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2022年07月08日09:08:08 軍事 1602

作者:莫孤煙

解放海南,是在四野15兵團首長鄧華、賴傳珠、洪學智的統一指揮下完成的,40軍軍長韓先楚在整個決策過程以及具體的戰役進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不過,近年來卻有「揚韓貶鄧」的觀點,認為鄧華在此期間舉棋不定,如果不是韓先楚據理力爭,敢作敢擔,登陸海南就會錯過最佳時機,歷史恐怕就會改寫。

那麼,真實的決策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參加海南戰役的四野官兵

早在1949年10月下旬15兵團攻佔廣州後,主席就考慮擇機攻佔海南島。在廣西圍殲白崇禧集團取得決定性勝利時,四野決定著手實施海南戰役,由15兵團承擔這一艱巨任務。15兵團下轄43軍、44軍、48軍,其中44軍要在廣東剿匪,48軍則駐守江西,目前兵團司令員鄧華手中的部隊僅有43軍。

海南島上,有薛岳拼湊起來的十萬大軍,雖說戰鬥力不強,但畢竟人多勢眾,加上有海峽天險做屏障,海空軍助戰,足以憑險固守。要單靠43軍一個軍完成渡海作戰的任務,顯然是不夠的。林彪增派隸屬12兵團的40軍參戰,並明確海南戰役由鄧華統一指揮。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鄧華(右)與彭總(中)陳賡(左)合影

鄧華深入了解了各種跨海奪島戰役的戰例,特別是對二次大戰中盟軍登陸西西里島以及三野金門失利兩個戰例做了悉心研究,最後提出了小部隊偷渡的想法。

金門之戰之所以失利,有個重要原因是島上沒有內應。打海南則不同,島上有已經堅持鬥爭了20多年的瓊崖縱隊接應,因此部隊可以乘坐漁船,偽裝成漁民,分批偷渡過去。等到偷渡人數足夠控制灘頭時,再發起強渡,這樣做比直接發起強渡要穩妥得多。

鄧華的這一建議經四野總部轉發給了正在莫斯科訪問的主席,主席看過後致電林彪,指出「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一個軍的全部兵力,攜帶三天以上糧食,於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隨即獨立進攻而不依靠後援。」很顯然,主席不贊同鄧華小批偷渡的方案。林彪於是致電15兵團,命令趁北風季節發起進攻。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對於主席的指示,鄧華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以目前的條件,一次運一個軍過海是不現實的,因為目前根本搞不到那麼多船,也沒有那麼多船工。瓊州海峽最窄的地方也有30公里,寬的地方有上百公里,比登陸金門難度要大得多。因此他在傳達命令時說,主席的命令當然要堅決執行,但要根據戰場實際靈活執行。

對上級指示提出不同意見,對鄧華來說已不是第一次了,他之前當縱隊司令員時,就曾幾次對林彪的命令提出不同意見,特別是平津戰役時反對先打塘沽後打天津,這一主張被林彪採納,並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鄧華和粟裕在一起

在詳細調查之後,鄧華向四野發報,闡述了在舊曆新年之前不可能完成渡海準備的理由,必須推遲戰役發起時間。一向謹慎的林彪也沒有表態,說自己沒有渡海作戰的經驗,無法做出決策,於是將電報轉發主席。主席回電說,條件不成熟就不要勉強,如果等季風靠不住的話,是否可以考慮購買動力機帆船?

對前方指揮員的意見,主席一向是非常尊重的,同意了推遲作戰的建議。可問題是從哪裡去弄動力船呢?鄧華派兵團參謀長洪學智向林彪彙報,林表示這要花很多錢,他也無能為力,讓洪直接去北京彙報。洪學智去北京後受到朱老總接見,朱表示財政困難,讓洪去找華南分局書記葉劍英,想辦法籌集外匯。

在準備買船的過程中,鄧華在兵團作戰會議上作出了「分批小渡與大舉登陸相結合」決策,這一決策得到了包括40軍軍長韓先楚在內的將領的認可。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在葉劍英的幫助下,四野有關部門負責人帶著錢去港島買船,結果一無所獲。既然動力船買不到,那就只能靠木帆船了。鄧華想了個點子,把繳獲來的十輪卡車上的發動機拆下來裝在木船上,也能解決部分動力問題。不過十輪卡車可沒那麼多,有限的發動機只能裝少量船,這些船也就成了最關鍵的指揮船、通訊船。

