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助力渝昆高鐵建設加速度

【來源:雲南網】

連日來,在渝昆高鐵雲貴段嵩明站改擴建工程現場,六台形似「鋼鐵巨獸」的高鐵雨棚智能建造台車正高效運轉,這是我省首次引入的可移動、便捷式、整支整拆鐵路站房智能建造裝備,為全省高鐵建設加速應用新質生產力提供示範和樣板。

嵩明站作為渝昆高鐵雲貴段重要樞紐,改擴建後站台規模將擴大至4台8線,雨棚跨度大、結構複雜,傳統施工面臨高空作業風險高、材料投入大,台車通過原位組裝行走、定位頂升、安裝早拆支撐支模系統、(綁紮鋼筋)、安裝吊模、混凝土澆築、退模、拆除早拆支撐,實現安拆速度快、物資高周轉、設備用量少的使用效果。通過BIM模型與台車操作系統的深度融合,施工人員可遠程操控設備完成構件安裝、焊接及質量檢測,高空作業人員減少60%,工期壓縮20%。促進高鐵雨棚施工方式實現機械化、智能化施工,推動高鐵站房雨棚建築施工向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轉變,成為高鐵站房智能建造的「新引擎」。

智能台車不僅能夠提升效率,更以「數字孿生」技術貫穿全流程,為施工精準度和安全質量提供強力保障。施工前,台車通過雲端調取BIM模型,自動生成施工方案;過程中,感測器實時監測構件應力、溫度等數據,同步反饋至智慧平台;竣工後,所有數據形成可追溯的「電子檔案」,為全生命周期運維提供支撐。

項目負責人路海勇告訴記者:「當前,中鐵建工集團正以嵩明站為試點,推動智能裝備、物聯網與綠色施工技術的深度融合,高鐵雨棚智能建造台車的成功應用,不僅極大地保證了雨棚結構的施工質量,而且將安全隱患及周轉材料浪費降低近乎歸零。從『人海戰術』到『智能操控』,技術革新讓複雜工程變得精準可控,為鐵路精品站房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進位於會澤縣迤車鎮的渝昆高鐵迤車軌枕場,數字技術的賦能下,軌枕生產全面提速。5月21日,迤車軌枕場軌枕預製突破20萬根大關,為渝昆高鐵雲貴段無砟軌道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承建單位中鐵九局迤車軌枕廠負責人李明告訴記者,迤車軌枕場秉承著「工廠化、機械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四化」特點建設,圍繞打造「智慧軌枕場」建設目標,分別設置雙塊式軌枕複合流水線一條、鋼筋自動生產線一條。軌枕場通過採用「施工工序區域固定+流水線作業」的模式,將集成智能清理、全自動安裝、精準布料、數字孿生等技術於一身,有效實現了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的深度互聯,較傳統方式工效提升30%,雙塊式軌枕用工量降幅達5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0%,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5%。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渝昆高鐵雲南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97%,橋隧施工完成超90%,路基、橋樑、隧道等站前主體工程已基本成型,工程建設全面進入「衝刺模式」。渝昆高鐵建成通車後,將進一步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滇中地區之間的聯繫,大幅壓縮重慶昆明的鐵路旅行時間,極大改善沿線群眾出行條件,促進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雲南網記者 胡曉蓉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