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2022年07月13日16:34:27 軍事 1487

前言

1946年,蔣介石向中原地區發起戰爭,派出3萬國民黨軍追擊解放軍。在國民黨軍的強烈追擊下,6000名解放軍被迫躲進小鎮。

危難之際,當地地主胡之傑出手援助。

因為他告知國民黨軍的一句話,國民黨軍便放棄了對解放軍的圍攻。

這是怎麼回事?胡之傑告知了國民黨軍怎樣的一句話?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棄筆從戎,離鄉抗日】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胡之傑究竟是何許人。

胡之傑出生於安徽,家中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世代都是文人。在父母的教育下,胡之傑從小便進入私塾讀書,接受著最好的教育。

書香世家出身的胡之傑,在私塾里接受著中國傳統思想的教育,在夫子的引導和家族的熏陶下,胡之傑成為了一名溫文爾雅的讀書人。

胡之傑從小接觸的都是一些吟詩作對的友人,在平靜的日子裡,他享受著歲月靜好般的生活。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胡之傑心思單純,為人正直,養成了幫助弱小,救濟窮人的習慣。

生活在名門望族的胡之傑,與平常有錢有勢的貴門公子大相徑庭。他不會因為家中的威望去欺凌弱小,不會不會以錢財去欺辱家中的傭人,更不會戲耍街邊的乞討者。

在路過街邊的乞討者時,胡之傑都會攔住身旁的傭人,避免傷害到乞討者。之後胡之傑還會親自來到乞討者的身邊,彎下身子與他們交流。

他並不會單單的給予乞討者錢財,因為他深切的知道,這些流落的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

反之,他會向乞討者詢問他們的住所,然後再根據他們的情況,向他們介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解決他們溫飽的同時,幫他們找到可以長期居住的地方。

之後,年少有為的胡之傑在父母的期望下,在家鄉辦了一座私塾,致力於當地的教育工作。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胡之傑建立這座私塾,不僅只是滿足父母對他的期望,他也很想幫助那些因為貧窮或是流離失所的幼童,幫助他們找到一個有歸屬的地方。

胡之傑建立私塾不久後,國內局勢發生變化,迫使胡之傑轉變想法。

九一八事件後,日軍全面侵華。外敵的侵入,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流離失所,每日都有在街道逃離的人,昔日里平靜的生活被槍支彈藥所破滅。

胡之傑看到百姓流離失所的畫面與逃亡的場面,心中更是痛苦不堪。

胡之傑雖然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教育,性格也是儒雅隨和。但如今的戰火紛亂,外敵的侵入,身為中華兒女的他,怎能不顧國土的安危?身為堂堂七尺男兒的他,又怎能日夜在父母的庇護下,享受著戰亂下的平靜?

幾日後,胡之傑放棄了經營多年的私塾和家裡人的庇護,棄筆從戎,離開家鄉。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加入川軍,戰功赫赫】

胡之傑在離開家鄉後,輾轉多地,來到了川軍的隊伍。

川軍,是民國期間四川軍閥的部隊,由清政府編練後成為川軍源頭之一。在辛亥革命後,川軍脫離清政府的控制,成為四川軍閥。

在20多年的軍閥混戰里,川軍部隊是人數最多的軍閥隊伍。

加入川軍的人群,都是在逃亡中為了解決溫飽前來參軍的,這導致軍閥部隊的人來往各地,人心不齊,紀律懶散。在抗日戰役之前,川軍的戰鬥力沒有其他隊伍那麼強,以至於被世人貶稱之為「雙槍兵」。(「雙槍兵」即一桿步槍,加上一桿大煙槍。用於形容川軍,紀律懶散,毫無戰力。)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抗日戰爭時期,川軍部隊一改往日懶散的姿態,開始了艱苦的軍事訓練。

這一次,他們面對的是保家衛國,殲滅外敵的任務。他們不僅僅是守護自己的家人,更是守護自己的國土,為此,川軍戰士們雄心壯志,每日里不斷進行著嚴格的軍事訓練。

胡之傑來到川軍隊伍後,隨和的文人性格讓他受到了許多戰士們的歡迎。

在軍隊里,胡之傑一改往日私塾先生的姿態,變得更加勇猛、剛勁。雖然一向接受傳統教育的胡之傑,從來沒有接觸過槍支,但他卻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

