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彥台 袁秀
在57位開國上將中,傅鐘的戰功並不顯赫,知名度也並不是很高,但他卻是資歷最老的。傅鍾在1921年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入黨時間最早的開國上將,其他較早的上將烏蘭夫、閻紅彥則是1925年入的黨。他曾連任兩屆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書記,其他擔任此職務的是趙世炎、周恩來、劉伯堅、李富春等老資格的共產黨人,由此可見傅鍾當時的黨內地位。他還曾任紅軍師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逝世後,解放軍總政治部稱他為「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一、連任兩屆旅歐總支部書記
傅鍾,1900年出生於四川省敘永縣。「五四」運動中,傅鍾積极參加了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1920年,傅鍾與周恩來、郭隆真等一起,漂流過海,先後到法國、蘇聯等國家勤工儉學。旅歐生涯的10年使傅鐘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由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成長為立場堅定、經驗豐富、能夠獨當一面的中國共產黨員旅歐總支部書記。
傅鍾1920年12月中旬到達法國後,在克魯梭鋼鐵廠做工。該廠是法國最大的煉鐵、鑄造及製造火車頭的工廠,有職工3萬多人,華工約佔三分之一。趙世炎、李立三、聶榮臻、鄧小平也都先後在這家工廠做過工。
艱苦的條件磨練了他們的意志。1921年9月,傅鍾和趙世炎、周恩來、蔡和森等一起領導和發動了要求將里昂大學向貧苦的勤工儉學學生開放的請願運動。
◆大革命時期的傅鍾。圖為1925年中共旅歐支部書記傅鍾在巴黎。
不幸的是,運動失敗了。傅鍾只好轉到法國中部的布里佛城中學學習。不甘向命運低頭的學生們,逐漸明白只有團結起來,共同鬥爭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1921年冬,張申府、趙世炎在法國組建旅法共產黨早期組織(二人在國內就參加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其成員有周恩來、劉清揚等。經趙世炎介紹,傅鍾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與籌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年,該組織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
在法國的勤工儉學期間,傅鐘的領導才能逐漸顯露出來。他在布里佛中學吸收中國同志組織了一個黨的支部,並通過支部組織領導勤工儉學學生,成立了「書報流動閱覽社」,舉辦「讀書會」,宣傳革命思想,團結非黨群眾,同企圖瓦解革命力量的「國家主義派」作鬥爭。不久,傅鍾到蒙達爾尼城橡膠工廠做工,繼續開展多種活動,發展黨的組織。
在此期間,傅鍾一直擔任黨的領導工作,並經常前往巴黎出席黨的會議、彙報工作,與趙世炎、陳延年、周恩來等保持聯繫。經過這些實踐鍛煉,傅鍾積累了豐富的革命經驗。1925年後,傅鍾擔任了第五、第六屆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書記。
在法國期間,傅鍾加入了法國職工會,成為其正式會員,經常與法國共產黨中央有關部門保持聯絡,有時還列席法共中央討論有關殖民地民族問題與東方問題的會議。
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發生後,傅鍾領導中共旅歐總支部組織旅法勤工儉學學生和華工集會,在中國駐法使館門前舉行示威,聲援國內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鬥爭。此後,法國警方對中國留學生加緊迫害,不斷逮捕和驅逐中國留學生。
時任中共旅歐區委秘書、中共旅歐總支部書記和共青團旅歐區執委會秘書的傅鍾,並沒有因為白色恐怖而停止工作。他及時與中共旅俄支部書記陳喬年聯繫,根據黨的指示有組織、有計劃地先後分3批從法國撤出70名留學生,經柏林、莫斯科歸國,並組織營救仍被關在獄中的留學生。法國警方以莫須有的罪名,加緊了對傅鍾等人的限制和迫害。1926年1月上旬,傅鍾和鄧小平、任卓宣等離開巴黎,轉赴莫斯科,結束了長達5年的旅法勤工儉學生活。
到蘇聯後,傅鍾和鄧小平等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他和蔣經國、左權、張聞天、周小舟、屈武等成了同班同學。傅鍾還擔任學生總支部局副書記。
莫斯科中山大學,學制4年,第一學期主要是學習俄語。具體課程是:中國革命運動史、通史;社會形態發展史;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以《資本論》為主);經濟地理;列寧主義。還有一門重要課程就是軍事訓練。
