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2022年07月04日17:54:44 軍事 1252

1949年1月19日起,華東野戰軍「前委」在徐州東北的賈汪召開了擴大會議,中心議題是總結淮海戰役和部署新一年的任務,這次重要的會議整整開了一周。華野代理前委書記粟裕,在會上做了長篇報告,當然,粟代司令員兼代政委,也在焦急地等待著陳毅的歸來。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陳毅調任中原局副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之後,未參加豫東戰役,在整個淮海戰役期間,也一直隨中野司令部和總前委行動,畢竟「劉陳鄧」是總前委的常委,聚在一起辦公比較方便。

1948年12月底,淮海戰役還沒有完全結束,劉伯承和陳毅已奉命到達西柏坡彙報工作。兩位未來的開國元帥,隨後參加了中央舉行的高級幹部會議,開完會已經是1月9日,陳毅隨即動身南下。

因為他還是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因為中原局的工作已走上正軌,還因為他要和粟裕一起,主持華東野戰軍的另外一項重要工作:部隊整編。

早在淮海戰役尚未打響的1948年11月1日,軍委已經發出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的指示電,華東野戰軍將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只是因為戰役進行期間,暫時不具備條件罷了。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一、華野奉命進行整編

粟裕在賈汪會議上,對華野的改編和整編問題,特別傳達了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央要求首先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編製,統一番號,野戰軍各縱隊一律改為軍,軍下為師,三三制,一直到團,團以上全國統一番號」。

「中央軍委決定,三萬人左右一個軍(炮兵團除外),但目前全國統一困難,暫時可以按一個野戰軍為單位統一編製,我們每個軍編九個步兵團,另一個炮兵團,共35000人左右,除編製番號統一外,內務、裝備、紀律等都要統一」。

最後一段講話很重要:「對部隊人員、馬匹、武器都要弄清楚,多了要交,缺的要發,按一定手續來處理,一切要求高度的集中,提高正規化程度」!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很顯然,這次整編是在華野休整期間,所進行的一次前所未有之部隊編製調整,之前由於形勢的不允許,從來沒有進行過如此徹底的部隊整編,這次整編,一切要求「高度的集中,提高正規化」。

其中針對的主要問題,是華野之前一度進行了分兵作戰,這是客觀現實。我們知道,華東野戰軍1947年1月成立後,曾以全軍集中的形式,連續取得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大捷。

然而全軍集中作戰的時間,僅僅不到半年,到1947年7月1日,華野便因為形勢的變化和軍委的要求,比較倉促地實施了「七月分兵」。

也就是說,到濟南戰役全軍再次集中作戰時,華野各兵團、各縱隊分兵作戰和發展的時間,已經長達一年零兩個月(按1948年9月計),分兵的時間甚至超過了集中的時間。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關於華野分兵的過程和細節,筆者之前有專文記敘,不重複了。總之在這樣的情況下,華野事實上形成了四大兵團:陳粟兵團、許譚兵團、陳唐兵團、韋吉兵團,分別活動在中原、山東和蘇北地區。

這四大兵團無論是兵員數量、裝備水平、戰鬥素養乃至於紀律作風,都不是完全均衡的,必然各有所長也有所短。而徹底實施整編的目的,就是要讓第三野戰軍的每支部隊,基本都達到一個標準線上。

1949年1月24日,陳毅司令員風塵僕僕趕到賈汪,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的工作全面鋪開。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二、編製和序列的區別

關於華野各兵團的隸屬關係問題,網路上始終爭論不休,其實就是沒有搞清楚部隊「編製」和「序列」兩者的區別,前者是指部隊的編成形式、組織制度和使用番號,後者則是指部隊的戰時隸屬關係。

一定要注意,兩者既可以重疊,也可以出現差異,這是由戰爭期間形勢不斷變化所決定的,解放戰爭時期,由於所有野戰軍均歸軍委直接調度指揮,打破原有序列是比較常見的事情。

如果僅就編製而言,華野先後成立的十二個野戰縱隊,均為華東野戰軍所屬,否則部隊番號為什麼都是「華野某縱」?這個道理明擺著。

但是在分兵作戰且跨地域行動期間,為了統籌後勤供應和實施戰場配合,無論哪支部隊都可以臨時調整「戰鬥序列」,在一定時期內改變指揮關係,這都是由軍委統一部署和下達命令的。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陳唐兵團政委唐亮)