第一批偷渡成功的部隊是43軍的128師383團、40軍的118師352團,他們於3月5日的晚上偷渡成功。356團襲佔了潿洲島,繳獲了島上的300多艘漁船。3月26日,40軍的118師的一個加強團乘坐80艘帆船啟航,結果途中隊形沒有保持住,被風吹散後各自為戰,雖然偷渡成功,卻損失了600多人。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解放海南島》

第一批偷渡之後,薛岳加強了防禦,後面的偷渡會越來越難。鄧華這個時候就決定要集中兩個軍的力量進行大規模強渡。瓊州海峽每年3月前北風較多,4月穀雨之後則以南風為主,因此最佳渡海時間是在穀雨之前。鄧華決定在穀雨季節之前,集中兩個軍的兵力,以木帆船為主實施強渡。

鄧華這樣做,等於是改變了主席做出的以動力船作為渡海工具的指示。事實早已證明,如果鄧華只是機械地執行上級命令,一味地等待動力船,而不是因地制宜另想辦法,那就會失去最佳的渡海時機。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鄧華和韓先楚的爭論,發生在1950年3月22日。40軍之前在雷州半島繳獲了不少漁船,再加上打潿洲島時繳獲的船,40軍的船隻儲備比較充足,韓先楚認為完全可以不用偷渡,直接發起強渡。但問題是43軍的船只有不到40軍的一半,準備還很不充分,目前還不能強渡。韓先楚表示他可以率領40軍單獨發起攻擊。

韓先楚求戰心切自然可以理解,但是這樣說無疑會傷害43軍的感情。鄧華作為兵團司令,當然要考慮到兩個軍的利益,仗要大家一起打,不可能讓40軍一家大出風頭而讓43軍作壁上觀。不過,鄧華的耐心解釋,韓先楚聽不進去,表示要越級上報四野總部。

兩人頓時談崩,都將意見上報四野首長。林羅迅速回電,表示支持鄧華的意見,韓先楚率40軍單獨強渡的意見被否決。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從單純軍事上講,韓先楚的意見固然有其道理,但設身處地想一想,不管是誰在鄧華的位置上,都不會貿然支持他的意見。兩個軍協同作戰,團結協作問題是頭等大事,處理不好就會「冷了弟兄們的心」,就難以打勝仗。更何況43軍原本就是15兵團的部隊,是鄧華的本部人馬,而40軍是從12兵團抽過來的,讓人家去唱獨角戲,15兵團還怎麼干?

1950年4月16日,第四野戰軍15兵團指揮40軍、43軍,加上兩個炮兵團和工兵一部,十萬大軍橫渡瓊州海峽,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一舉解放海南島。在整個海南戰役中,40軍承擔了主力任務,渡海的8個團里40軍有6個團,43軍只有2個團。在之前關於偷渡還是強渡的爭論中,也是韓先楚不顧一切的力爭,才促成了最後在4月中旬發起大規模強渡的決心。

解放海南,誰是第一功?「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 天天要聞

【解放海南島後15兵團和瓊崖縱隊首長合影,前排右一為李作鵬,右二為韓先楚,右三為鄧華】

不過,由此而把海南戰役勝利的功勞完全歸功於韓先楚,當然是不完整的。在整個海南戰役期間,鄧華自始至終都是主導者,體現了顧全大局、運籌帷幄的大將之風。因此,解放海南島,「揚韓貶鄧」大可不必!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 天天要聞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起因:我無知也,對嫦娥6號開箱儀式感到迷惑,寫了一篇微頭條6月25日,風姿綽約的嫦娥6號在月地之間仙遊了53天後,又風度翩翩的,指哪打哪的精準降落於內蒙古某著陸場。(說風度翩翩,那是我這個航天迷的偏愛:小六31馬赫的返回速度,能把美國的航母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 天天要聞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伊朗駐聯合國使團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戰爭將隨之而來當地時間6月28日,伊朗駐聯合國使團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雖然伊朗將以色列「意圖攻擊黎巴嫩的宣傳視為心理戰」,但如果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軍事行動」,「一場毀滅性的戰爭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