學習基本單位是小組。當時,約有學生300餘人,設11個小組,每組30至40人不等。學校11個學生小組中,有一個被稱為「理論家小組」的第7組,比較引人注目。這個小組雲集了當時在校的國共兩黨的一些重要學員,中共方面有傅鍾、鄧小平、李卓然等,國民黨方面則有谷正綱、谷正鼎、鄧文儀,還有汪精衛的侄兒和秘書、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
雖然處在國共合作時期,但共產黨和國民黨人士的信仰、觀點和階級立場畢竟不同,因此在一些問題上常常發生爭論,甚至經常出現一定程度的鬥爭。
學習期間,傅鍾針對學生中爭論的重大問題,曾約請斯大林到校作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解答報告。他還曾應邀列席聯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參加共產國際執委擴大會議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的傅鍾。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莫斯科中山大學隨之停辦。奉黨的指示,傅鍾轉到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事政治學院學習。他編在師職軍官隊,但一切行動都按紅軍士兵一樣要求。傅鍾考慮到國內武裝鬥爭的需要,從不缺課,一絲不苟,始終嚴格要求自己。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軍校正規訓練,傅鍾以優異成績於1929年底畢業。1930年春天,傅鍾在莫斯科大街上和周思來相遇。周恩來得知他即將回國很高興,頗有感慨地說:「你是海外十年呀!國內正需要你們回去參加鬥爭。」
的確,十年之間,傅鍾旅法五年,留蘇五年,這十年里,磨練了傅鐘的毅力,使傅鍾學到的新思想、新文化,更堅定了他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理念。
二、長征中傅鍾送給鄧小平三件寶:馬、大衣、牛肉乾
傅鐘的一生,可謂南征北戰。他長期從事政治工作,卻在革命早期經受了戰火硝煙的洗禮,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強渡嘉陵江等重要戰役和長征。
傅鍾回到上海後,在中央軍委負責幹部工作和兵運工作。他不顧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為蘇區、紅軍輸送了許多重要幹部,為爭取外國海員和瓦解圍民黨駐滬軍警做了大量工作。1931年夏,傅鍾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到鄂豫皖蘇區工作,先後任鄂豫皖蘇區軍委政治部秘書長、紅軍第十二師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隨營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彭(湃)楊(殷)軍政幹部學校政治部主任、紅軍第十師政治部主任等職。
傅鍾始終奮鬥在革命的第一線,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中,他操步槍和戰士一起衝鋒陷陣。在戰鬥間隙,他親自給幹部戰士授課,為部隊培養了一批骨幹和基層幹部。1932年冬,傅鍾隨紅四方面軍入川,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參加創建川陝蘇區的工作。他兼任川陝根據地臨時省委書記,和張琴秋共同負責籌備黨代表大會,成立正式省委,後被選為川陝省委委員,調任紅四方面軍(西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在粉碎敵人對川陝蘇區「三路圍班」、「六路圍攻」的反「圍剿」和儀南、營渠、宣達等進攻戰役中,傅鍾率政治部幹部深入前線部隊,走遍各戰地醫院,為鼓舞土氣,保證作戰勝利和擴大蘇區、發展紅軍,做了大量思想工作與組織工作,深得指戰員愛戴,對部隊養成狠、硬、快、猛、活的戰鬥作風,起了帶動和促進作用。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為接應中央紅軍北上,進行了廣(元)昭(化)戰役、陝南戰役和強渡嘉陵江戰役。傅鍾在戰前通過政治機關和各級政工幹部深入進行政治動員,並親臨前線檢查、指導工作。
1935年5月初,傅鍾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征。11月,紅四方面軍攻克蘆山縣城,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和省蘇維埃,傅鍾受命任四川省委書記,統一領導先後建立的天全、蘆山、寶興、太平,滎經、雅安等6個縣委。1936年2月下旬,紅四方面軍轉移,翻越黨嶺大雪山,到達道孚、爐霍後,傅鍾雖身染重病,先後隨紅三十一軍和紅五軍團治療、休養。7月,紅二、紅六軍團同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會師後,紅二、紅六軍團根據中革軍委命令,組成紅二方面軍。隨後,紅二、紅四方面軍決定共同北上,同中共中央會合。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經中共中央同意,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傅鍾任組織部長。部隊走出草地佔領甘南10餘縣後,傅鍾兼任中共甘肅工委書記。
