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10月1日,烏克蘭國防部宣布收復頓巴斯重鎮萊曼。在萊曼包圍圈裡遭到合圍的俄軍有約6000人,大部被殲。因此被稱為「萊曼大捷」,這是烏軍在9月初開始大反攻以來,又一個重大的階段性成果。
10月1日,烏克蘭國防部宣布收復頓巴斯重鎮萊曼。在萊曼包圍圈裡遭到合圍的俄軍有約6000人,大部被殲。因此被稱為「萊曼大捷」,這是烏軍在9月初開始大反攻以來,又一個重大的階段性成果。
烏克蘭國防部宣布10月1日中午烏軍第81空中突擊旅和國民警衛隊庫爾奇茨基戰鬥團解放了頓巴斯重鎮萊曼。
萊曼(也有譯作利曼、紅利曼)位於頓涅次克西部,城市雖然不大,但卻是鐵路樞紐,在頓巴斯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次俄烏戰爭中,一直是俄軍在頓巴斯地區最重要的後勤補給基地,也是俄軍向頓涅次克進攻的大後方。
烏軍9月大反攻收復伊久姆之後,萊曼在頓巴斯地區的戰略地位就更為突出。烏軍對萊曼的進攻,其實從收復伊久姆之後就已經開始了,打到現在差不多有20天了。打了20天,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因此在簡體中文網上,就有人認為烏軍怎麼能打得過俄軍呢,之前什麼9月大反攻,是俄軍都沒使出全力,讓烏軍「偷雞」得手,或者說這次在東線的俄軍都是些二流部隊,精銳都還沒出場呢。
那麼現在萊曼的俄軍到底是哪些部隊?從目前俄羅斯方面透露出來的信息,在萊曼的俄軍除了有「盧甘斯克共和國」第208哥薩克團、俄軍庫班志願營、俄軍內務部隊這樣的二線部隊,還有俄軍近衛坦克第4師、第3摩步師、第144摩步師各一部,這3個師可都是俄軍的主力,尤其是近衛坦克第4師更是精銳。
顯然,即便這樣的一線主力,現在的戰鬥力也很差。而且儘管俄軍部隊番號不少,但由於之前戰鬥的損失還沒有得到補充,所以實際兵力並不多,總共也就大約6000人。而烏軍在萊曼前線投入的部隊卻至少有5個旅,總兵力約1.6萬人,幾乎是俄軍的三倍。
對萊曼的進攻,烏軍從一開始就是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展開,很明顯是「圍三闋一」的戰法。20天來雖然沒有突破性的戰果,但在三個方向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逐步壓縮俄軍戰線,換句話說,包圍圈正在越縮越緊。面對俄軍兵力列示,態勢又很險惡的處境,這個時候,有點軍事戰略頭腦的指揮官,就應該明智地選擇撤退,而且要快,要在合圍沒有形成之前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
但俄軍為什麼20天都沒有果斷放棄萊曼撤退呢?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萊曼地區的俄軍不惜一切代價堅守——看到這裡很自然地會聯想到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他在戰爭後期德軍戰局明顯不利時,總是頑固地命令部隊不惜一切堅守,結果錯過了很多可以及時撤出部隊的機會,大量部隊的損失進一步加劇了戰局的惡化。不過,普京還算稍微清醒一點,他也知道萊曼最終肯定還是受不住的,所以他給了一個時間期限,務必堅守到9月30日。
9月30日到底是什麼大日子?為什麼非要守到這一天?
因為這一天,普京要在克里姆林宮舉行頓涅次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日四地併入俄羅斯的簽約儀式。要是在這個時間節點前萊曼丟了,臉面上實在掛不住啊。
當然,普京也不是光嘴上說說要不惜一切代價堅守,也有增員萊曼的實際舉措。在他的命令下,俄羅斯空天軍出動戰機為萊曼地區守軍提供支援,但在烏軍嚴密的防控火力下,損失很大——現在的烏軍已經基本掌握了戰場制空權,空中的作戰飛機和地面的防控導彈,都已經足以有效壓制俄軍的空中力量。
在地面,俄軍也出動了4個營級戰鬥群馳援萊曼,但是沒有制空權,沒有信息戰優勢,在半路上就遭到了烏軍無人機和遠程精確打擊火力(主要就是M270和M142海馬斯火箭炮)的火力打擊,同樣損失慘重。這就是典型的「圍點打援」,烏軍在戰術上也完全碾壓了俄軍。
當所有的增援都落空之後,萊曼地區俄軍的命運自然就悲催了。雖然烏軍並沒有急於要在9月30日之前拿下萊曼為普京的大日子增光添彩,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不急不慢地步步推進。烏軍更看重的是如何減少自身的傷亡,而並不太在意什麼「儀式感」。但來自北、西、南三個方向的壓力相當大,而且「圍三闋一」對士氣的影響很大。所以,當9月30日的期限一過,俄軍的撤退就開始了。
俄羅斯國防部也在10月1日宣布俄軍從萊曼主動撤退,撤到更有利的位置。
但是俄軍的撤退已經很難再用「有序」來形容,現在網路上流露出來的視頻,在萊曼東北的公路上俄軍屍橫遍野,名副其實的「死亡公路」,當年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從科威特撤退時也有一條「死亡公路」,不過伊軍的「死亡公路」更多的是坦克和裝甲車輛的殘骸,而這次「死亡公路」卻真正是死亡之路。
烏軍是在29日基本完成了對萊曼的合圍,現代戰爭的「合圍」並不是只有部隊會師戰線聯成一片,還有火力相接!所以,烏軍的遠程火箭炮、榴彈炮、迫擊炮的火力已經對萊曼東北公路形成了火力銜接!
但烏軍並沒有第一時間強攻萊曼,還是採取「圍三闋一」,這又是為什麼?答案也很簡單明確,就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還是用三個方向的強大攻勢迫使俄軍從唯一虛留的「生路」跑路,當然在這條「生路」上早就安排了猛烈的火力實施覆蓋,是一個死亡陷阱!
現在烏軍公布的戰報:俄軍陣亡約1500人,被俘約3000人。可以說在萊曼包圍圈裡的6000俄軍,損失超過了四分之三,。所以,這次收復萊曼也被稱為是萊曼大捷,或者是伊久姆反攻第二季。
烏軍在拿下萊曼之後,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馬不停蹄向東挺近,下一步就是盧甘斯克的兩個姊妹城市——利西昌斯克和北頓涅次克!
因為萊曼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說是頓巴斯的「棋眼」,一旦掌握了萊曼,整個頓巴斯的局面都將反轉,接下來俄軍在頓巴斯的大崩盤將是大概率的事情。
另外,別只盯著東線,別忘了還有南線,在南線赫爾松方向,烏軍同樣有了很大進展,如果不出意外,應該在三五天之內,赫爾松戰線就很可能出現重大變化!
最後,再說一點,烏克蘭國防部宣布今年將不再進行秋季徵兵。這是什麼意思?眼下俄烏戰爭正熱火朝天,別說額外的擴軍,就連常規的徵兵都取消了?這說明了烏克蘭自信滿滿,就憑手上現有兵力就足夠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網名光亭,長期從事軍事戰史研究,曾多次在鳳凰衛視、上海電視台擔任軍事欄目嘉賓。出版過二十多本軍事書籍,可在微店「知兵堂書店」、某寶網店「知兵堂書店」上諮詢購買。現在喜馬拉雅上有個人專欄「老周軍事」,製作軍事類音頻節目。在各大視頻平台都開設「老周新觀察」視頻號,解讀軍事熱點,敬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