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2022年07月14日05:33:24 移民 1953

移民後,白領變藍領

加拿大,溫尼伯。穿上灰色的工作服,推著小推車,帶著壓力槍與一根螺旋狀的鉤子,34歲的杜習文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這天他的工作任務是清理一家酒店客房裡被堵塞的洗臉池。

這份工作在當地被稱為Building Operator(建築維護)。

簡單的話,只需要將壓力槍像打氣球那樣雙手打氣,將槍嘴對準下水道,扣動扳機,下水道的碎物就會在壓力的衝擊下被帶走。但有時候遇上頑固且不聽話的堵塞物,就只能拿出鉤子,從水池中伸下,想盡辦法將堵住的臟物用鉤子挑出。

看著被掏出來的一大團毛髮,聞著刺鼻的異味,第一次干這活的杜習文還有些手足無措,不舒服與作嘔的感覺襲來。但是看到自己的68歲的「帶教師傅」用專業手段很快完成了清理,他剋制住自己的嫌棄,帶上藍色的防護手套,有模有樣地學起來。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杜習文的工作室,受訪者供圖

杜習文是加拿大一位4級Power Engineering資格證書持有者。2020年末,他們一家三口從北京來到了加拿大,杜習文的太太申請到了加拿大的學校,拿到了學簽,按政策規定,他作為另一半就可以拿到同樣長度的工作簽證。

Power Engineer,翻譯過來叫動力工程師,「其實就是技工,只不過我們這個行業的人為了美化自己起了這個名字。」杜習文說。

正如國內的初、中、高級工程師,加拿大的Power Engineer也分等級,5級和4級都類似於初級崗位,只不過4級的薪資待遇要比5級高一些,而1級意味著級別最高。

想要「升級」,除了通過考試,還需要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比如當技術人員在一個崗位工作超過2000小時,在拿到頂頭上司的簽字證明後,就可以拿到下一級別的等級證書。入門簡單,但想成為1、2級的工程師並不容易,據杜習文推算,一個20歲入行的年輕人,想要升到1級,大概要花費20年的時間,「行業考試剛開始很簡單,但是後期考試科目很多,像1級考試就有8門,加上有工作經驗的限制。」

等級越高,需要做的工作就更專業——除了設備越來越大,系統也越來越複雜,他們只需要「坐在監控室裡邊,專門監控鍋爐的運行」。而作為4級的Power Engineer,杜習文就要「什麼活都干」,比如裝吊頂,刮膩子,維修鍋爐,安裝空調,給凳子刷漆,檢查泳池水中自由氯離子、結合氯離子、以及PH值工作瑣碎到堪比國內的實習生。

說起來,34歲的杜習文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藍領技術工人。

兩年前,他還是一名央企的助理研究員。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無需風吹日晒,只要負責寫報告,以及給企業做發展規劃。他本以為自己會一直待在這個崗位,拿著鐵飯碗,每天兩點一線,感受著北京交通的擁擠與堵塞。

有段時間,太太總會和杜習文提議要移民。「前前後後念叨了兩年,起初我就沒放在心上。」杜習文對「移民」這兩個字感到陌生,「我沒一點概念,不知道什麼移民政策,更不知道這個國家怎麼樣。」

後來有了小孩,杜習文才開始重視這件事兒。「我個人是深受應試教育體制殘害,毫不誇張地說高中差點沒死在那破學校里,所以我不太想讓孩子在國內教育系統走一遍。它有好處,但是我個人是受不了這東西。」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杜習文和女兒,受訪者供圖

從央企助理研究員到加拿大的4級藍領工人,杜習文有過小小的糾結,「像我這種沒有工作經驗,又是一個初級的證書,你只能找入門級的崗位。」當然,給的錢也是入門級別的——起初杜習文的時薪為22.7加幣,入職兩天後,酒店給他漲薪4%,每小時24加幣,換算下來每個月稅後到手1.5萬人民幣。

杜習文覺得自己的薪資不算高,他的理想時薪是40加幣,「(薪資)幾乎翻倍了,那就過得相當舒服了。」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藍領這種靠經驗吃飯的職業,「著急也沒辦法,它需要工作經驗,所以心態放平穩,慢慢的來。」

