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令人憤慨的報道,侵華戰爭日本老兵、已經92歲高齡的八兒雄三郎對媒體表示,「如果日中交戰,我還會扛起槍打到中國去!」
我相信,在日本,這種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還大有人在,而且,日本政府至今都不承認侵華戰爭那段罪惡的歷史。
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為什麼陰魂不散?日本人為什麼不知錯、不認罪、不思悔改?
口吐狂言的侵華老兵
第一,狹小國土造就了小國島民褊陿的心胸、狹隘的國民性格。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蕞爾小國,算上大大小小的島嶼,日本的國土面積不過37.8萬平方公里。
關於日本,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曾經講過這樣一個笑話:
「我一直有個疑問,日本人學中國的佛家和儒家,為什麼偏偏學不了中國的道家呢?」
「有一次,我從上海乘飛機去日本講學,飛臨日本上空的時候,我透過舷窗俯瞰日本,剛才那個問題馬上就有了答案」。
王德峰教授詼諧地說:「從空中看下去,日本就像躺在海面上的一條蟲,我知道,這條蟲同時也躺在了地震帶上。」
「正是這樣嚴酷的生存環境讓日本人學不了中國的道家思想,為什麼呢?因為道家提倡『退一步海闊天空』,日本怎麼退?試想一下,日本往哪裡退?退一步,日本人就退到海里去了。」
王德峰教授的話風趣幽默,言語中多少帶有一點調侃的意味。不過,王德峰教授說清了一個事實,日本國土狹小,天災多,日本人生存艱難,大多數日本人的生存危機感遠比中國人強烈,因此,日本人普遍的價值觀都基於生存的本能。
更加離譜的是,中國人普遍同情弱者,而日本人卻認為「弱者是可恥的」,因而強者欺負弱者是天經地義的。
正是在這樣的島國思維、國民性格驅使下,日本把侵華戰爭當作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因而不知錯、不認罪、不思悔改。
老照片 侵華日軍
第二,日本政府縱容和放任右翼勢力,致使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
在日本,「右翼」向來都是歷任日本首相不敢得罪的一股勢力,這是因為「右翼」勢力能夠左右日本的對外政策,甚至影響日本首相的政治生命。
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首相如果迎合「右翼」勢力,在歷史和領土等問題上採取強硬政策,他就能夠坐穩首相的寶座,反之,他就只能是個「短命首相」了。
這就是那些日本首相對侵華戰爭死不認罪、不思悔改的現實原因,這也使得「右翼」勢力在日本呼風喚雨,「法力」無邊。
日本政府迎合「右翼」勢力、否認侵略歷史的惡果是,日本「右翼」勢力愈加囂張,軍國主義思潮在日本死灰復燃。
在民間,當年參加侵略戰爭的日本軍人非但沒有負罪感,反而有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感。這是因為日本政府不僅給予他們特殊的榮譽,還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和福利政策。
據了解,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給每一個死於二戰的士兵家屬發放了不菲的慰問金,對於還活著的二戰老兵,日本政府更是慷慨。
像八兒雄三郎這樣的侵華老兵,只要還活著,他每個月都可以領到摺合人民幣12000元的養老福利金。
讓一個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侵略者享受英雄一般的待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政府對那場侵略戰爭的態度。
第三,日本從來不承認輸給了中國,只承認日本是被美國打敗的。
到今年為止,日本已經投降77年了,但是,日本人承認自己戰敗了嗎?
客觀地說,日本並沒有完全承認自己戰敗,或者說最多只承認了一半,那就是日本敗給了美國。
從日本天皇的「終戰詔書」上可以看出,日本發起的侵華戰爭是被迫停止的,請注意,是「終戰」,而不是「投降」。
老照片 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日本人更不承認自己是被中國打敗的,直至今日,仍有大量日本人這麼認為:日本完全有能力佔領中國,日本不可能被中國打敗。
他們把「終戰」的主要原因歸結於美國參戰,他們認為,如果不是那兩顆原子彈,日本不至於選擇「終戰」,更不會停止侵華戰爭。
除了美國之外,日本人也在許多場合提到過蘇聯,說實在話,日本人從來不把蘇聯放在眼裡,日本人之所以「重視」蘇聯,其原因只有兩個:
其一,日本人對蘇聯的「鋼鐵洪流」印象深刻,刻骨銘心;
其二,西伯利亞至今都是不少日本人的噩夢……
因此,日本人記住了美國的「原子彈」,也記住了蘇聯的「西伯利亞」,因而對美國唯唯諾諾、俯首稱臣,對蘇聯畢恭畢敬、心存恐懼。
相比之下,中國似乎沒有給日本留下太深的印記,日本投降之後,中國既沒有派兵佔領日本,更沒有打擊報復日本戰俘,絕大多數日本戰俘都得到了人道關懷和寬待。
有人說,日本人這是忘恩負義、恩將仇報,這不是「白眼狼」嗎?
