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南北朝鮮分裂
1945年,盟軍沿著北緯38度線劃分了朝鮮半島,朝鮮分裂,形成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隨著美國和周邊國家的加入,原本的朝鮮內戰逐漸演變成區域性大國戰爭。
五年前,二戰結束,「三八線」劃定後,美國政府佔據了三八線以南的區域,扶持李承晚上台,建立了大韓民國;而蘇聯政府選擇扶持金日成,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半島南北分裂之後,便互不相讓衝突時有發生。
但南北同根同源,本是一家,兩國政府也不滿如今分裂的局面,雙方都希望能夠擊敗對方,自己實現統一國家的目標當時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與中國、蘇聯淵源深厚,他看到新中國統一的成功也心生羨慕,將收復故土作為自己的使北方資本雄厚,當初日本佔領時,在北方布置工業,南方多是農業,被地主所掌控。
但是南方有了美國做靠山,金日成要實現自己統一的目標,也得藉助蘇聯的力軍隊已經整裝待發,做好戰鬥準備的關鍵時刻,金日成向莫斯科發送電報,不斷強調自己軍隊的強大,並保證能儘快實現戰爭的勝利,終於得到了蘇聯的支持此前,南方的大韓民國也有過劍指北方的時候。
南方的領導人李承晚,也經常說要收復北方,躍躍欲試地派遣軍隊。
然而朝鮮有許多游擊隊員留在了南方與老百姓關係也不錯,很多人也嚮往北方的制度。大韓民國經濟底子薄,土地又被大地主佔據著,不像北方那樣實行國有化,而且有不少朝鮮人懼怕美國的殖民控制,於是他們和游擊隊謀了起義,想推翻李承晚。
些韓國南方軍隊被派去剿滅游擊隊時,反而武裝起義,這些人被稱為南部軍,起義地點在濟州島,但是民兵和南部軍的裝備太差,被美國軍隊擊潰,遭到大屠殺。
就在李承晚忙著收抬南部軍時,北方突然傳來了槍炮聲。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向南方發起猛烈進攻。
朝鮮半島北緯三十八度線上,突然槍林彈雨,炮火從北向南不斷輸送,朝鮮戰爭終於爆發了。
金日成的軍隊戰鬥力很強,沒幾天漢城就被攻破,兩個月之後就已經佔領了90%的士地和人民。
李承晚難以抵抗朝鮮的猛烈攻擊,在漢城尚未失守之前,李承晚趁天黑,放棄漢城,連夜逃亡。總統的逃離,讓漢城的官兵和百姓們手足無措,街上到處夾雜著哭喊聲與叫喊。
逃難的人們把列車站台擠得水泄不通只想儘快逃離這個即將被攻破的漢城。李承晚瘋狂向美軍求助,怎麼也想不到美國這時候援助來的這麼慢。
此前美軍得到了朝鮮軍隊集結的消息旦是層層上報花費時間,加上美國傲慢地認為朝鮮不敢南下,這無異於直接和美國開戰。
等美國確認消息時,李承晚只有一隅苦苦支撐。
美國大驚之下,迅速派遣軍隊進入朝鮮,不僅如此,美國還操縱聯合國,集結了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聯合國軍」,登陸朝鮮這下,朝鮮人民軍遭到前後夾擊,傷亡慘重。
美國又繼續擴大戰爭。1950年10月1日,美軍把戰火燒到越過三八線以北,很快又佔領了朝鮮的首都平壤,氣焰正盛的美軍甚至打算佔領朝鮮全境。
戰局急轉直下,讓金日成十分慌張,開始向蘇聯和中國求助。
至此,朝鮮戰爭實際上變成了中蘇美之間的博弈。
中國參戰後,最終將美軍擊退到「三八線」以南的區域,並收復了平壤等地。
在這種局勢下,美國開始尋求與中朝的談判。然而因為談判雙方分歧過大,這一停戰談判持續了兩年之久。
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中國、美國三方終於結束了耗時為期兩年之久的談判,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議》,結束戰爭。協議規定,在三八線附近,建立一個非軍事區作為緩衝區防止戰爭的複發。
同時也正因為這一協議,朝鮮半島南北分裂局面進一步惡化,朝鮮半島也只是迎來了的暫時性的和平。
後果:《美韓共同防禦條約》
1953年10月1日,美國與韓國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規定繼續在韓國保留美國駐軍。
結論:《朝鮮停戰協議》的簽訂,標誌著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的順利結束。雖然停戰協議的簽訂並未完全解決朝鮮問題,只是保住了朝鮮半島的暫時性的和平。但是這一協議的簽訂,保衛了中國和朝鮮的領土完整與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