一向文質彬彬的他,在接受強烈練習的時候,身上出現了許多淤青。可即便如此,胡之傑為了追趕部隊的進度,在每日白天訓練後,還會在晚上進行加練。

胡之傑的聰慧再加上他日夜的艱苦練習,很快他便在川軍部隊脫穎而出,受到了重視。

胡之傑在私塾學習的時候,曾讀過關於軍事戰略的書籍,加入川軍後的他,跟隨部隊經歷過幾場戰役後,便熟知了川軍作戰的方法。

經過幾次戰役後,胡之傑向部隊的師長提出了一些改善作戰的策略。

一開始,師長對於這個剛來川軍不久的「小螻蟻」十分不屑,他認為一個剛來的士兵會有怎麼樣的本事,便沒有聽從胡之傑的建議。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一場戰役結束後,師長大吃一驚,果然如同胡之傑料想的一樣,敵方果然從這個方向進行突圍。經過這次戰役後,師長便信服了胡之傑的軍事實力。

胡之傑在戰役中,不僅僅有軍事的謀略,更有在前線殺敵的勇猛。他在前線總能精確地判斷敵人的射擊位置,他能迅速找到一個安全的位置,對敵人開始強烈的攻擊。

「苦心不負有心人」,每天晚上的加練,讓胡之傑每一次的開槍都可以完美擊中一位外敵。

憑藉精湛的謀略和槍支技術,胡之傑不久後受到了部隊的賞識,之後又以自身實力與軍中威望,成為了川軍第一師的師長。

在胡之傑的帶領下,部隊在戰役中殺出敵人的重重包圍,躲過敵人的暗線,之後進行反擊。戰爭結束後,胡之傑的隊伍受到了川軍首領的嘉獎與讚賞,獲得了卓越的戰功。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遭受打壓,回到故鄉】

抗日戰爭期間,川軍部隊的出戰人數大約佔了全國抗戰人數的五分之一。除了沒有參加中央

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之外,川軍參與了抗戰中的所有戰役。

川軍在抗日戰爭中戰績卓絕,給予了日寇沉重的打擊。而胡之傑帶領部隊上陣殺敵的無畏與勇猛,更是為這場戰役付出了許多力量。

在戰役後,川軍的英勇表現被世人稱之為「鐵血之師」。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後來,蔣介石為了進一步控制四川政局,開始插手川軍的事務。

蔣介石對川軍一直是出於警戒的態度,對於不是自己親信的一所龐大隊伍,蔣介石日夜擔憂,處處打壓,逐漸封鎖川軍的部隊。

面對蔣介石的介入,川軍的將領們開始向蔣介石的親信攀附關係,拉攏部隊間的關係,結交自己的派系,尋找後續可以為自己撐腰的將領。

對於黨派間的紛爭,胡之傑根本不屑一顧,他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不涉及任何黨內部的派系鬥爭。

然而,胡之傑的中立態度卻遭到了蔣介石的不滿。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既不想失去川軍中有智有謀的戰士將領,又不想讓川軍日後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於是他開始分類對待川軍的將士。

  1. 將自己的親信或是黃埔軍校出身的士兵,晉陞職位。
  2. 收納一些主動攀附的士兵將領,「陞官加爵」。

三、削弱其他對立或處於中立立場將領的實權。

蔣介石的做法加強了川軍將領們內部間的矛盾。有的將領為了爭取職位,開始不擇手段地攻擊其他競爭者,甚至牽連到許多置身事外的人員。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胡之傑作為中立的人群中的一員,在這場明槍暗鬥的內部矛盾中,也深受其害,成了他人的「替罪羊」。身旁的人為了不「引火自焚」,紛紛遠離胡之傑,孤立胡之傑,甚至抹黑事情的真相,讓胡之傑坐實案件的主謀。

蔣介石的一名親信,在軍中黨派爭鬥中錯失了與上級的訊息,為了避免上面的責怪,將當天負責看守記錄的人員說成胡之傑。

面對組織的譴責,軍中既沒有人幫他站出來講述實情,胡之傑也沒有確切的證據來證明自身清白,就這樣胡之傑成了事件的「背鍋俠」。

經過這個事件後,胡之傑在軍中的地位直線下降。胡之傑在軍中躊躇難行,自身的抱負與才能無法得到伸展,連自身的人品也遭到了質疑和污衊。

至此,胡之傑對蔣介石干預後的川軍感到失望透頂。

他覺得現在的參軍不再以為國效力,抗日殺敵為目標,丟失了以往的信仰。他憎恨黨派間的鬥爭,想要離開這個滿是算計與爭鬥的地方。

幾日後,胡之傑交出了軍中的職權,提出了辭呈,回到告別已久的家鄉。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回到故土,承包地主】