這種可以預料的的高薪待遇以及捯飭工具的存在感,還是讓這位海外藍領很快調整好了心理上的落差。

大部分3、40歲的人們決定去移民,多是為了子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綠卡之後讓孩子有機會在海外接受西方教育,或者是有機會回國走華僑生。」從事出國勞務行業的田津觀察到。

田津入行是在2013年,那一年「一帶一路」概念的提出,他負責招聘去安哥拉阿爾及利亞的建築工。大部分報名的都是農民工群體,「你可能打一個電話,然後他和朋友一起七八個人一起報名,特別火熱。」

這兩年,隨著國內農民工群體的年齡越來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少。田津的客戶開始轉向年輕化群體,且大部分都想去發達國家。

2014年,93年的黃晉澤決定留在加拿大。

那一年他大四,就讀於上海的一所大學,專業是市場營銷的中加合作(即大四時可以選擇到加拿大的大學參與授課)。他在加拿大讀了兩年,拿到了市場營銷和會計雙學位。

這一年畢業季,他和大多數留學生一樣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直接回國,一是留在加拿大,先拿下兩三年的工作簽,再找工作辦移民。

一番考量後,黃晉澤決定拿下綠卡。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運輸公司做客服,只是公司資質不夠,最終移民無望。一番周折,黃晉澤來到一家擁有十幾年營業資質的傢具店做銷售和倉庫,老闆的開店經驗成功幫助黃晉澤拿下綠卡。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黃晉澤在加拿大溫哥華島,受訪者供圖

唯一讓他不太滿意的是,這份工作的薪資並不高,當時黃晉澤的月薪只有2700加幣,「中間還做了一些其他的兼職工作,比如送外賣,幫別人搬家,去餐館洗碗,只要是能賺錢,我基本上都會去試一試。」

直到2018年,黃晉澤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一個加拿大軟裝木工學徒幫工的招聘貼,一小時20刀。

黃晉澤始終對工具和木工感興趣。他第一次和木頭打交道,就是開搬家公司的朋友邀請他一起改裝房車。說是改裝房車,其實是把一輛大型麵包車的后座拆掉,用電鑽把一塊塊木板拼接起來,組裝成床、灶台以及柜子。再安裝上太陽能電池和隔熱等房車必備品。

黃晉澤的朋友有個夢想,開著房車帶著狗子一起環加拿大旅行。他十分期待夢想落為現實的那一天——未待改裝完畢,一天早上,他給黃晉澤發消息:「陳,我等不及了,我出發了」。就這樣,他用3個月的時間跑了一整圈加拿大。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黃晉澤和朋友一起改造房車,受訪者供圖

這件事兒在黃晉澤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他覺得自己或許更適合動手的工作。「本來學的(專業)就不是我喜歡的,我覺得一輩子要不過的開心,做自己喜歡的,要不找個自己擅長的,至少能找到自我認同感。」看到招工啟事的那一刻,在興趣愛好與薪資待遇的加持下,他決定試試。

招聘木工學徒的也是一位中國人,今年32歲,一個人沒什麼意思,就想招個學徒一邊做工一邊聊天。黃晉澤和他年紀相仿,倆人慢慢從師徒關係發展成了朋友。

那段時間,黃晉澤一邊在傢具店裡做著清閑的銷售工作,一邊跟著師傅學了兩個月的室內裝修。從如何檢查圖紙現場、測量尺度、檢查前期裝修的錯誤與誤差,到如何切材料、安裝、上牆、收尾……

與電工、管道工與專做房屋框架的木工不同,軟裝木工不需要考證,「這邊的開發商更傾向於你做過多久,你做過什麼樣的工程,然後你有相關的經驗,他們就比較認可你。」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海外勞務的火熱招工出現了扭轉。大家紛紛開始擔心國外的疫情狀況,想要出國務工的期待值也逐漸冷卻。那時的田津不止一次想過放棄這個行業,可那些曾經直播招工時積累的粉絲總會找到他,「你不要轉行,轉行之後就沒有人幫我考慮出國這件事兒了。」

出於一個負責任的心態,他覺得自己「應該給他們去服務」,選擇堅持做下來。

隨著海外相關防控政策的放開,一部分人的出國務工熱情開始回漲。「現在想要出去的,尤其是今年,明顯感覺人更多。」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說白了還是不卷你知道吧?

