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2022年07月01日17:22:29 軍事 1882

「倒!倒!」

1962年8月15日上午11點,解放軍戰士喬安山在班長雷鋒的指揮下正在倒車,為了準時完成任務,雷鋒連早飯都沒有吃,飢腸轆轆的忙活了一上午。

但是由於連續的暴雨,導致地面十分濕滑,稍有不慎輪胎就容易打滑,見此,喬安山也是卯足了勁,豎起耳朵仔細聽班長的指揮。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雷鋒

「打輪,轉—轉—」,經過一番周折,好不容易才將車順利開到了目的地,喬安山長舒了一口氣,一扭頭卻看見班長雷鋒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

1962年8月15日上午12點05分,雷鋒因搶救無效死亡。1966年,同行戰士喬安山退役,此後隱姓埋名近30年。

30年里他一直竭力隱藏自己與雷鋒的關係,並拒絕參加任何形式的雷鋒精神報告會。

每當有人向他詢問雷鋒死亡的真實原因,他要麼敷衍了事要麼閉口不談,就連相關新聞報道也只有一句簡單的「雷鋒同志因公犧牲」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這也讓人越發好奇,雷鋒的真實死亡原因究竟是什麼?喬安山為什麼要竭力隱藏他與雷鋒的關係?離開雷鋒後他的現狀又如何呢?

事故還原

1962年,政治部幹部史寶光和宣傳部幹事張峻來到了醫院,犧牲的雷鋒躺在醫院病床上,臉上乾乾淨淨的,只有左臉頰處包裹了幾塊紗布,像是只受了點輕傷在安睡一般。

戰士們都圍在雷鋒的床頭前小聲啜泣著,他們給雷鋒戴上了軍帽,還換上了一套嶄新的軍裝。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看著班長的遺容,戰士們怎麼也不敢相信,昨晚還笑著給他們講毛選的班長就這麼離開了人世。

1962年8月15日上午,由於連續下了多日的暴雨,導致地面泥濘不堪,運輸連戰士喬安山和班長雷鋒接到了將糧食送往駐地的任務。

兩人一刻也不敢耽擱,尤其是雷鋒,連早飯也沒吃就匆匆忙忙的上路了。一路上都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雷鋒手握方向盤,兩眼緊緊地盯著前面的小路,一刻也不敢鬆懈。

汽車沿著窄窄的土路緩步前行,用了一上午時間,兩人才將一卡車棉衣全部送到駐地。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回到運輸連後,連長讓雷鋒他們趕緊去吃飯,可是雷鋒看見綠色的軍車上濺滿了黃泥,十分心疼。要知道雷鋒惜車如命,平日里看見車上有一丁點污漬都要拿抹布擦拭乾凈。

再說下午還有其他任務,如果那時再沖洗恐怕就來不及了,因此兩人決定先將運輸車沖洗乾淨再吃飯。

水龍頭在不遠處的九連炊事班那裡,但是汽車要開到那裡,就必須要經過一條狹窄的通道。

而且九連營房前還是一個布滿了晾衣桿的土路,且還必須要繞過一根豎在入口處的晾衣桿,因此十分考驗駕駛者的技術。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後來喬安山回憶道:「雷鋒大哥知道我經驗少,所以特意讓我來駕駛,他做指導。」

到達晾衣桿前,雷鋒還親自下車查看了地形,他發現要通過這條道,還必須先拐個直角,就算是老手也很難開進去。

於是雷鋒就特意站在了汽車的左前方,離路口的晾衣桿僅有兩米遠的地方指揮倒車。

「進—進—打輪—」。雷鋒站在車前認真地指揮喬安山駕駛,等車的前輪和車廂越過晾衣桿後,雷鋒看了看角度,差不多可以通過了。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於是他就給駕駛室里的喬安山比了一個「可以通過」的手勢,喬安山看到指示後,立馬駕駛著運輸車通過了這段窄路。可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喬安山每次說到這裡就有些哽咽,他說道:「我當時聽見『咔嚓』一聲,還以為是碰到了什麼東西。我猛地一回頭,就看見雷鋒大哥倒在了血泊里,倒落的晾衣桿上也全是血跡。」

