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卡山戰役於1981年5月5日打響,戰至6月31日,是解放軍廣西邊防部隊以收複位於廣西原寧明縣上石公社法卡山地區為作戰目標的一場局部戰役。
此戰是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還擊戰後第一次大規模戰鬥,越軍先後出動了一個陸空多兵種混編軍約30000人的兵力,中國解放軍動用了一個師一個團加一個營的步兵和部分空軍部隊約25000人的兵力迎戰。
在作戰過程中,雙方軍隊投放在一線陣地的兵力雖然不多,但在長達57天的反覆廝殺中,解放軍參戰部隊打出了國威和軍威。世人發現,在1979年中國軍隊武器裝備方面不如越軍,時隔兩年後竟然大變樣,再也不是越軍隨意挑釁的那支軍隊了。
看到越南出動一個陸空混編軍的精銳部隊,不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慘敗於中國軍隊之手,原本支持越南實施對外擴張的國家變得不耐煩了。不久,越南黎筍集團成為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國際棄兒,最終輸掉了國運。
法卡山上見高下
法卡山是橫跨中越兩國邊境線的一道小型山脈,由5座主要山峰構成。在法卡山主峰上,可俯瞰中國廣西寧明縣通往憑祥市的重要通道,因而被譽為憑祥片區東側重要屏障。往南側20公里望去越南同登鎮和諒山市盡收眼底,對於中越兩國而言,法卡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80年1月,不甘失敗的黎筍集團指使越軍337師52團一部佔領法卡山,並不斷派小股特工部隊潛入中國境內實施各種破壞,盤踞在法卡山上的越軍炮兵也不斷炮擊廣西寧明、憑祥一帶的村莊和各種基建設施,導致當地群眾無法正常生活。
越南黎筍集團無視中國的警告,時任廣西軍區司令員張序登制定收復法卡山的作戰計劃。
為了保障法卡山收復戰的順利實施,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吳克華命令當時駐紮在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一帶的41軍123師,駐紮在海南島的原海軍陸戰部隊131師598團趕赴廣西寧明縣集結待命。
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為負責保衛原寧明縣上石公社的新建廣西邊防三師九團二營。廣西邊防三師創建於1979年4月,由戰後55軍部分參戰官兵和原廣西邊防一團全體官兵組成,名義上是一支邊防部隊,實際上是當時解放軍陸軍當中一等一的精銳步兵師。
前來助戰的123師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團,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是高平戰役的主力步兵師。131師則是50年代解放軍組建的8個海軍陸戰師之一,儘管後來海軍陸戰部隊一再縮編,但該師一直都是按照兩棲作戰部隊的要求進行訓練。
除此之外,廣西邊防三師建制內的所有炮兵部隊都要參加此次作戰。駐紮在寧明機場的空軍部隊既要配合地面部隊的情報收集工作又要隨時準備參戰,加上當地執行作戰保障任務的人員,當時廣西軍區用兵約25000人。
由於處於戰爭狀態,廣西邊防三師九團二營實際上是一個乙種步兵團的部隊,在戰前動員大會上,該營全體官兵一共向團指揮部呈交了1582份請戰書,這樣的兵力配置,已經是三個滿編步兵營了。
廣西邊防三師指揮部集結了8個營又5個連的85毫米以上炮兵群,列裝火炮118門;集結了23個連又12個排的82毫米口徑火炮171門;高射炮、機槍部隊出動4個營另1個連,列裝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共108門(挺)。廣西軍區在法卡山附近設立了前線指揮部。
5月5日早上6點,將近400門各式火炮和機槍對著方圓1平方公里的法卡山越軍陣地實施了猛烈的射擊,戰鬥的激烈程度堪比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上甘嶺戰役。炮火急襲過後,廣西邊防三師九團二營的官兵一舉攻上5處高地主峰,對陣地上的殘敵實施清剿作戰。
當天,我軍殲敵約500人,徹底控制法卡山地區,但在法卡山周邊還有一些越軍佔據的高地,而且這些高地位於越南縱深地帶,因此參戰部隊很快轉入防禦狀態。
5月10日至16日,越南第一軍區司令譚光忠奉黎筍集團之命出動越軍步兵337師、347師,一個直升機大隊(12架),第一軍區514工兵旅,第一軍區直屬炮兵166團和諒山一帶的民軍部隊約30000人的兵力,輪番對法卡山諸陣地實施進攻。
11日,越軍實施了6次連級規模以上進攻失敗後,越南第一軍區司令部進至平嘉地區開設前線指揮部,越軍14軍指揮部進至諒山市開設前線作戰指揮部。
上午,越軍命令337師的3個步兵營、和1個工兵營,一個特工連的兵力直撲法卡山。其步兵部隊身後,由4個炮兵營提供火力支援,在法卡山南側上空還有4架直升機實施陣地偵察任務。
堅守在法卡山上的廣西邊防三師九團二營官兵在後方炮火的支援下,多次向越軍實施反衝鋒,當天粉碎了越軍的數次進攻。