田津記得自己第一次在海外勞務平台上進行直播招聘時,場面異常火爆。

那是2019年,直播間最多觀看人數高達5000人,追著他提問,「我這個年齡能不能出去?」「我想去澳大利亞,你看我怎麼去?能不能給我出一個簡短的方案?」「我本身是一個司機,去哪個國家會比較好?」

滿屏的提問,田津目不暇接,時常會錯過很多問題,這還引起了一部分粉絲的不滿,「為什麼老師總是不回答我的問題?」那天原計劃2小時的直播,最終被延伸到了3小時。

在田津看來,大部分找到他的粉絲都是「比較迷茫或者有一定想法,但是不確定自己該如何行動」的一幫人,他總想打破砂鍋確定這些人的真實意圖,「你出去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賺錢?還是為了職業的發展方向?」

他們的理由五花八門,有些還很有意思。一部分年輕人上來就甩給田津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也有人坦然說,自己想出去找個媳婦,把田津弄的哭笑不得。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大部分年輕人還是看中了高昂的薪資。「現在國內雖然收入上來了,但是同樣消費也起來了,所以國內很多年輕人攢不下錢。出國管吃管住一年旱澇保收,賺個十幾萬,還是比較可觀。」田津說。

背後的原因也是可想而知,發達國家的藍領崗位十分短缺,但臟活累活總需要有人來干,要吸引勞動力,只能靠待遇的提升。「說實在的,你要工資不高,誰想干這個?誰都想坐辦公室,吹著空調,喝咖啡划水,對吧?」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身著工作服的黃晉澤,受訪者供圖

在加拿大,想體驗藍領工人的高薪,門檻並不高,甚至有些藍領崗位的入行標準看起來有點「水」。

決定成為一名Power Engineer後,杜習文聯繫了當地的消防部,「人家說只要你的本科學歷經過認證,就能參加考試,考完試就能直接拿證書,不用積累經驗」。

他買了本二手教材,3個月就拿下了證書,「有證書了就是一隻腳踏進這個行業了。」

杜習文先後面試了4個崗位,去冰廠維修製冷設備、去小學燒鍋爐,去製藥廠和酒店維修設備。

最終選擇留在酒店,也只是因為「這公司挺地道」。總共三輪面試,分別為HR面,部門領導面與酒店GM(General Manage,即總經理)面。面試過程無比輕鬆,大部分都是YouTube上的固定模板,「你過去工作中遇到的壓力最大的情況?」「你最尊敬的一個同事是誰?為什麼尊敬他?」有些問題杜習文準備不是很充分,回答得斷斷續續,HR直接說:「我不太喜歡這個問題,我們下一個。」

酒店的面試反饋效率也讓杜習文十分滿意,三面結束,杜習文剛回到家,就被錄取了。

簽訂了勞動合同與反歧視的協議——即不允許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也不允許因職位的高低產生言語上的侮辱。杜習文就這麼成為了一名Building Operator。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杜習文和同事們,受訪者供圖

Building Operator的工作是按照倒班制運行的,分三個工作時間段,早班為7:00-15:30,午班為9:30-17:30,晚班為14:30-23:00。且一定要根據時間準時上班,提前一點都是破壞規矩。

一次晚班,杜習文14:00就到崗了,恰巧酒店出現了設備問題需要檢修,「我說來活了我干一下,然後周圍的同事都阻止,說14:30還沒到,你就坐那歇著。」

至於那些不得不緊急處理的突發情況,比如一次調試完鍋爐已經23:20,領導就會給他記上半小時的Overtime,可以拿2.5倍的工資。「說白了還是不卷你知道吧?」

自立門戶後,黃晉澤在加拿大經歷了從卷到不卷的過程。

隨著工程的完結,黃晉澤為期兩個月的木工學習之旅結束。他開始和師傅倆人一起搭夥做工,給一位供貨商老闆做過出口櫥櫃,一個月薪資就可以達到3-4K加幣(摺合人民幣1.5-2萬元)。這對於黃晉澤來說是個不錯的待遇,可高薪的代價卻是老闆「會要你不停地加班,然後還會無緣無故罵你一頓」。