一個小戰士還在那裡喊:「班長暈倒了,班長暈倒了!」喬安山急忙剎車,來到班長身邊,只見雷鋒已經失去意識了,血順著左額的傷口處流了下來。

對於這段經歷,喬安山至今仍記憶猶新:「大哥在那裡『呼呼』地喘著粗氣,到處都是血。」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雷鋒被緊急送往了撫順礦物局西部職工醫院搶救,醫院領導聽說是雷鋒受傷了,還急忙為他騰出了一間搶救室,大家都希望這個捨己為人的好戰士能夠活下來。

可就在這時,雷鋒由於大量出血,體溫迅速升高,院長急忙吩咐戰士們去買降溫的冰棍,還給雷鋒做了緊急人工呼吸,一番周折後,雷鋒的生命體征暫時穩定了下來。

戰士們都鬆了一口氣,就連喬安山也抹去了眼角的淚水。

可是院長知道,他只給雷鋒掙得了一點搶救時間,要想真正脫離危險,必須立馬做開顱手術,可是職工醫院的設施太過簡陋了,根本沒有條件做手術。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最後還是院長大手一揮:「馬上去瀋陽軍區202醫院,將段主任請過來!」段主任是瀋陽軍區的腦外科專家,如果他能來,雷鋒就有救了。

毛主席的好戰士

見狀,連長曹玉德也主動請纓,為了能在最快時間內趕到,團部還派出了唯一的一部美式吉普和連里最好的駕駛員,可天卻偏偏不遂人願。

一路上,駕駛員為了趕時間,將油門加到了最大,在路過一個路口時沒來得及剎車,撞上了一旁的大貨車。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大貨車司機十分生氣,拉著駕駛員的衣領非要讓他賠錢,戰士們急忙下車給司機賠不是,可是司機仍是不依不饒,非要讓部隊領導出面。

可是一想到雷鋒的一隻腳已經踏在了鬼門關里,連長曹玉德就有些焦急,他顧不上解釋,一把將貨車司機推到了一邊,一行人這才得以上路。

但是,沒行駛多久又遇到了問題,剛剛吉普車以最快速度撞上了大貨車,導致自身的損毀也十分嚴重。沒開多久,車子的發動機就報廢了。

曹玉德立馬向團部又申請了一輛車,此時大家的心情都十分焦急,要知道對於危在旦夕的雷鋒來說,每一秒都十分寶貴。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好不容易曹玉德才坐上了第二輛車重新出發,可是偏偏又出了問題。

在通過一處狹窄的公路時,一輛車一直擋在曹玉德的前面,並且開的速度還非常慢,此刻的曹玉德心急如焚,他按了好幾次喇叭催促司機,可誰知對方聽到喇叭聲反而越來越慢。

顧不上許多,曹玉德拿出了配槍,「啪、啪」兩槍就把擋路車輛的輪胎打爆了,逼得司機在路邊停了下來。

好不容易才到醫院接到了段主任,可是等他們趕到時已經下午三點了,而雷鋒同志在中午12點05分就永遠停止了呼吸。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戰士們擠在狹小的病房裡,都在跟雷鋒做最後的道別,見此情景,一向剛毅的曹玉德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戰士們把雷鋒的遺體送回了連隊,整理好他的被褥,還把他生前最喜歡的鋼筆也放在了雷鋒的上衣口袋裡,做完這一切後,戰士們才來一個一個的跟雷鋒道別。

尤其是雷鋒班的戰士,他們早已泣不成聲,戰士小韓一想起班長曾花費半宿的時間給自己縫破褲就十分難受。

在他們眼裡,雷鋒班長年紀雖然也不大,可是平日里對他們十分關心,就像自己的親哥哥一樣。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1962年8月16日,雷鋒開始入棺,棺材是黃華松打造的,又大又沉,棺壁足足有三十厘米厚,是一個機關幹部捐出來的。