在挺進川西北的征程中,傅鍾積極開展政治工作,並參與領導後勤保障和發動群眾的地方工作。他組織部隊為迎接中央紅軍籌集了大批糧、款、騾馬和其他軍需物資。
◆1936年,傅鍾、杜義德、莫文驊等在延安。
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後,傅鍾與王維舟代表紅四方面軍總部隨李先念率領的紅三十軍南下迎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今小金)會師後,傅鍾籌集了幾十匹馬、一些衣物以及紅四方面軍一個營的全部糧食送給中央縱隊。他騰出自己住的房子給毛澤東住,把自己的一匹能馱善走的騾子送給了周恩來。看到老戰友鄧小平的馬死了,傅鍾便大力相助,解決困難。為這件事,鄧小平曾不止一次地說:「過了雪山後,傅鍾送了我三件寶,一匹馬,一件狐皮大衣,一包牛肉乾。這三樣東西可真是頂了大事呀!」
1935年8月,中央紅軍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傅鍾還親自率領紅四方面軍第294團補充給紅一方面軍第四團,為這個給全軍開路的先行團增添了有生力量。
三、在七大上的發言贏得毛澤東的高度讚揚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擁兵自重,對中央制定的北上抗日方針陽奉陰違,造成中央率一、三軍團單獨北上。張國燾同黨中央分道揚鑣後,10月5日公然在四川省理番縣卓木碉另立黨的「中央」。傅鍾對此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拒絕在張國燾自立的「中央」擔任職務。張國燾惱羞成怒,剝奪了傅鍾在四方面軍的職務。11月,傅鍾受命擔任中共川康邊區省委書記,領導開闢天全、蘆山、寶興等新蘇區。
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與四方面軍會師後,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傅鍾任組織部長,在幹部中積極進行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協助朱德、任弼時、劉伯承、徐向前等為挫敗張國燾的分裂陰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終於促成了紅一、二、四三大主力紅軍的勝利會師。
三大主力會師後,在周恩來直接過問下,傅鍾代表中央西北局,正式宣布被張國燾錯誤關押的廖承志、羅世文、朱光等人,恢復黨的組織生活,分配工作。紅軍總部到陝北保安後,毛澤東親筆寫信給紅軍大學校長林彪,任命傅鍾為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並特囑:什麼話都可以和傅主任說。
◆1937年,傅鍾(右四)與羅榮桓、楊尚昆等。
1937年3月,傅鍾在延安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他用大量事實揭發和批判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嚴重錯誤,並且聯繫歷史,清算張國燾在鄂豫皖、川陝、通(江)南(江)巴(中)工作期間一貫推行錯誤的幹部政策,肅反政策,搞個人專制、實行軍閥主義、取消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嚴重錯誤。6月,抗大教職員和學員在揭發批判張國燾的軍閥主義、逃跑主義和反黨反中央的嚴重錯誤時,傅鍾也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傅鍾出席了此次會議,並在會上作了《增強黨的團結、反對山頭主義》的長篇發言。在發言中,他回顧了紅四方面軍光榮的歷史,指出了張國燾犯下分裂黨、分裂紅軍的嚴重罪惡,塗污了紅四方面軍的光榮歷史。他還著重講了加強團結、反對山頭主義的傾向和情緒。他指出,「要解決山頭主義問題,必須正確處理山頭與黨、個人與黨的關係。任何時候,都不能把依靠山頭看得很重,而把依靠黨看輕了,不能一事當前先考慮有無山頭的依靠,而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正確解決了個人與黨的關係,依靠黨依靠人民,才能力量無窮,穩如泰山,萬事好辦。」傅鐘的發言受到了毛澤東和與會同志的稱讚。大會發言完畢,毛澤東帶頭鼓掌,全場一片熱烈掌聲。第二天,在七大主席團和各代表團主任會議上,毛澤東說:「昨天傅鍾同志在這裡講了一篇很好的話,我全篇都贊成。」此後,傅鐘的發言被毛澤東接二連三地引用。
