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個街頭混混成了美國正副總統

詹姆斯·萬斯,昨天(4月7日),在福克斯新聞的鏡頭前,直接將中國人稱作「鄉巴佬」(peasant),將中美貿易逆差歸咎於「中國鄉巴佬的不公平競爭」

這個充滿傲慢和殖民主義臭味的辭彙,撕碎了美國這位副總統,前街頭混混,政治投機者,馬屁專家(懂的都懂),的最後體面。最徹底地暴露出美國政治生態中的真相:一個曾經以「自由燈塔」自詡的國家,正在民粹主義的狂歡中滑向文明的深淵。


特朗普與萬斯,現任美國正副總統,一個靠真人秀起家的房地產商,一個靠販賣底層焦慮上位的投機者,正共同演繹著政治娛樂化的荒誕劇。他們迎合的,是社交媒體時代的情緒狂歡;他們忽視的,是治理體系崩潰的警報。

萬斯的政治軌跡,堪稱美式投機主義的教科書。這位靠著描寫美國底層白人困境的自傳《鄉下人的悲歌》走紅的政客,曾以批判社會不公的形象示人。當美國政治風向轉向極右,特朗普重新登台後,他迅速蛻變為特朗普主義最激進的執行者。

2024年大選中,萬斯通過攻擊中國「搶走美國飯碗」成功上位,其言論與當年批判社會不公的「鐵鏽帶之聲」形成刺眼對比。

萬斯深諳特朗普時代的政治密碼:將經濟焦慮轉化為種族仇恨,卻刻意迴避美國產業結構失衡、資本逐利導致製造業外流的根本矛盾。這種手法,與19世紀用「黃禍論」煽動排華的政客如出一轍。

萬斯口中的「鄉巴佬」,與21世紀的中國現實構成荒誕對比。當中國農民通過直播帶貨將絲綢銷往巴黎時,當深圳無人機編隊在全球舞台上展示科技實力時,當中國高鐵網突破5萬公里、5G基站覆蓋98%行政村時,萬斯的辭彙體系仍停留在殖民時代的認知牢籠中。

當副總統用種族歧視辭彙攻擊他國時,當總統宣揚「讓美國再次偉大」卻拒絕自我革新時,這個國家的政治生態已陷入「低智化」旋渦。政客們用簡單的標籤替代複雜思考,用仇恨敘事掩蓋治理無能,最終消耗的,是整個國家的道德信用與戰略機遇。

萬斯主張的「排除中國商品」政策,正在反噬美國自身。美國60%的電池材料依賴中國供應,強行脫鉤將導致電動汽車產業倒退十年;中國光伏組件佔據美國市場40%份額,貿易戰只會讓美國消費者為物價飛漲買單。這種自殘式政策,與其說是戰略,不如說是政治作秀。

面對中國崛起,美國政壇陷入「麥卡錫主義」回潮:將科技競爭異化為「文明衝突」,將經貿合作污名為「制度威脅」。這種思維模式下,副總統公開使用種族歧視辭彙,不過是冰山一角。

當美國試圖用「印太經濟框架」孤立中國時,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已突破6500億美元;當美國炒作「台灣牌」時,中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率突破70%。歷史證明,零和博弈終將反噬自身——19世紀的排華法案導致美國西部經濟衰退,21世紀的「新麥卡錫主義」同樣在透支美國未來。

當政治淪為街頭混混的秀場,當外交淪為種族主義的傳聲筒,所有人都將承受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