比如陳賡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前身)第4縱隊,編製上當然是劉鄧所屬,但是一度劃給了西北野戰兵團指揮。也就是說,在戰鬥序列上,在特定時間內,該縱隊已脫離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的指揮。

同樣,在豫東戰役期間,原屬中原野戰軍的第11縱隊,也被劃歸粟裕的華野西兵團指揮,即有名的「中野11縱」,這支部隊直到淮海戰役打響後,才正式歸還中野建制。

就華野的整體情況來說,華東野戰軍挺進中原的兩個外線兵團,也就是「華野西兵團」一分為二的粟張兵團、陳唐兵團,曾經全部納入到晉冀魯豫的戰鬥序列,以方便統一指揮和補給。

而堅持內線作戰的山東兵團、蘇北兵團,則暫時歸華東局指揮,這都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隨著中原逐鹿的勝利,到1948年8月濟南戰役之前,華野再次全軍集中已成定局。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


三、華東野戰軍的四大兵團

華野七月分兵之後,九個主力縱隊分成兩部分各自為戰(蘇北單獨組建了華野11縱、12縱),到華東野戰軍在勝利結束豫東戰役之後、擬以三個縱隊直插江南之前,已經形成了四個兵團的格局:

第一兵團:也稱粟裕兵團或「粟張兵團」,由華野1縱、4縱、6縱和特種兵縱隊組成,準備執行提前過江的戰略任務,接受野戰軍司令部的直接指揮。

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由華野副司令員粟裕兼任,副司令員由1縱司令員葉飛兼任,參謀長由華野副參謀長張震兼任。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一兵團副司令員葉飛)

第二兵團:也就是山東兵團(許譚兵團),南麻戰役失利後,華野7縱、9縱去膠東休整補充,在敵人大舉進攻膠東解放區的情況下,遂與原活動在山東解放區的華野2縱臨時組成一個兵團。

山東兵團先期仍然屬於華野作戰序列,也被稱為華野東線兵團,後因戰場形勢變化,軍委將其改隸華東局指揮,因為華東局領導機關正隨該部行動(華野挺進外線的主力,因此稱為西兵團)。

再後來華野2縱南下支援蘇北,旋以膠東地方武裝升格編組了「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注意這個番號,它為什麼還有華野的前綴?那就是在編製上,仍然屬於華東野戰軍,但是作戰序列發生了變化。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

山東兵團正式命名時,下轄華野7縱、9縱和13縱等三個縱隊,山東大反攻以後部隊發展,又以地方軍區部隊升格組建了渤海縱隊魯中南縱隊

因此該兵團巔峰時下轄五個縱隊,實力是很強勁的,濟南戰役前奉命歸建。「全軍指揮,仍由粟裕負責」,指的就是山東兵團歸還華野建制的時間點。

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原華野9縱司令員),政委譚震林(華野副政委兼),參謀長為劉少卿(開國少將)。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劉少卿少將)

第三兵團,亦即陳唐兵團,也是華野打到外線去的主力部隊一部分,由華野3縱、8縱和10縱組成,兵團司令員陳士榘(華野參謀長兼)、政委唐亮(華野政治部主任兼)。

該兵團最初屬於華野作戰序列,後短時間轉隸中野指揮,濟南戰役前歸建,看見了吧?也是序列有過變化的例子,因此不要鑽牛角尖。

第四兵團,也就是蘇北兵團,以山東南下支援的華野2縱,和原在蘇北的華野11縱、12縱組成,主要任務是堅持蘇北根據地牽制敵人,內線作戰期間受華東局指揮,濟南戰役前該兵團主力歸建。

兵團司令員韋國清(原華野2縱司令員)、政委陳丕顯、副政委為吉洛(姬鵬飛)、參謀長覃健,因陳丕顯並未實際到任,因此第四兵團又被稱為韋吉兵團。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韋國清)