13日上午,越軍首次動用160毫米口徑的重型迫擊炮轟炸法卡山陣地,越軍514工兵旅1個營趁機進入前線搶修諒山市通往那諒地區的公路。
自12日以後,越軍都是出動連級以下步兵對法卡山諸陣地實施小群多路襲擾。因此,我軍法卡山前線指揮部斷定,越軍近期必有一次團級以上規模進攻。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前指果斷命令法卡山陣地上的部分官兵撤出陣地,命令炮兵部隊炮擊敵軍交通路線。雙方暫時進入炮戰狀態。
16日凌晨3點左右,越軍突然出動一個加強步兵團的兵力朝著法卡山5號、4號和3號高地發起衝鋒,此時的越軍炮火也打得非常猛烈。
解放軍炮兵部隊集中手裡的152加榴炮、122榴炮和各類口徑火炮,對著越軍衝鋒路線進行猛烈攔截。當天夜裡的戰鬥打得非常慘烈,高地上甚至發生了白刃戰,好在天亮後攻上高地的越軍全部被打退。
越軍連續數日反撲中,傷亡數百人,被摧毀火炮數十門,被毀汽車十餘輛。由於越軍每天消耗數千發炮彈,自己又沒有生產炮彈的能力,其14軍乃至第一軍區已經彈盡糧絕了,不得不暫時放棄反撲法卡山的念頭。
戰至6月31日,因越軍在雲南方向的扣林山也吃了大虧,侵柬越軍也被柬埔寨游擊隊打得損失慘重,法卡山逐漸進入消停狀態。
解放軍實力大展示
法卡山戰役,雙方軍隊都展現出了高超的戰術協同能力。
先說越軍,這幫人佔據法卡山地區一年多,對戰區的一草一木,一坑一石都瞭若指掌。這一次,越軍根本不像1979年那樣派出炮火觀察員,其曲射火炮都能打到山峰的背面,對解放軍後勤補給線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力。
越軍的衝鋒步兵在1979年就領教過解放軍的厲害(越軍337師曾在諒山市被重創),這一次,雖然也採取了多次營團級規模衝鋒,但傷亡率明顯降低,加上其直升機編隊一直提供偵察情報,解放軍炮火集中在某個區域的時候,被炮擊區域的越軍步兵立馬疏散。
而越軍炮兵採取遊動射擊的方式,有效避免開火後陣地被解放軍鎖定。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由於道路遭遇越軍炮火嚴密封鎖,解放軍預備隊很難增援高地上的戰友,法卡山5號、4號和3號高地曾多次被越軍攻破。
當然,廣西邊防三師的官兵也打得不錯。擔任預備隊的123師、131師598團都還沒有出手,三師的各單位就在電子偵聽、通訊保障、彈藥調控、兵力調動、步炮協同各方面展現出高超的實力。解放軍戰士們在反夜襲、反特工作戰方面與1979年相比進步非常明顯,到戰役後期,越軍特工部隊都不敢打法卡山的主意了。
在為期57天的戰鬥中,越軍出動了2個步兵師所屬的炮兵群和一個獨立炮兵團的所有火炮,且炮擊密度非常大,有時候一天要打出千發炮彈,但是,解放軍參戰部隊傷亡人數僅為184人,其中犧牲78人。而越軍傷亡人數約1200人,其中陣亡700餘人。
解放軍與越軍的傷亡比為1:6。解放軍根據「死要見屍,活要見人」的統計原則計算出越軍的傷亡人數,不包括炮擊越軍炮兵陣地時斃傷的越軍人數。在這場戰役中,解放軍手下留情了,沒有炮擊近在咫尺的越南諒山市,也沒有對法卡山地區之外的越軍步兵陣地實施打擊,不然越軍傷亡人數會更多。
法卡山戰役,好比抗美援朝時期的上甘嶺戰役一樣,雙方投入一線作戰的兵力不算多,但兩軍多年積累的本事都得到充分的發揮。總而言之,解放軍技高一籌,越軍不自信了。由於畏懼廣西邊防三師的戰鬥力,越軍不敢收容其遺棄在陣地前的數百具屍體。
越南被其盟友拋棄
9月初,黎筍帶著陣容龐大的越南代表團訪問蘇聯去了。
各國媒體紛紛猜測,黎筍這是搬救兵去了。
果不其然,黎筍9月7日見到勃列日涅夫時,先是哭訴越軍在中越邊境的遭遇,然後習慣性地列出清單請求蘇聯提供軍事援助。
勃列日涅夫當著多國記者的面告訴黎筍,眼下蘇越兩國的任務是加強經濟,應該在各方面節儉行事,然後,只提經濟援助方面的話題,沒有提及軍援一事,會談很短暫,不再像往常那樣一談就是一整天。
勃列日涅夫言下之意就是:你們別再去招惹中國了,給你們那麼多先進的武器有何用?還不如搞好經濟吧。
下午,蘇聯電視新聞節目報道了黎筍來訪的消息,但沒有播放黎筍和勃列日涅夫會面的電視畫面,蘇聯這次顯然對黎筍集團的態度有所冷淡了。
鑒於黎筍集團每次惹事就跑去蘇聯討要各種援助的問題,9月14日的時候,中國中央軍委決定在華北地區舉行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活動,一來檢驗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成果,二來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下解放軍的新面貌。
這次華北大軍演搞得很成功,世人發現,解放軍已經具備了現代作戰的實力,這對日後中蘇關係的改善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對越南形成了有效威懾作用。
1981年末的時候,黎筍集團感覺蘇聯陣營已經不怎麼看好越南後,開始利用越南駐聯合國代表的職務關係,頻繁向美國陣營暗送秋波,沒有得到美國陣營國家的回應後,黎筍於1982年發表了罪己詔,並決定對越南高層實施大調整。
但此時的越南內部已經四分五裂,黎筍已經沒法收拾這個爛攤子,看著昔日的盟友一個個都沒有什麼好臉色,越南只能一個勁地瞎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