四、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1989年傅鍾逝世後,解放軍總政治部在《人民日報》發表《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悼念傅鍾同志》的文章,對其作出高度評價。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傅鐘不斷摸索軍隊政治工作的規律,他撰寫和主持制定了許多關於政治工作的文章和規章制度。1934年,紅四方面軍通過了由傅鍾起草的《紅四方面軍政治與黨務工作決議案》、《團政治處暫行工作細則》和《軍師政治部暫行工作細則》等文件,這對於提高部隊政治素質、加強機關政治建設,起了重要作用。由傅鍾執筆制定的「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16字《軍訓》詞譜曲後在部隊廣為傳唱,起到了鼓舞鬥志、壯軍威和發揚優良傳統作風的作用。
抗日戰爭中,傅鍾隨八路軍總部開赴抗日前線。他一面隨部隊行軍作戰,投入緊張的工作,一面將所見所聞用生動流暢的文字,撰寫了《第八路軍是怎樣戰鬥著的》前線通訊,真實地描寫八路軍行軍作戰的情況。1938年1月,傅鍾接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後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和朱德、彭德懷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下,長期轉戰在太行山區。
傅鍾善於聯繫群眾,平易近人。他經常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檢查指導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各種會議,部署、檢查工作,總結交流政治工作經驗。他還和八路軍領導聯合發布一些重要文電,在報刊上發表個人署名文章,用以指導工作。1940年傅鍾提出了《政治整軍方案》,參與制定並發布與朱德、彭德懷、左權共同署名的《政治整軍訓令》。按照訓令要求,各部隊普遍鞏固和加強了黨的領導,部隊得到很大發展,指戰員的軍政素質明顯提高,整個政治工作為保證這個時期對日作戰與反頑鬥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戰時期,傅鍾(右一)與鄧小平、黃克誠等合影。
解放戰爭中,中央副主席劉少奇兼任總政治部主任,傅鍾任副主任。傅鍾主持擬訂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黨委員會條例(草案)》。賀龍、羅瑞卿和羅榮桓等高度評價了這個條例草案。指出:「對於部隊加強黨的建設,統一領導思想,解決大兵團連續作戰中的重大問題,起了指導和保證作用。」傅鍾主持總政日常工作期間,還參加了晉察冀軍區的高級幹部會議、全國土地會議,完成了中央工委、中央軍委交辦的許多任務。
傅鍾之所以被稱為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還體現在豐富的對敵軍工作經驗。1948年初,他積极參与了中央工委研究運用「不戰而屈,攻心為上」的策略,使其充分運用到瓦解敵軍的工作當中。他彙集、歸納了解放戰爭進入反攻後蔣軍內部急劇變化的複雜情況和我軍必須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政策的材料,協助劉少奇、朱德在全軍政軍工作會議上,作了透徹分析形勢、具體提出對敵政策的報告與講話,解決了各部隊開展政治攻勢的指導思想與工作部署問題。同時對部隊必須加強組織紀律性和政策教育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
毛澤東、周恩來等到達西柏坡同中央工委和後委會合後,黨中央書記處指定傅鍾列席中央政治局會議,參加總部作戰局彙報會。三大戰役期間,他協同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許多重要任務,並列席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彙報了軍隊政治工作和加強部隊思想教育問題。
傅鍾隨黨中央、中央軍委在1949年春天離開西柏坡進駐北平。他一面加強總政機關的擴充與建設,一面領導部隊進行向全國進軍的政治工作,引導全軍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切實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約法八章、入城守則,以及向國內外宣傳人民解放軍輝煌戰績等。同時為統一全軍隨軍家屬工作的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制訂了方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傅鍾作為部隊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完成了中央交辦的籌備開國大典的許多工作。
新中國成立初期,傅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長,致力於全軍的理論教育、宣傳工作、開展青年文化、體育、開辦院校等工作。可以說,傅鍾對於團結大批知識分子和專業人才,取得了具有開拓意義和奠定基礎的顯著成績。
◆1961年國慶節,傅鍾將軍(左一)與鍾期光等在天安門。