一次,由於海關轉運的原因,加工的材料比預期晚到了兩個月。於是本需要三個月完成的工程,老闆要求黃晉澤和師傅在一個月內完成。那段時間,老闆不停地給黃晉澤打電話,「說我們做的太慢,給我們施加壓力,讓我們加班做這些。」黃晉澤只覺得怎麼可能?自己又不是超人。

那一個月是木工黃晉澤的至暗時刻,項目結束後,他再也沒給老闆打工過,而是和師傅「自雇」,倆人一起組了個木工組,給當地開發商做商品房軟裝。

大部分本地開發商不會限制工人們的工作時間與進度,只需要在工期內把工作完成。於是黃晉澤過上了朝9晚5的生活,「必須準時吃飯,然後必須11點之前睡覺,加班這些東西不可能的。」

今年,一位當地的中年開發商在網上招工,工作地在海邊。為了一邊工作,一邊度假,黃晉澤和師傅去找他談合作。開發商是從木工轉型的,經驗豐富的他起初並不相信黃晉澤他們,「他都納悶我們做不做得好,覺得我們太年輕了,以為我們說做那麼多工程是吹牛了。」

等談好價格與工期,開發商還是選擇給他們機會。為了方便住宿,還給他們租了個租金為2000加幣的大House,獨立廚房、獨立衛浴、獨立洗衣房,還附帶巨大後院,看起來像森林的那種。

黃晉澤和師傅吭哧吭哧做了一周,開發商就要請他們喝酒,認可他們「質量和效率都讓我震驚」。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開發商給黃晉澤租的House後院,受訪者供圖

這兩年,年輕人出國務工的原因也發生了變化。很多90後甚至00後找到田津,說自己「就是瞧不上這邊的環境特別卷,想出去舒服兩年」。

田津也曾在澳大利亞生活過。他覺得在這邊工作不會感覺累,「就是環境的問題,國外沒有什麼勾心鬥角,因為大家不屑,所以沒有什麼競爭。」他們的工作邏輯是,「你給我發工資,我去做我的事兒,做完我的事兒,就各司其職,剩下的我怎麼做就和你沒關係了。」

下了班以後,大家一塊聚會就會特別開心,而且不會討論工作上的事情,田津說。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一頭扎進去,

就要做好不回頭的打算

中智諮詢近期發布的2022年一線藍領用工及薪酬管理的調研顯示,2022年普通藍領(普工)年薪在8萬左右,市場高位水平在9-11萬之間;技能藍領(技工)年薪在10萬以上,市場高位水平在12-15萬之間。一些技能要求高的例如高科技製造(集成電路、電子製造、新材料)或自動化程度高的企業(汽車零部件)高技能藍領年薪甚至高達15-20萬。

可即便如此,企業還是面臨著藍領「招工難」的問題。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將達到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

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對藍領的「微妙」態度。當人們談論「藍領」時,人們在談論什麼?薪水低、學歷低、髒亂差的工作環境……

「還是傳統觀念上的事兒。」田津說,如果發現自己的同學去干工地了,就感覺是不是他混的比較慘。「而現實很有可能是,你拿著一個月4000的工資,去同情一個月薪10000的工地人。」

幾天前,一位部門同事離職,杜習文在領導的推薦下,通過了酒店GM的考核面試,成功晉陞為部門領導的助理,時薪也升至30加幣,距離他的「40加幣夢」又近了一大步。

但鄙視鏈是始終存在的。杜習文的前同事都知道他現在的工作,「覺得我腦子有病的肯定會有,但他們也不可能直接和我說,而且說白了,他們離我這麼遠,我也不在乎。」在國外,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職業去笑話你,也不會因為你是個建築工人,你身上有點臟,大家就離你特別遠,去嫌棄你,田津說。