我想說的是,在日本人的眼裡,中國人自以為是的仁慈是軟弱的表現,中國人的「以德報怨」註定喚醒不了日本人早已泯滅的良知。
第四,作為侵略者,日本非但沒有付出應有的代價,反而收益頗多。
作為法西斯策源地,日本雖然在二戰後期遭到了盟軍的猛烈打擊,甚至挨了美國的兩顆原子彈。
但是,為了自身利益,美國竟然幫助日本逃避懲罰,當時,美國與日本沆瀣一氣,做出了一系列偏袒日本、貽害無比的決策。
首先,美國與日本私相授受,幫助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
「天皇制度」的保留讓日本人對美國的「大度」感恩戴德,也讓麥克阿瑟成為日本人的「太上皇」,就連那些美國大兵都享受了「人上人」的待遇。
然而,美國人的這個舉動卻埋下了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禍根。
溫柔鄉里的美國佔領軍(一)
其次,一些血債累累的日本戰犯不僅沒有被清算,反而搖身一變重返政壇,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投降後,岸信介被定為甲級戰犯,並被關進了東京巢鴨監獄。
可是,在美國人的庇護下,岸信介卻在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被處死的翌日獲釋了,並於幾年後當上了日本首相。
一個甲級戰犯居然當上了日本首相,你還能指望他知罪、認罪嗎?
其三,朝鮮戰爭爆發之際,日本在美國扶持下迅速東山再起,並在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再一次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對那場戰爭的態度更加有恃無恐。
另外,在侵華戰爭中,日本人從中國掠奪了大量資源和財富,對一個資源匱乏、隨時有火山(海嘯)威脅的島國來說,這些資源和財富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經濟的迅速復甦。
說完日本在二戰中的「直接所得」,接下來再說說日本的「間接所得」。
首先,除了不得不退還台灣等搶來的地盤、南千島群島被俄羅斯掌握之外,日本固有的領土基本沒有減少。
在美國人的一手操弄下,日本竊取了琉球群島的管轄權。
另外,中國政府1945年9月正式收復台灣的時候,台灣的範圍就包括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然而,1951年9月,美軍擅自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劃入到了琉球群島的範圍內,在此前提下,日本強行宣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琉球群島範圍」,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視為日本所謂的「有效控制」領土。
更有甚者,日本人還於1969年5月派水警和工程隊登上釣魚島,他們在釣魚島上設立水泥標柱式「國標」,並動手清除中國人留在釣魚島的痕迹。
1970年8月31日,日本更是以立法的形式確認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他們把釣魚島稱為「尖閣群島」,單方面聲稱「尖閣群島屬於日本領土」。
溫柔鄉里的美國佔領軍(二)
對於日本公然違反「波斯坦公告」規定的舉動,美國人採取了默認的態度,1971年6月17日,美國人更是將琉球群島和釣魚島的「施政權」一併「歸還」給了日本。
總而言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之一,日本受到的懲罰太輕了,而得到的「便宜」太多了。而這一切都「有賴於」美國的庇護和縱容。
結語
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勃蘭特突然跪在了紀念碑前,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呆了現場許多人。
勃蘭特曾在回憶錄中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語言已失去了表現力。」
勃蘭特這「驚世一跪」立即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反響。
勃蘭特「驚世一跪」
向死難者下跪,誠懇反省戰爭罪責,勃蘭特的舉動充分體現了德國對於戰爭的反省態度。
所以,德國與歐洲各國之間的關係很快就得到了緩和,德國因此放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
但是,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策源地,日本對那場戰爭的態度卻始終那麼曖昧,時至今日,日本人都沒有誠心誠意地向戰爭受害者說一聲「對不起」。
即使在中日兩國建交之際,談及日本侵華戰爭,日本人起初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日本在戰爭中給中國添了麻煩」。
日本人的說辭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強烈反感與憤慨。在中方的強烈要求下,日方才把那句話改成「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日本人真正知錯、認罪、翻然悔悟了嗎?
我認為,儘管日本人迫於壓力修改了說辭,卻沒有從根本上拋棄既有的立場和觀點。
不僅如此,多少年來,猖獗的日本右翼分子一直在明目張胆地篡改歷史,比如,他們矢口否認南京大屠殺,在「慰安婦」等問題上百般狡辯、顛倒黑白,還將侵華戰爭表述為「目的不明的泥沼戰爭」。
我們看到,一個個日本政要至今還在參拜靖國神社,即使遭到中國等周邊國家的強烈譴責,那些日本人依然我行我素,死不改悔。
據報道,那個口吐狂言的日本老兵八兒雄三郎今年已經92歲,即便是步履蹣跚,這個「老鬼子」每年還會帶一些日本年輕人一起去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右翼分子招搖過市
日本人知罪嗎?日本人還有可能知罪悔過嗎?
我想,按照日本這個民族一貫的秉性,我們也許很難等到日本人幡然悔悟的那一天。
不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隨著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總有那麼一天,日本要為他們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