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全球南方」力量,中國有責任有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誌。『全球南方』國家共同邁向現代化是世界歷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類文明進程中史無前例的壯舉。」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全球南方」國家群體性崛起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偉大實踐,正在為人類文明進步注入強勁動力。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現代化事業貢獻智慧與力量。
|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誌|
「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印證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歷史發展的科學判斷。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資本的逐利性推動了商品和資本的全球流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導致世界市場的形成,「全球南方」國家的崛起,正是世界市場與交往不斷普遍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新世紀以來,「全球南方」國家處於一個向上增長的時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2023年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經濟份額達58.9%,2000-2023年平均增速為5.2%,遠超發達國家的平均值。「全球南方」國家過去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進而也引發了世界政治版圖的深刻變革。
「全球南方」國家在不斷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的同時,也在國際交往的舞台上發揮日益重要的角色。從歷史角度看,「全球南方」國家在後殖民時期追求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與發展權益等方面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凝聚力。從現實層面看,由「全球南方」國家主導的「金磚國家」「七十七國集團」等機制通過推動多邊合作機制創新,積極倡導新的發展理念,致力於推動國際治理體系改革,促進全球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深刻改變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推動世界多極化與國際秩序加速變革,在改變自身面貌的同時為全球發展和國際秩序變革注入強大動力。
|共同邁向現代化|
「全球南方」國家在現代化道路上先後從實踐不同政治制度、治理模式中認識到獨立自主的政治體系是其國家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條件。1955年4月,萬隆會議的召開標誌著「全球南方」國家主體性的覺醒,如今「全球南方」國家在獨立自主、聯合自強的發展道路上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構成了「全球南方」國家共同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政治基礎。佔世界人口85%的發展中國家共同邁向現代化,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發展進程,是對西方中心主義現代化方案的根本超越,更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全球南方」國家更加關切人類發展的公平與正義,使現代化的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世界各國人民。不結盟運動第19次峰會通過的《坎帕拉宣言》呼籲堅持多邊主義,向世界發出了「努力構建一個和平、公正和繁榮的世界」的「南方之音」。「全球南方」國家積极參与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續的發展環境,通過國際多邊機構強化政府間合作,促進世界各國深化交往、增進互信。「全球南方」國家的互助合作提高了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貧窮和不平等。「全球南方」國家共同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取得舉世矚目的現代化建設成就,打破了由西方主導的現代化模式,對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南方」國家多樣的現代化進程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共興文明,實現多元和諧。多樣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全球南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離不開所處的特定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擺脫了傳統的現代化敘事。從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倡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到中拉論壇深化「全球文明倡議」對接,從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發布《利雅得宣言》維護文明多樣性,到金磚國家文化節促進藝術互鑒,發展中國家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繪就「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現代文明畫卷。
|持續貢獻中國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永遠屬於發展中國家。」在當前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之際,中國始終堅持胸懷天下,願意同「全球南方」國家一道迎接世界大變局的機遇和挑戰,開闢出一條更加包容、合作、共贏的現代化之路。中國將以大國的責任與擔當,以共贏的理念與行動,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發展機遇、提供的公共產品、貢獻的治理智慧,不斷為世界各國共同邁向現代化積極貢獻力量。
中國道路為世界各國邁向現代化啟迪發展自覺。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發展中國家「既要實現快速發展又要保持自身獨立性」的世界性難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成就,新型舉國體制支撐的科技自立自強,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的社會活力,都成為南方國家熱議的「發展教科書」。正如衣索比亞學者尤納斯·阿達耶所說:「中國式現代化為全球現代化提供了一種開放式發展的模式,它不會對其他國家說,必須按照我的模式發展,否則你就會失敗。中國歡迎其他國家學習中國經驗,也願意跟其他國家共同發展。」
中國方案為世界各國邁向現代化築牢合作基石。從「一帶一路」框架下3000多個合作項目落地生根,到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惠及100多個國家;從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到開展了上萬個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為發展中國家共培訓各類人員40多萬人次……中國始終以「行動派」姿態踐行承諾,通過經貿交流、全球治理協作、技術與人才支持等多方面舉措,深化各國交流合作紐帶。世界銀行研究顯示,「一帶一路」倡議使參與方貿易增長4.1%,吸引外資增長5%,使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推動互利共贏的現代化發展。
中國智慧為世界各國邁向現代化引領未來方向。面對「世界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並被寫入聯合國多項決議;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改革;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促成沙特伊朗歷史性和解。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發揮促進世界和平與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由此超越了傳統國際關係中「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維。中國智慧正在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新的選擇,為世界各國邁向現代化的進程領航。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原標題:《向上的「全球南方」:如何用好中國「發展教科書」》
欄目主編:楊逸淇 文字編輯:於穎
來源:作者:吳海江 王孟睿 許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