本來是給家裡的老人準備的,可是他在聽過了雷鋒的事迹後,也被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感動了,所以自願將棺材捐了出來。

入棺時,政治部幹事史寶光親自抱著雷鋒的頭,和其他戰士們一起將雷鋒輕輕放在了棺木中,他們還在雷鋒的遺體下鋪了一層潔白的棉布,就像雷鋒本人一樣,高尚而又純粹。

許多戰士還放棄了睡覺時間,持著配槍自願為雷鋒守了一整夜的靈。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8月17日,下葬的日子,戰士們騎著軍用摩托車走在最前面,樂隊也緊跟送行車輛奏著哀樂,大大小小十餘輛軍車為雷鋒送行。

沿途的百姓聽說是雷鋒同志,也自願加入到送行的隊伍中。雷鋒生前在日記里寫道:「我一定要好好努力,爭取早日見到毛主席!」

雖然雷鋒最終還是沒有見到毛主席,可是毛主席在聽說了雷鋒的事迹後,還親自寫了七個大字:「向雷鋒同志學習」。

以此來表示對他的肯定,也算是圓了雷鋒的一個夢。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雷鋒去世後,還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引發了轟轟烈烈的學雷鋒活動,政治部領導覺得事態嚴重,於是專門派政治部幹事史寶光和宣傳科幹事張峻前去運輸連,對事態展開調查。

離開雷鋒的日子

史寶光和張峻先是聽取了團里和連里的彙報,記錄信息後專門來到事故發生地展開調查,還讓雷鋒班戰士喬安山開著車還原了一遍事情經過。

他們發現,那個奪走雷鋒性命的木杆僅僅只有6厘米,這麼細的木杆,是如何變成殺人兇器的呢?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通過調查得知,那根細木杆上部圓滑,是從下部折斷的,且沒有任何人工切割的痕迹,那就說明木杆明顯是意外折斷的,不是刻意為之的。

且木杆上粘有黑色橡膠末,恰好對上了車輪後胎上的擦痕,且除車輪外,車身也沒有碰撞的痕迹,這樣就可以排除因喬安山操作失誤撞上木杆才導致雷鋒死亡的可能性。

所以,史寶光調查認為,因為通道太過狹窄,且地面由於連綿的暴雨,土壤鬆散,因此造成地面凹凸不平,導致車輛駛入時,會出現微微的傾斜。

且車的後輪胎正好是駕駛員喬安山的盲區,從表面看確實沒有刮碰到欄杆,但是凸起的地面確實會導致後輪胎擠壓到晾衣桿根部。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晾衣桿斷裂後,在鐵絲的牽拉之下,以極快的速度彈向雷鋒,又剛剛好打在了左太陽穴上,因此導致了顱內出血,才造成了雷鋒的死亡。

雖然確實是輪胎壓到了木杆才導致的斷折,但這不是喬安山有意為之的,而是一次意外事故。

並且也不是雷鋒同志的指揮失誤,因為不蹲下仔細研究的話,根本看不到埋藏到土表層的木杆根部,所以這確實是一起偶然事故。

因此史寶光就在調查結果上寫下了「以身殉職、意外事故」八個大字。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連長曹玉德因為貿然開槍、打人,還被擬定為降級處分。但是上級考慮到曹玉德救人心切,所以就取消了對曹玉德的降級懲罰。

而喬安山之所以刻意隱瞞他與雷鋒的關係,是因為他始終對雷鋒抱有歉意,他一直覺得是自己操作失誤才導致了雷鋒的死亡。

但是雷鋒的精神卻一直影響著他,多年來他一直堅持著做好事,向雷鋒學習。

直到1995年,《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道,將雷鋒和喬安山的故事寫了出來,人們才知道原來這個默默無聞做好事的老兵是雷鋒的「小弟」,是他最親的人。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過去了三十三年之久,喬安山也想通了,他不再刻意隱瞞自己與雷鋒的關係。

