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俄烏衝突鏖戰了半年有餘。在此期間,烏克蘭也失去了大約五分之一的領土。儘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誓言不放棄一寸土地,但迎來的只有俄軍的步步逼近。然而,在獲得了新一批軍事援助的烏克蘭政府,似乎又重新在戰場上又支棱起來了,打破了現有的俄烏「僵局」。沒錯,喊了幾個月「口號」的烏軍,終於要有所行動了。
前不久,烏軍便在赫爾松發起了「大反攻」,好歹澤連斯基也「忽悠」了幾個月,該來的總會來的。據烏克蘭方面的戰報來看,烏軍不僅擊破了俄軍的第一道防線,而且烏軍的火箭還摧毀了赫爾松以東被俄軍掌控的後勤補給點。這麼聽起來,烏克蘭好像佔了上風,那麼俄烏局勢會迎來轉折嗎?
分析認為,烏克蘭情況不對,與其說烏軍大反攻取勝,倒不如說是「慘勝」。據悉,這段時間赫爾松就要公投入俄了,普京必然會加大兵力防守赫爾松,這一點,我認為烏克蘭政府相當清楚。
另外,從俄國防部公布的戰況來看,俄軍對烏軍造成了包括26輛坦克、23輛裝甲車、560多名士兵等在內的巨大損失。不難發現,烏軍似乎是在俄烏戰場上獲得了一場「慘勝」。不過,澤連斯基之所以可以不顧損失,也要堅持赫爾松反攻計劃,或許真的是騎虎難下了。
實際上,從今年4月份起,烏克蘭政府就開始炒作著要大反攻,但遲遲都沒有行動,遭受到了西方媒體的質疑。雖然西方軍費也給了,武器也給了,但烏軍就是遲遲沒有進展。如果耐心是有限度的話,我認為歐洲國家的限度已經達到了峰值,就要爆發了。所以為了繼續爭取歐美國家的軍援,不管烏軍是否準備好反攻,澤連斯基都必須有所行動。
然而,隨著俄烏衝突的長期化,歐洲明顯是撐不住了,甚至打起了退堂鼓。特別是在烏軍大舉進攻赫爾松之際,普京給歐洲來了致命一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直接對外宣布,無限期關閉「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一開始,普京還顧及到歐洲國家的面子,做下表面功夫,停氣三天算了,讓歐洲國家長長教訓。但是現在,俄氣直接霸氣宣布無限期停氣,對於冬天即將到來的歐洲,無疑是雪上加霜。
總之,現在不少歐洲國家對烏克蘭已經呈現疲態,對澤連斯基政府失去了信心,軍事援助也開始驟減。或許等到歐洲冬季到來,能源危機將會變得更加突出,一旦歐洲國家開始「低頭」,俄烏衝突的結局,恐怕就要定下來了。(佳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