四、第三野戰軍的四大兵團

1949年1月26日起,在陳粟的共同主持下,華東野戰軍正式對部隊進行改編和整編,主要工作是部隊編製和高級幹部的調整,並報請軍委批准。

整編命令於2月9日發出,從此華野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

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

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

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唐亮。

可以看出,分兵時期的一兵團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二兵團政委譚震林、三兵團政委唐亮,仍然回到野司擔任重要職務。

因此各兵團主要首長的人事調整,成為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難點所在,經過反覆醞釀和研究,最終確定的兵團首長名單是: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陳士榘和陳賡)

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政委譚啟龍。

兵團部以原第二兵團(山東兵團)機關的大部為基礎組成,原兵團司令員許世友調任華東軍區所轄的山東軍區任職,因以原山東兵團副司令員王建安接任,也算是順理成章。

第七兵團政委譚啟龍,華野成立時曾擔任1縱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葉飛兼),此番直接晉陞兵團政委,貌似有些破格。

其實並不盡然,之前在「東南野戰軍」籌建期間,譚啟龍已被任命為渡江先遣縱隊政委、中共江南工委書記,顯然那是準備重用的。

至於許司令調離山東兵團,主要因其濟南戰役前一直在膠東養病,所以身體原因確是歷史事實,濟南戰役結束後仍回膠東休養。

不過在濟南戰役打響前,許司令直陳軍委對兵力部署提出質疑,以及曲阜會議中華東局書記的講話所指,也都不是空穴來風,只能說原因很複雜。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

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政委袁仲賢。

兵團部以原第三兵團(陳唐兵團)的臨時指揮機構為基礎組成,也就是原華野「野司」的一部分機關,華野參謀長陳士榘由此成為原來四位兵團司令員中,唯一延續兵團司令員職務的將軍。

這個過程跟東野參謀長103出任四野的兵團司令員,很有一像。第八兵團以江渭清任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參謀長。

鑒於原兵團政委唐亮調回三野總部工作,第八兵團政委由華東軍區副參謀長袁仲賢調任。袁仲賢政委雖然不是那麼威名赫赫,卻是黃埔一期畢業的老革命,之前的文章有過介紹。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

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郭化若。

兵團部以原第二和第四兵團機關各一部組成(即山東兵團和蘇北兵團),關於宋時輪由10縱司令員直接晉陞為兵團司令員,其實早有徵候。

在淮海戰役的徐東阻擊戰中,宋時輪曾經奉命統一指揮華野7縱、10縱、11縱,組成了「阻援兵團」,大破邱李兵團的進攻,這已經是按兵團司令的級別使用了。

宋時輪黃埔五期畢業,資格是很老的,1938年已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1945年隨陳毅到華東工作,在華野尚未成立時,已經是山東野戰軍的參謀長。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

華野成立之前宋時輪的工作有所變故,後出任10縱司令員,遂有「排炮不動,必是十縱」,晉陞第九兵團司令員並不意外。

原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改任第十兵團政委,所以九兵團政委由原華野4縱政委郭化若升任,黃埔四期生!

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

兵團部以第四兵團(蘇北兵團)機關大部為基礎組建,葉飛任司令員,韋國清任政治委員,陳慶先任參謀長,劉培善任政治部主任。

葉飛之前是華野一兵團的副司令員,華野1縱司令員兼政委,所率領的華野1縱是響噹噹的王牌主力,在粟裕不兼職的情況下,晉陞兵團司令員也屬情理之中。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

五、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的實力

華東野戰軍在整編為三野的過程中,採取了兵團部與原轄各縱隊「拆開重組」的方式,某種意義上,這也是為了打破山頭主義,進而實現「高度的集中」。所以各兵團所轄的各軍,大致是按原華野各縱的數字番號排列的。