黃晉澤覺得如果自己在國內穿著工作服去星巴克喝咖啡,「他們會用另一種眼光看我。」而在加拿大,下班後,他穿著工作服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去餐廳吃飯,「那裡的Waitress都是很開心的,因為一般藍領給的小費比較多。」

入門的藍領比入門的白領薪資高,這是公開的秘密。

在加拿大,白領的起薪大概在2000加幣,像銀行櫃員,或者是辦公室文員,他們的薪資不會超過3000,哪怕是銀行的經理,最多也只能達到4000左右。

而黃晉澤「賺這個錢,可以開自己的dream car,有時間去健身房,每年定期旅遊,有自己的愛好,房子也是隨時可以買,沒啥其他方面的壓力。」回國時,看見國內上班的同學「胖的胖,脫髮的脫髮,變老的變老」,他覺得自己過的比他們都舒服,「別人看我朋友圈絕對想像不到(我是)藍領。」

去海外做藍領的年輕人,高薪、不卷、實現「星巴克自由」 - 天天要聞

黃晉澤在加拿大溫哥華島,受訪者供圖

前段時間,黃晉澤開始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上分享自己的木工生活,雖然播放量不高,但也有七八個大哥大姐給他發私信,詢問加拿大做工的情況。

大部分時候,黃晉澤並不是分享者,而是這些大哥大姐的傾聽者。「他們和我聊天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他們並不是想要我告訴他們什麼信息,他們能不能來加拿大,因為現實情況總是很複雜,可能有家庭,可能有經濟上的困難。」

想成為海外藍領,需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發達國家的中介費和申請費往往都很高,田津舉了個例子,「比如是澳大利亞肉廠的剔骨工,澳大利亞本地的中介會收費3-5萬澳幣,我們中介也要正常給他走流暢,基本上費用要超過20萬人民幣。」

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語言考試。這意味著哪怕在國內有著豐富的木工或剔骨經驗,但英語始終考不出來,出國務工的想法只能不了了之。

也無法避免一些「年齡危機」。不同國家對於海外勞工的年齡限制不同,「比如日本,年齡超過35歲基本他們就不要了。新加坡會高一些,這兩年會放到50歲,但50歲也只能做保潔那種底層的工作。其他發達國家的僱主,對勞工的年齡要求都控制在40-45歲之內。」田津說。

但有些大齡工並不懂這個。他們只看到了國外高昂的薪資,就開始找中介,說「你能給我辦成了我去就行了」。

盲目的後果就是被黑中介坑騙。2017年,田津就遇到了一位38歲的大哥,在中介「一個月能賺3萬」的遊說下,借了13萬作為中介費,隻身一人來到澳大利亞。落地後,大哥才發現事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他讓中介退錢,可惜無果。

大哥聊著聊著就哭了,和田津說:「我不能回去。我這13萬都是借的,我回去了什麼都沒有,我老婆孩子還指望著我賺錢然後往家打錢呢。」田津只感覺痛心,「那感覺真的是說不上來,我沒法用語言來形容。」

相較而言,國內的藍領求職可以通過boss直聘前程無憂等正規招聘平台,甚至是快手的「快招工」直播看崗。可海外藍領的招聘缺少權威平台,基本都是靠中介和律所去操作,因為手續繁雜,申請的周期長,客戶與僱主雙方往往沒有任何信任基礎。曾有一位僱主,花了7萬人民幣給田津的客戶申請了簽證。結果客戶沒有任何理由就不去了,而這種損失只能僱主來承擔。

這種盲目也體現在年輕人身上。杜習文收到過很多年輕人的信息,大學剛畢業沒幾年,就「受不了國內現狀,不行,我要走」。

對於此,他只想勸大家不要衝動,「冷靜,現在時機還不太成熟,你需要在國內社會錘鍊,去被社會毒打。」杜習文覺得這群年輕人都比較浮躁。誇張點說,成為藍領意味著一輩子都要以技術謀生,「你要是一頭扎進來了,馬上回頭還行,但是要幹了三五年了再轉行,年齡是不允許了,我再回去當程序員也不現實。」

黃晉澤覺得自己大概率不會轉行,除非哪一天木工的薪資無法保證他的生活質量,或者是,「我存夠了錢,想做點別的小生意,可能會退出木工行業。等(創業)沒錢了,或者發展得不好,也會回來。」

覺得好的朋友,幫忙點下贊哦,感謝您的舉手之勞!

