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號院」老兵故事會開講啦 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線上線下同步推廣老兵故事

2022年06月30日10:45:19 軍事 1055
「38號院」老兵故事會開講啦 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線上線下同步推廣老兵故事 - 天天要聞「38號院」老兵故事會開講啦 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線上線下同步推廣老兵故事 - 天天要聞

張子庫老人講述軍旅故事

「我是團里最老的兵,是一名衛生員,我的任務就是搶救傷員!」說這話的是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退役軍人張子庫,76歲的他正在向在場的退役軍人、黨員、社區幹部講述他的參戰故事。講到動情之處,這位入黨53年的老黨員淚灑當場。

「38號院」老兵故事會欄目是由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和蘭州日報社「欣昕說」工作室聯合打造的人物故事類短視頻欄目,邀請轄區住在「38號院」的多位退役老兵分享軍旅故事,以抒發愛黨愛國情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迎接黨的二十大。

線下 老兵故事吸引黨員幹部

憶往昔崢嶸歲月,聆聽鮮活的故事。6月28日上午,張子庫老人在甘家巷社區「38號院」老兵故事會的第一堂課中,向在場的退役軍人、黨員、社區幹部講述了他的軍旅故事。

「蚊子特別大,三個蚊子一盤菜;戰士們住在貓耳洞,長滿熱疹;敵人就在對面,炮彈就在頭頂……」1985年,40歲的張子庫作為醫務兵奔赴戰場,高溫炎熱的氣候導致戰士們染病、不適。槍林彈雨中,看到戰友犧牲,張子庫難過不已。有一天接到任務,要去戰場轉送4名傷員,張子庫主動申請帶隊,和兩名衛生員及一名司機開著救護車穿過槍林彈雨向戰場最前沿駛去。

「頭頂的炮彈像下雨一樣飛過,有敵人的炮彈,也有我們的炮彈!」張子庫講到激動之處,雙手比劃著當時的場景。司機和衛生員建議炮彈停了以後再出發,但被他拒絕了,因為他深知他們早到一刻,4名傷員就早一刻獲救。就這樣,一輛車3個人冒著槍林彈雨找到了傷員,並成功轉送至後方醫院。張子庫也因此榮立三等功一次。

台上,張子庫講得認真;台下,退役軍人、黨員幹部聽得入神。提及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張子庫忍不住痛哭起來,這也讓在場的人為之感動。

線上 短視頻欄目獲點贊轉發

「今天的『38號院』老兵故事會是甘家巷社區聯合蘭州日報社『欣昕說』工作室共同打造的人文故事類欄目,也是為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獻禮。」採訪中,甘家巷社區黨委書記黃嬌介紹,他們共邀請了7位住在「38號院」的退役老兵來講故事,有參戰故事,也有退休生活。不僅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線下舉行,而且製作成短視頻欄目線上推廣,更方便傳播這些正能量的好故事。

6月29日,「38號院」老兵故事會欄目一經上線,立即被眾多網友轉發。網友「蘭」在轉發視頻時評論說:「『38號院』,雲集著甘肅省眾多的司令員和政委爺爺,這些『寶藏爺爺』志願組成了『老兵故事會』。一起來聽爺爺們講過去的那些事情……」

黃嬌表示,第一期節目非常成功,很多轄區居民表示下一期不僅要看視頻,還要到現場聽故事,大家對這檔新欄目很期待。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雨欣 王英豪 文/圖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