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伊朗的「蠢」,就懂了沙特為何跟美國簽署,史上最大軍售協議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擊支持原創。

文| 昭明

編輯| 昭明


近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訪問了印度,並與印度簽署了《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頓時引發外界熱議。

與此同時,沙特還宣布與美國簽署了價值142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

一邊是印度空戰慘敗,一邊是美國主動求和,中東這兩兄弟這個時候來這出,莫非是「49年入國軍」,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邏輯呢?

阿拉格齊訪問印度就發生在印巴衝突期間,當時他先去了巴基斯坦,說要打擊恐怖主義,緊接著又跑到印度說希望保持克制,維護和平。

很顯然,伊朗這是在兩邊討好,而這樣做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益。

對於伊朗而言,印度的一場兩場失利實在無傷大雅,他們需要的是印度能夠一直穩定地從伊朗進口石油。

尤其是在美國頻繁對伊朗施加制裁的當下,沒有了俄羅斯的幫助(俄軍正忙於俄烏衝突),伊朗急需一個穩定的合作夥伴,印度無疑是比較好的選擇。

至於為何也與巴基斯坦保持友好,那是因為這裡有中巴經濟走廊在,我國每年都會從伊朗進口大量石油,而且眼下中伊關係也在穩步推進。

也就是說,伊朗此舉就是想穩住巴基斯坦和印度,好最大化維持伊朗的利益。

至於沙特和美國簽署史上最大軍售訂單,道理也是一模一樣。

沙特一直都比較親美,只要美國的霸權還在,沙特就不會停止從美國買武器。

這些武器可以買了不用,但不能沒有,因為只要和美國保持友好,那在中東就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國家敢惹沙特,這就相當於是花錢保平安。

這消息剛出來的時候,不少網友還覺得美國多麼多麼強,覺得沙特要和中國斷鉤,可事實卻是沙特和伊朗一樣都想著左右逢源。

因為眼下的中東已經不是沙特或者伊朗或者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左右的了,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小國很難有徹底站隊的機會。

上一個打算明確站隊北約的烏克蘭現在國內已經是一片狼藉,這點伊朗清楚,沙特同樣清楚,他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保持中立,只要誰都不得罪,那就沒有挨打的理由。

可以說,伊朗和沙特的做法也是切合他們本國實際的考量,這也充分說明了那個亘古不變的道理,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近期,美國主動找我們談判,並且達成了降低關稅的共識,這不是說特朗普服軟了,而是他暫時還沒找到更好的辦法對付中國,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至於沙特會不會也找我們買武器這件事,我想大家不必擔心,自從我國斡旋沙伊和解之後,沙特也意識到了中國的重要性,而且中國武器又是物美價廉,「狗大戶」自然不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