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重慶日報 記者 張莎 劉力
發布會現場。記者 劉力 攝
發布人:
徐松強 市民政局副局長
趙意倫 渝中區政府副區長
李宇鵬 九龍坡區政府副區長
劉新民 墊江縣政府副縣長
養老服務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民之關切,也是關乎高質量發展的「國之大者」。5月23日上午,「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重慶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在市新聞發布中心舉行。
市民政局副局長徐松強介紹,我市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老年人口較多的城市,截至去年底,我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801萬,佔比25.11%。去年,我市印發《加強和改進「一老一幼」服務工作方案》,把養老服務工作放在新重慶建設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頂層設計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11條重點舉措,大力深化政策機制、服務供給、規範服務等方面的改革創新,養老服務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我市立足長遠,完善養老服務組織保障。為加快構建與我市人口老齡化形勢相協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老年人需求相匹配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編製出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等「1+5+N」制度體系,基本搭建起養老服務制度設計的「四梁八柱」。比如為了更好地解決低收入群體的照護問題,我們開展了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有效減輕了他們家庭照護壓力。
徐松強介紹,我市聚焦全域,構建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充分考慮老年人實際需求,按照「區縣、街鎮、村社均有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要求,建成區縣養老服務綜合指導中心34個、失能特困集中照護中心67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20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735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2871個、農村養老互助點近8000個,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實現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全覆蓋。探索「機構建中心帶站點進家庭」社會化運營模式,支持大型民營養老服務企業參與公建民營改革,培育引進大型養老服務企業承接街鎮中心、社區站點連鎖化運營,發展居家上門服務,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超過90%,有力推動了居家社區機構協調貫通發展,比如墊江縣積極探索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模式,養老照護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同時,把三級網路作為基本養老服務的主陣地,聚焦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剛需照護服務,建設養老床位23.7萬張,護理型床位佔比突破60%,床位利用率達到5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建設家庭養老床位5000餘張,適老化改造3.9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100%。
徐松強表示,我市緊盯服務,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米」。著眼讓老人吃得更放心,大力推進老年食堂建設,建立供需適配、成本分擔、多元參與、規範監管四項機制,鼓勵各區縣探索財政可承受、百姓可負擔、企業可持續的老年食堂運營模式,因地制宜建設老年食堂及助餐點1733個,比如九龍坡區不僅把養老院「搬」進社區,也把老年食堂開到「家門口」,真正實現了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全方位養老服務。著眼讓老人就醫更方便,在全市開展100家社區醫養中心建設試點,完善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協作、居家醫養4種服務模式,新增醫養結合床位2515張,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率達67%,比如渝中區因地制宜打造的四大特色醫養服務,讓幸福養老有了「醫」靠。著眼讓老人學得更舒心,探索由民政部門統一管理,構築多層次、立體化社區老年大學辦學網路,全市社區老年大學達到131個,年均服務50餘萬人次,社區老年大學服務網路正在逐步形成。著眼讓老人生活更舒適,探索養老與慈善協同,養老與物業、家政聯動,通過政府購買、慈善捐贈、市場服務,打造固定助浴點597個,開通「助浴快車」10列,探索豐富24小時熱線電話、微信公眾號、APP等助潔途徑。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把握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時與勢,繼續聚焦群眾養老「急難愁盼」,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推動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建設提檔升級,實現15分鐘養老服務圈有效覆蓋,加快形成養老服務兜底有保障、剛需有服務、普惠有供給、高端有選擇的良好格局,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