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不讓「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印度河水資源分配會成印巴新「爆點」嗎?

印巴熱戰雖然偃旗息鼓,但是圍繞印度河水資源的爭端卻依然沒有停息。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4月22日發生槍擊事件後,印度於次日決定立即暫停執行《印度河用水條約》(以下簡稱「條約」)。這一條約已有60多年的歷史,過往都得到了較好地執行,即便在三次印巴戰爭中印方也沒有暫停過這一條約。

印巴雖然在5月10日達成了停火協議,但是對於條約的恢復並不包括在協議之中。印度河水資源分配問題懸而未決,讓外界頗為擔心,甚至有可能會成為印巴之間的下一個「爆點」。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方面多年以來一直希望改變條約,但巴基斯坦不願讓步,印度趁此次衝突進一步向巴基斯坦強力施壓,而巴基斯坦方面還是希望通過國際機制來解決這一爭端。

印度河水資源

在印度單方面暫停條約後的4月27日,印度水利部部長帕蒂爾(c. r. patil)稱,「我們將確保沒有一滴印度河水會流到巴基斯坦。」這句話自然引發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強烈反應。

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日前在巴基斯坦議會講話中透露,巴基斯坦政府已致函印度,聲明印度方面單方面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的行為是無效的,巴基斯坦認為條約依然有效。

在雙方停火後,達爾就在採訪中表示水資源問題讓本已脆弱的停火備受威脅。他說,未能解決水資源問題「將等同於戰爭行為」。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此前也曾警告稱,水資源是巴基斯坦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巴方不會在核心利益問題上妥協,一旦水資源遭到侵害,將以軍事行動全力反擊。

印度在衝突爆發後,印度反覆利用印度河及支流水資源做文章。4月27日,印度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傑赫勒姆河上游突然開閘泄洪,導致下游巴方多地水位急劇上升,甚至引發洪水,被巴方稱為「供水恐怖主義」。

5月6日,印度又先後關閉了建於傑納布河上游地區的巴格利哈爾及薩拉爾兩座水電站大壩的所有閘門,切斷河流供水。直到8日以後才陸續打開,恢復河水自由流動。

印巴水資源之爭始於1947年的印巴分治,印度河流域被一分為二,從而造成了水資源分配的難題。印度河及其支流經印度流入巴基斯坦,上游的印度堅稱對境內河流享有開發權,下游的巴基斯坦則擔憂跨境水源被切斷,危及居民正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

在經歷了9年的談判後,條約於1960年在世界銀行的牽頭下達成,由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和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簽署,內容包括規定對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資源的使用權。

具體而言,印度對位於東部的三條印度河支流擁有不受限制的使用權。巴基斯坦則獲得了西部的印度河及兩條支流的水源,印度可利用西部河流進行水力發電與部分農業生產,但不能建設限制河水流量或改變河流方向的基礎設施。

此前,條約歷經多次戰爭和衝突未被中斷,被視為印巴關係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印度真能斷流?

相較而言,印度河水系對於巴基斯坦更為重要,巴基斯坦國土面積約70%位於印度河流域,印度境內的印度河流域面積雖僅佔總面積的13%左右。

巴基斯坦全國大多數的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賴印度河水系,而農業是巴基斯坦經濟和農村生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一旦中斷印度河水源供應,極可能對巴基斯坦的糧食生產、飲水安全以及經濟穩定造成災難性後果,對主要農業省份旁遮普省與信德省的打擊更是首當其衝。

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憑藉印度現在的基礎設施能力,並沒有辦法阻止印度河水流向巴基斯坦。水利專家也表示,以當前印度在印度河水繫上的水利基礎設施,僅能夠對河水進行短期內的調節,造成波動,根本無法蓄納下全部河水。

即便印度方面可以不惜代價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大修水利工程,也依然很難完全截流。尤其是每年5月至9月都是西部河流的高流量季,由於冰川融化,河水水位居高不下,印度很難全部「吃下」,並且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成本高昂,得不償失,也很難獲得印度當地民眾的支持。

劉宗義告訴第一財經,面對印度方面的強硬態度,巴基斯坦可能需要尋求新的解決途徑,例如通過修建新的水利設施來儲存富餘的水資源,並加快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