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莫斯科全城為烏東四州併入俄羅斯大肆慶祝,不料,第二天就被烏克蘭人兜頭潑了一瓢冷水。
這瓢冷水,是剛成為「俄羅斯本土」僅一天的烏東重鎮利曼失守了。
10月1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面對被包圍的危險,俄聯軍退出紅利曼,撤到更有利的位置。」
好在包圍圈裡面的俄軍主力最後成建制突圍了,沒有被「包餃子」。
烏軍擁有四比一的兵力優勢,但沒能打成殲滅戰,這表明烏軍並未脫胎換骨。即便有了北約的指揮、情報、軍火和傭兵幫忙,烏軍的野戰攻堅能力還是差強人意。
利曼的失守,對俄軍士氣的打擊非常之大。
10月1日,恰逢俄羅斯的陸軍節。一些從利曼撤退的官兵抱怨,這是最屈辱的一個陸軍節;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節節後退,眼看就要打成衛國戰爭。
車臣領導人小卡德羅夫聲稱,在利曼失守後,他必須表達意見。
他痛罵軍區司令亞歷山大·拉平上將失職,認為應該把他貶為二等兵,下沉到戰壕里打仗。
前58集團軍司令古魯列夫中將則痛斥俄軍總參謀部。他說:「這不是一場短兵相接的遭遇戰,我不清楚為什麼一直沒有正確判斷形勢,也沒有加強該方向的兵力。關鍵問題是,總是宣稱形勢一派大好的戰報中,謊報軍情隨處可見,自上而下莫不如此。」
而烏軍拿下利曼之後,贏得了戰場主動權,下一步既可從側翼攻擊盧甘斯克,也可以南下打通亞速海走廊。
當天,澤連斯基還用俄語向俄軍喊話:「如果不投降,你們將一個一個被消滅。」
為此,烏克蘭推出了「我想活下去」投降救助專線。
撥打專線的俄羅斯士兵,可以得到如何投降,以及如何避免在戰場上被烏軍射殺的指導。
專線發言人馬特維恩科宣布,目前已經有2000餘名俄軍使用這項服務向烏克蘭投降。
馬特維恩科指出,該專線會依照《日內瓦公約》中的規定對待戰俘,包含一日三餐、醫療護理,和俄羅斯、克里米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等俄佔區的親屬聯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