而是選擇天南海北的參加雷鋒精神演講,他要將雷鋒的故事說給所有人聽,他要把雷鋒的精神傳播到祖國各地。

從1997年開始,喬安山就沒有停歇過,他參加各種講座,積极參加各個媒體的訪談,將那些不為人知的關於雷鋒的故事都講了出來。

他經常說:「我大哥不是什麼大人物,也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事,他做的都是非常平凡的事,但正是他的堅持,才感動了無數人。」

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40年後鑒定人披露事故發生細節,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據悉,如今八十歲的喬安山依舊活躍在宣傳雷鋒的第一線,他已經參加了4000多次雷鋒精神演講,還擔任了160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

雷鋒就像一顆釘子,一顆默默無聞的釘子,永遠紮根在人們心中,激勵著人們成為一個又一個像他一樣的釘子。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美團繼續向「穩」,一季度凈賺74.88億 - 天天要聞

美團繼續向「穩」,一季度凈賺74.88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頭部互聯網企業的股價明顯被市場低估,例如騰訊、美團、快手等互聯網巨頭,儘管業績不斷新高,但是股價距離最高點仍有差距。很顯然這是不合理的。
F-16戰機放盟友機場,烏克蘭給俄設套:有本事連北約也打 - 天天要聞

F-16戰機放盟友機場,烏克蘭給俄設套:有本事連北約也打

正當美國推動北約盟友向烏克蘭交付F-16戰鬥機之際,烏克蘭空軍也宣布了F-16的安置計劃,預計不會將所有F-16都部署在烏克蘭境內,以免被俄軍當做「活靶子」。那麼多了的F-16會部署在哪裡呢,烏軍披露的消息顯示,這些戰機會部署在「安全的外國
美軍高層很焦慮!美媒:中國在新技術掌握上遠遠超出美軍預料 - 天天要聞

美軍高層很焦慮!美媒:中國在新技術掌握上遠遠超出美軍預料

#精品長文創作季#美媒《商業內幕》日前發表了一篇中國第三艘航母作戰性能與美軍航母戰鬥力的對比,除了肯定第三艘航母相當先進這一點以外,用了很大的篇幅嘲諷中國海軍使用航母的經驗嚴重不足,結果卻被美軍高層一錘定音,中國在軍事技術掌握上遠遠超出了美
廣西軍訓全國第一 - 天天要聞

廣西軍訓全國第一

自古英雄出少年,現役軍人基本上都是青年壯丁,每個省、區、市,都有軍訓。也許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廣西的軍訓能做到全國第一呢?難道廣西的軍訓有什麼特別之處。自古廣西軍的軍紀嚴明,素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美譽。所以一直以來廣西軍訓,備受人們的關
畫蛇添足?烏克蘭要引進的幻影2000大部分性能遠不及F16 - 天天要聞

畫蛇添足?烏克蘭要引進的幻影2000大部分性能遠不及F16

當地時間6月6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幻影2000戰鬥機,這瞬間引起了很大關注,烏克蘭又得到了一個大國的強力支援。那幻影2000能顯著增強烏克蘭空軍的實力,幫助其奪回制空權嗎?其實不然。
美軍發布「艾森豪威爾」號最新照片 - 天天要聞

美軍發布「艾森豪威爾」號最新照片

自從5月31日胡塞武裝宣布對「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發動攻擊並「成功命中目標」後,外界一直對美軍這艘核動力航母的最新情況十分關注,而美軍雖然嘗試過一系列手段試圖自證清白,但卻頻頻翻車並且未能讓世人信服。....
載有高超音速導彈的俄軍艦抵達古巴 - 天天要聞

載有高超音速導彈的俄軍艦抵達古巴

載有高超音速導彈的俄軍艦艇抵達古巴,已到美國海岸附近。 據「今日俄羅斯」10日報道,俄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已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艦上運載了「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報道稱,此地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