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日,多家伊朗媒體報道說,伊朗同美國第四輪間接談判稍早前已經開始,目前談判正在進行中。此次已經是伊美第四輪間接談判,結合前三次談判來看,伊美間接談判的核心障礙是什麼?雙方會否就此取得進展?另外,據美國官方消息稱,美總統特朗普將於5月13日至16日訪問中東地區的沙特、阿聯酋和卡達,這又將對伊美會談產生哪些影響?
雙方需要在伊朗核研發權利問題上調和立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副所長 秦天:在本次伊核談判的核心議題上,即伊朗能否保有核研發權利以及保有多大程度核研發許可權的問題上,雙方立場尖銳對立,談判前景充滿變數。伊朗態度堅決,始終強調要保有在本土自主進行鈾濃縮的權利,視其為不可動搖的底線。而美方立場卻出現倒退,其中東問題特使維特科夫明確表示,美國不允許伊朗開展任何鈾濃縮活動,甚至要求伊朗拆除所有離心機以及離心機工廠。這一關鍵分歧若無法調和,談判極有可能走向失敗。
特朗普中東行將啟 美為達成外交成果不願談判破裂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副所長 秦天:儘管伊核談判本身存在諸多分歧,但其所處的外部環境也蘊含著一些有利因素。本月中旬,特朗普總統將訪問海灣三國,美國對此次訪問寄予厚望,渴望藉此取得一系列成果,以彰顯其外交政績。因此,美國顯然希望伊核談判能夠取得進展,即便無法達成實質性成果,也絕不希望談判在特朗普訪問中東期間破裂。
海灣國家等外部環境為伊美互動提供空間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副所長 秦天:與此同時,特朗普計劃訪問的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同樣不希望美伊之間爆發戰爭與衝突。這些國家深知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更期望伊核談判能夠取得積極成果,以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繁榮。這種共同的訴求,為美國與伊朗通過海灣國家進行信息交換、開展外交互動提供了空間。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副所長 秦天:綜合來看,當前伊核談判仍處於複雜敏感的階段。從宏觀層面及外部環境分析,確實存在一些有利於談判推進的因素,但要就具體的伊核問題達成妥協,絕非易事,各方仍需付出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