胡之傑回到家鄉後,家中的一切變了樣子。

曾經的私塾與傳統式的教育已經不再適用於如今的時代。新思想的湧現讓青年更加嚮往外面的生活,大部分學子來到了相對先進的城市,開始學習新的思想。

胡之傑在抗戰後,心境也發生了改變,他不再執著於擔任私塾先生。於是,他將私塾賣掉後所得到的資金,換成了田地,準備在家中開辦農場,做一名真正的地主。

胡之傑當地主,並不是壓榨當地的村民,他是想借用另一種方式來幫助當地的一些居民。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胡之傑曾以辦私塾來幫助兒童學習,現在是以當地主,僱傭勞動力,來幫助貧困的村民能夠憑藉自身力量來賺取費用。無論是曾經置辦私塾的胡之傑,還是在抗戰殺敵後的胡之傑,依然保持著自身的初心與善意,幫助貧窮的人們。

憑藉著機智聰慧以及博覽群書的能力,在當地主的幾個月後,他有了很大的效益。胡之傑將農場豐厚的收成,拿出一部分分發給了辛勤耕耘的傭人,讓他們在勤苦的勞動後可以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在胡之傑的幫助下,當地居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街道上不再出現沿街乞討的人。

此外,胡之傑還將自己的土地一小部劃分給乞討者,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生活。而乞討者在賺取收益後,會抽取一小部分錢財作為買取田地的錢給到胡之傑。

然而,這般平靜的生活,又很快被打斷了。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出言相勸,突出重圍】

1946年,蔣介石發起內戰,向位於中原地區的解放軍開戰。

7月20日,被國民黨軍追擊的六千名解放軍隊伍,在中原的岳西冶溪鎮東側被敵人四面夾擊。無奈之下,吳誠忠、張體學帶領隊伍躲進了冶溪鎮。

冶溪鎮的居民見到解放軍戰士們背著槍,立馬緊張害怕起來。旁邊的一個村民見到後,立馬跑著來到了農場,找到了胡之傑。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解放軍

胡之傑見到急急忙忙,上氣不接下氣的村民,連忙詢問:「發生什麼事情了?怎麼這麼著急?」

村民在奔跑後,呼吸急促,說的話也是斷斷續續,講述不清楚事情。胡之傑見到他吞吞吐吐的樣子,也立馬緊張起來,急促地奔跑到外面。

胡之傑來到村口後,看到六千名解放軍整整齊齊地站立一起,槍杆子也齊刷刷地樹立在地上時,頓時舒展了一口氣。

離開川軍之後,胡之傑還和曾經的戰士們有著聯繫,所以現在這樣的場景,他還是能夠猜到一些的。無非就是,利欲熏心的蔣介石擅自發起了一場戰爭,來牢固自己在中原的勢力。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對於解放軍的事情,胡之傑是了解過的。

抗日戰爭時期,胡之傑還是川軍師長的時候,他便經常從軍中聽到關於解放軍的事情。當時雙方一起上陣殺敵,驅逐外來侵略者。如今,雙方卻站在了對立面,在自己國土發起戰爭。

胡之傑非常不理解蔣介石的做法,明明是自家兄弟,同為親人,為何會為了一己私利引發戰爭呢?戰火紛亂的年代,最後受傷的也都是自己的同胞們,為何相煎何太急?

相對於蔣介石一方,胡之傑偏向於解放軍這邊。因為他知曉,解放軍是實實的人民軍隊,切切實實地為人民考慮,他們絕對不會傷害冶溪鎮的百姓。

見到六千名的解放軍,胡之傑還未開口說話便聽見了村口外面大部隊的腳步聲。胡之傑連忙帶著解放軍來到了自家農場的的後方空地,胡之傑讓旁邊的人叫來了醫生,為幾名受傷的戰士進行包紮。

與此同時,吳誠忠、張體學來到空地上進行戰略部署。

這一場與國民黨軍的戰役,解放軍以6萬餘兵力對抗國民黨30萬兵力。不僅僅是人員上的差距,還有武器的差距,國民黨軍先進的武器也是讓這場戰役「雪生加霜」。

為了保護主力部隊,以吳誠忠、張體學為領導,帶領6000名第二旅團突出重圍。第二旅團的6000名戰士,對待這場戰役已經是下了必死的心,無論如何都要守護主力部隊的安全。

儘管勝利的幾率十分眇茫,但身為戰士的領軍人,吳誠忠希望以最小的犧牲完成這次任務。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在敵人的猛攻追擊下,6000名解放軍一步步退到了現在所處的冶溪鎮。可吳誠忠萬萬沒想到,這個一開始以為是「死胡同」的地方,卻成了這場戰爭勝利的轉折點。

胡之傑來到山地,找到正在商量部署戰略的吳誠忠、張體學。看到他們倆臉上的愁容,胡之傑開口詢問道:「敢問這次包圍鎮子的是哪支部隊?」

兩人詫異了一下,猶豫之後覺得這場戰役也不用保密,然後吳誠中回答道:「是國民黨整編72師。」

胡之傑聽到後,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發出笑聲說:「或許,我有一計之策。如果可以的話,你們可以不用一兵一卒便可以安全撤離。」

兩人見到胡之傑的表情就已經覺得不對了,聽完他說的話之後便更加懷疑,莫非他與國民黨相識?