1954年春,傅鍾應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邀請,受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委託,到該院系統講授軍隊政治工作基本問題。他在講授中,對人民解放軍從井岡山時期開始的政治工作優良傳統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的政治工作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系統地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學說和政治工作的基本問題,受到劉伯承和聽課人員的高度讚揚。
這次講課的講稿後來定名《政治工作基本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正式出版發行,此書對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1960年代初,傅鍾撰寫的《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偉大勝利》一文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他寫的《毛澤東軍事科學永遠是中國人民之瑰寶》《堅持並發展毛澤東同志的建黨學說》等重要文章,對於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維護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創造性地進行黨的三大作風建設等問題,作了深刻論述。
◆傅鍾(右)與鄧小平。
傅鍾從中顧委常委崗位上退下來後,曾上書黨中央,保證「退下來後仍要不斷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終身做一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他在病重期間,仍然奮力撰寫了《黨中央的召喚》《西北局的光榮使命》《敵後抗戰的開端隊》《初上抗日戰場》等軍史回憶文章,對革命戰爭年代的政治工作經驗文稿,進行了整理……
五、晚年關懷祖國統一大業
傅鍾晚年還始終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大業。他在台灣的老同學,有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期的,也有旅法勤工儉學時期的,大都已八九十歲,最年輕的、和他同學也最久的,就是蔣經國。他們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後在列寧格勒托馬喬夫軍事政治學院,同窗5年。面對和平統一祖國的新形勢,傅鍾非常懷念在台灣的老同學,也希望他們為此做出貢獻。1983年中秋節,傅鍾寄調《長相思——致台灣故舊》,以表述對老同學、老相識的思念和期望,其詞曰:
喜中秋,慶中秋,中秋月夜思親愁。團圓寤寐求。
念同儔,盼同儔,莫將歸心付東流。大業在前頭。
這首詞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引起海內外強烈共鳴,著名作曲家傅庚辰譜了曲,歌唱家郁鈞劍在第二屆「海峽之聲」音樂會上演唱,獲得了北京35周年國慶文藝獎,後來還成了廣播電台常常播放的節目。每當他的老同學徐君虎(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民革主委)來看望他提及此事,他總是幽默地說:「不曉得台灣的老同學、老朋友們聽不聽得到喲!」
◆1964年,傅鍾將軍在北京寓所工作中。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徐君虎是國民黨旅莫特別黨部宣傳部長,蔣經國信賴他,後來兩人私交也頗深。徐君虎每來北京,總要看望傅鍾,有時還邀上蔣經國的表親、全國政協委員,原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毛翼虎(毛覺人),一同與傅鍾敘談。1988年1月3日晚上,他們三人的談興最濃,因為年前不久台灣當局宣布了在台同胞可到大陸探親。他們都為有此順乎民意的進步而高興。
傅鍾說:「現在形勢很好,台灣的能來探親,擋不住了。」
徐君虎說:「門一開,只會越開越大,關不了的。」
他們像是看到十分可喜的前途,談著台灣還有哪幾位中山大學的同學,誰是大學教授,誰在總統府任職;同在一個理論班的同學,誰去世了,誰還健在……一談到蔣經國的病情,傅鐘不加思索地說:「可以來大陸治療。有很多治療方法,中醫的,西醫的,中西醫結合的,效果都很好。」但是沒過多久,蔣經國在台灣去世了,也給傅鍾留下了深深遺憾。一年半後,1989年7月28日,博鍾同志與世長辭。一直和他一起戰鬥、工作的詩人、書法家魏傳統將軍,以動人的詩句,記述了傅鍾光榮征戰的一生和雄健情懷:
「年少出川,旅歐去國遠。由蘇返滬,譯蘇軍條令,獻與紅軍三尺劍。不畏險阻,奉命進入鄂豫皖,管政教,西進到川陝。長征後,抗敵戰太行,初把民運辦。『七大』會上,為團結,奮把山頭主義反,博眾贊。」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