一番長談後,誤會終於解開。
恢復自由的許世友,毛主席給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抗大」去,在這裡,通過政治、軍事以及國內外形勢的學習,許世友覺得獲益匪淺,讓他更堅定了革命一定能順利的信念。
去掉了思想包袱的許世友,全身心地投入到戰鬥中去,他在抗戰以及解放戰爭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53年時入朝參加夏季反擊戰。1955年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02
許世友的直筒性格,大家都非常清楚,這個當年差點拉隊伍打游擊的開國上將,有時候炮仗脾氣一上來,誰的面子都不好使!1973年時,我軍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要將八大軍區的司令員對調,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我國共設立11個大的軍區,大部分的軍區司令員都已經在崗位上待了十多年,無論是環境還是周邊同事,都是非常熟悉的,這樣實際上是不利於軍隊管理的。
一來是在一個地方久了,人員難免產生懈怠,做事喜歡按照老習慣、老辦法處理,缺乏創造力,長期下來,不利於發展。
二來,因為相處久了,下級對於上級的性格秉性等很清楚,很容易投其所好,不但影響辦事效率,還容易滋生腐敗,不利於軍隊建設。
所以毛主席等中央領導覺得,應該要對軍區進行整頓,當時有3個軍區的司令員剛剛上任時間不長,所以就只讓其餘8個軍區的司令員對調。
03
毛主席將這些軍區領導找到北京開會,將其中的利害關係跟大家講清楚,這是有利於我軍建設的好事,不要產生誤會,有思想包袱。
轉天在正式公布對調命令時,開會前,毛主席讓王洪文點名,王洪文翻看名冊,第一個就是許世友,他念道:「許世友!」按理說叫到名字的人應該答到才是,結果許世友眼睛朝上看,盯著天花板,臉色也不好看。
王洪文只好硬著頭皮又喊了一聲,許世友的脾氣上來了,手中的茶杯往桌上重重地一放,發出砰的一聲。
王洪文本來是想通過點名在眾位軍區司令員面前立威,結果第一個就踢到了許世友這塊鐵板。還是一旁的周總理,將花名冊拿過來,從李德生等其他將軍開始點起,這些司令員們才紛紛答到。
許世友雖然看不上王洪文,但是對中央的決定還是服從的,他和其他司令員在10天內就完成了對調。
這次對調在國際上也引發了關注,大家看到了我國為加強軍隊建設所做出的努力,當時中蘇關係惡化,國際形勢紛繁複雜,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這個決定也是為可能到來的衝突做好充足的準備,解放軍永遠是捍衛國家安全最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