接著,胡之傑向他們講述了自己曾在川軍抗戰殺敵的故事,告訴他們,現在外面追擊他們的正是他曾經在川軍的戰友。他曾在川軍擔任的便是72師師長,今日來的都是他昔日的手下。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聽到胡之傑的講述後,吳誠忠、張體學還是有一絲的不放心。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曾經身為國民黨軍又或者說是川軍的胡之傑,會不會在出去後就歸於敵方,然後將趁機將國民黨軍帶進村裡,將他們一網打盡?

或者是,今日來的國民黨軍已經不再是胡之傑昔日的戰友,他們見到胡之傑替解放軍說情後,一怒之下便直接殺了胡之傑?

這兩者疑問,都無法讓吳誠忠放心地同意胡之傑出村找國民黨軍談論。

胡之傑看出了兩人的懷疑,向他們說道:「這樣吧,我這就出鎮去,親自會一會我的那兩位小老弟,勸他們讓路、放行。」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話音還沒落,胡之傑便直接飛奔村外。吳誠忠,張體學見到胡之傑如此有信心,義不容辭地選擇了相信胡之傑,相信這位曾經抗戰殺敵將士的承諾。

胡之傑來到圍剿部隊時,發現國民黨第72師的領導人是傅翼和祝順鯤,這兩位可是他曾經在川軍的親信部下,胡之傑對這次的勸說更加抱有信心。

胡之傑來到72師,見到昔日部下,直接開口說:「你們此番前來,想必也是奉命行事,但鎮上的軍隊不是日本人,他們也是中國人;一旦交戰,兩敗俱傷,中國人手足相殘,我實在於心不忍!」

見到昔日師長鬍之傑,傅翼和祝順鯤心中甚是歡喜。

但聽到胡之傑講述的話兩人不禁眉頭一皺,陷入了沉默。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國民黨隊伍

接著,胡之傑的一句話,直接讓傅翼和祝順鯤收兵,放棄了對解放軍的圍剿。

「72師是地道的川軍部隊,當年老蔣如何對待我的,你們兩一定心知肚明,假如現在你們把部隊打殘、打光了,老蔣絕不會給你們補充,說不定還會乘機撤了72師,類似的事情還少見嗎?」

傅翼和祝順鯤頓時心頭一陣。是的,蔣介石為人奸詐、陰晴不定,在他身邊辦事,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失了性命。

傅翼隨即向胡之傑問道:「依老長官之見,我們該如何是好?」

胡之傑心裡暗笑,沒錯,等的就是這句話。

在胡之傑的提議下,國民黨軍放棄了同胞殘殺。

傅翼發出停止攻擊的命令,以與昔日將領敘舊為由隊伍的看守,在胡之傑的指揮下留了村莊的私密小道給解放軍通行。

就這樣,在胡之傑的幫助下,6000名解放軍在3萬國民黨軍的包圍下,安全撤離。

1946年,6000解放軍被3萬敵軍圍困小鎮,當地地主一句話解決 - 天天要聞

胡之傑僅僅憑藉一句話,便解決了6000名解放軍當時的危機,也拯救了開國少將——吳誠忠,為新中國保留了一位英勇的將領。

通過胡之傑與昔日部下的交談,便可以看出他的機智謀略與膽識,僅憑一句話便讓國民黨軍下定決心做出決定,同時做出讓解放軍安全撤離的策略。

那麼,對於「地主胡之傑一句話,便解決6000名解放軍圍困」的故事,大家在讀完後有什麼感受呢?是否敬佩胡之傑的有勇有謀和「一語雙關」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 天天要聞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起因:我無知也,對嫦娥6號開箱儀式感到迷惑,寫了一篇微頭條6月25日,風姿綽約的嫦娥6號在月地之間仙遊了53天後,又風度翩翩的,指哪打哪的精準降落於內蒙古某著陸場。(說風度翩翩,那是我這個航天迷的偏愛:小六31馬赫的返回速度,能把美國的航母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 天天要聞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伊朗駐聯合國使團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戰爭將隨之而來當地時間6月28日,伊朗駐聯合國使團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雖然伊朗將以色列「意圖攻擊黎巴嫩的宣傳視為心理戰」,但如果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軍事行動」,「一場毀滅性的戰爭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