移民分類資訊推薦

加拿大華裔移民哭訴妻子被醫生執行安樂死 - 天天要聞

加拿大華裔移民哭訴妻子被醫生執行安樂死

前言:近期,有一位華裔移民男性揮筆撰寫了一篇題為《我妻之死》的文章,此文竟在海外網路上掀起了驚濤駭浪。他極為詳細地記錄下了他妻子(張女士)因罹患癌症,在加拿大醫院被執行安樂死的整個過程。
建議:子女移民海外的,父母一併逐出國家 - 天天要聞

建議:子女移民海外的,父母一併逐出國家

在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著子女海外移民的現實。這一決定不僅影響子女的未來,也深深觸及到父母的養老生活。近期,一項頗具爭議的建議浮出水面——若子女選擇移民海外,父母也應考慮一併逐出國家。這一提議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涉及到理性分析、遠期規劃以及長遠規劃等多個層面。
美國公民如何為中國配偶申請移民? - 天天要聞

美國公民如何為中國配偶申請移民?

婚姻是兩個人共度人生的美好約定,為了讓這份約定在異國他鄉得以延續,許多公民選擇為境內配偶申請婚姻移民。然而,婚姻移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了複雜的申請流程。本文將和大家一起分享有關婚姻移民的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幫助。
申根區,正處於改革過程中。歐洲國家重新引入邊境管制 - 天天要聞

申根區,正處於改革過程中。歐洲國家重新引入邊境管制

申根區,正處於改革過程中。歐洲國家重新引入邊境管製圖片來源:EvZ記者托馬·埃內斯庫非法移民現象給歐洲自由流動區申根帶來了巨大壓力。一些國家已經重新實行邊境管制。塞普勒斯是面臨大量敘利亞和黎巴嫩移民逃離東部戰爭的歐洲國家之一。
加拿大移民政策收緊!SUV項目成上選! - 天天要聞

加拿大移民政策收緊!SUV項目成上選!

加拿大移民政策大變天!阿省僱主擔保項目對僱主要求大幅提高、配偶工簽新政3月19日正式實施,BC省提名碩博項目被取消!移民加拿大從申請人條件、名額、語言要求等各方面提高申請門檻,導致目前想要移民加拿大的申請人能夠選擇的項目受到限制。
新加坡再遇神助攻,英國向移民開啟全球徵稅 - 天天要聞

新加坡再遇神助攻,英國向移民開啟全球徵稅

你好我是移民觀察員無憂,科普華人移民的博主。在英國實行了兩個多世紀的一項稅收制度,最近被修改了,這關係到了所有英國移民的切身利益。根據英國的原來的稅法:「原居地非英國的居民,海外收入只要不匯進英國就不用繳稅」。通俗來講,就是沒有「全球徵稅」。
每一個失蹤的移民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在等待 - 天天要聞

每一個失蹤的移民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在等待

界面新聞記者 | 蔡星卓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你不能從這裡走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不呼救,你會有死亡的危險!」英語和西班牙語的告示牌這樣警告。在美墨邊境埃爾帕索地區的偏遠區域,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安裝了幾十個像電塔一樣的「救援信標」,移民可以按下紅色按鈕尋求幫助。
不找律師,自己可以申請西班牙黃金簽證嗎 - 天天要聞

不找律師,自己可以申請西班牙黃金簽證嗎

談到西班牙,這個國家多年來一直為所有類型的來自歐盟/歐洲經濟區(EEA)以及瑞士以外的人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針對國際投資者的黃金簽證計劃,而中國投資者已經證明非常喜歡這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