第七兵團:下轄第21軍(華野2縱)、第22軍(華野3縱)、第23軍(華野4縱),以及濟南戰役起義部隊和魯中南縱隊合編的第35軍。

整個兵團擁有四個軍133000餘人,兵力數字在四個兵團中排名第二。

第八兵團:下轄第24軍(華野6縱)、第25軍(華野7縱)、第26軍(華野8縱),以及由淮海戰役起義部隊(何基灃部)和江淮軍區部隊合編的第34軍。

整個兵團擁有四個軍127000餘人,兵力數字在四個兵團中排名第三。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第九兵團:下轄第20軍(華野1縱)、第27軍(華野9縱)、第30軍(華野12縱),以及淮海戰役起義部隊(張克俠部)和渤海縱隊合編的第33軍。

整個兵團擁有四個軍138000餘人,兵力數字在四個兵團中排名第一。

第十兵團:下轄第28軍(華野10縱)、第29軍(華野11縱)、第30軍(華野12縱),以及由膠東縱隊改編的第32軍。

整個兵團擁有四個軍108000餘人,兵力數字在四個兵團中排名第四。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可以準確統計出來,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16個軍的兵力數字為506000餘人,平均值在31600人左右,各軍各師的人數,並非完全相同。

三野另保留特種兵縱隊、兩廣縱隊(後劃入四野序列)兩個縱隊建制,加上野司的警衛團和直屬、後勤部隊等,三野總兵力共計581000餘人。

實話實說,歷來部隊整編的最大難點都是人事安排,所以華野在整編過程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兵團和軍級首長的名單更是焦點,個別幹部對任命不滿意,發牢騷鬧情緒,甚至有的直接找到陳老總。

為此,陳毅在會議上嚴厲批評了本位主義和個人主義傾向,提出了四條重要意見,其中第四條也算是總結:

「幹部的安排可能是有缺點的,不會百分之百是完滿的,但這個名單是正確的,經過反覆研究的,是比較妥當和很謹慎的,希望同志們擁護,不準說長道短」。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這也充分說明,在華野整編為三野的過程中,陳老總親自來坐鎮的必要性,畢竟威望在那擺著呢,而在談到部隊編製時,陳毅則要求:

「編製表主要是為了限制人員裝備,比較充裕的部隊不能超過,凡是人數超過的縱隊,一定要老老實實拿出來補充不足的縱隊,不得打埋伏;編製表是為了不使部隊窮富兩極分化,我們要反對本位主義和平均主義」。

陳老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誰也不能不聽了,而制度和原則一旦確定下來,後面的事情就順利多了,到1949年3月底,第三野戰軍的整編工作基本完成,即將大舉南下飲馬長江了!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六、第三野戰軍兵團首長的軍銜

既然成為人民解放軍正式的兵團司令員、政委,這些將領自然就是「正兵團級」,按照1955年的授銜標準:「正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上將」。

那麼兵強馬壯的三野八名司令員和政委,理論上都應授予上將軍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方面,是這份兵團首長名單只是1949年初產生的,在後續的戰爭期間,各兵團是有一定人事調整的。

比如第八兵團,後以王建安兼代政委,再後第三野戰軍副政委譚震林兼任政委;第十兵團政委後由張鼎丞改任等等。

最終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而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於1956年補授。

第七兵團政委譚啟龍調地方工作,未授銜;第八兵團政委袁仲賢成為首批駐外使節,未授銜;第九兵團政委郭化若,被授予中將軍銜;第十兵團政委韋國清,被授予上將軍銜,可見,情況還是不太一樣的。

華野四大兵團司令,改編時為何僅有一位留任?陳毅:名單是正確的 - 天天要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文一科技召開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正面臨受損投資者索賠 - 天天要聞

文一科技召開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正面臨受損投資者索賠

為便於廣大投資者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文一科技2023年度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公司於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上午9:00—10:00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路演中心(以網路文字互動形式召開了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與投資者就上述事項進行網路互動交流和溝通,在信息披
一個人在農村,養殖100隻,一年能掙十來萬!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在農村,養殖100隻,一年能掙十來萬!

近期和幾個老友聊天,大家不約而同地都有回到農村的意願,可能城市呆久了,生活在一種壓抑的空間,人就更渴望田野的舒展。都50多少的人了,當大家問到回到農村幹什麼?這方面我還是有調研的,譬如一個人在農村,這種東西養殖100隻,一年都能掙個十來萬,是不是比在城市打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