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加稅不到半個月,特朗普主動拋出橄欖枝:想跟中國談談

雖然從上任第一天開始,特朗普的團隊就在白宮的新聞官網上,開展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贏麻宣傳,就在宣傳給全球亂加關稅的政策,可以給美國的經濟帶來巨大的利益,就在積極謀劃以貿易戰手段贏得對中國的大國競爭。但很顯然,除了特朗普MAGA線路的忠實信徒外,沒人覺得美國經濟能在特朗普身上得到拯救。

01.特朗普任期首月經濟數據出爐,美國國內形勢一片慘淡

且不說產業迴流經濟重建,在特朗普的一通折騰之後,局勢甚至在變得更加糟糕。如果說拜登時代的極高通脹與發展停滯,還能被非農數據上的統計遊戲,以及金融市場上美股的快速增長所掩蓋。

那進入特朗普時代後,這種紙面繁榮也進入了難以維繫的時代。過去的一周,不論是美股大盤,還是維繫華爾街臉面的「美股七姐妹」,都迎來了多連跌,甚至 「黑色星期五」的哀嚎再度刮遍了全美。

從目前披露的美國經濟各項統計數據來看,市場給出這種悲觀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2月作為特朗普任期的首個完整月份,美國的通脹增幅大幅的超出預期,個人消費物價指數這一衡量通脹的核心指標,就超預期的增長了2.8%,而個人消費本身卻只增長了0.4%,可以說美國民眾當下的生活,那真是江河日下了。

而中國商品對穩定美國物價的作用,那對美國政經界來說就是屋子裡的大象,所有人包括特朗普都明白,對中國商品全面的加征高額關稅將會給通脹數字,將會給美國居民的消費,會給整個美國經濟帶去什麼樣的打擊,甚至在其影響尚未廣泛體現前,就已經出現了「黑色星期五」級別的金融巨震。只不過,美國畢竟還是要維持自己頭號強國的臉面的,只能將「給中國加關稅,是傷敵300自損1000」這一事實,也當作屋子裡的大象。

但「不說就是沒有」的輿論作戰,終究是不能改變現實的,美國消費者看見超市的貨架空了,看見貨架上各種工業產品的價格,短短一周又漲了50%了所產生的影響,不是白宮官網上「特朗普帶領美國又一次從贏麻了」能抵消的。

所以,雖然月初大筆一揮,給所有中國產品加20%關稅,但這兩天又開始通過媒體向中國喊話,表現自己的軟化態度。

02.加稅僅半月後,面對悲觀形勢,特朗普表態願與中國談判取消關稅

在這兩天的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公開對媒體表示:對取消中國商品的關稅持開放態度,願意與中國談判討論取消3月初,自己簽署的對華加征關稅的命令。在展現出一切都好協商都可以談判的同時,總統先生也不忘繼續威脅:他也計劃好在未來幾天內,對中國以及其他一系列國家,加征新的關稅。

特朗普又一次玩起了極限施壓打假賽的討論,也再一次的暴露出了自己機會主義投機政客的本來面目。特朗普掀起關稅戰貿易戰也好,搞其它對抗手段也罷,不是因為「美國做好了戰爭準備,有足夠的戰爭能力」,而是特朗普在賭自己的對手們,不敢賭美國的戰爭準備情況,不敢挑戰美國的大國權威。

可以說,這是一種威望變現。如果對手被美國過去幾十年的帝國威嚴恐嚇到,被極限施壓所震驚到,不敢冒與美國發生衝突遭受損失的風險,那就得至少部分答應特朗普的條件,那特朗普就贏了。

在日本、在印度、在歐洲,特朗普玩這套用戰爭動員進行極限施壓,換對手妥協讓步已經屢試不爽了。但當對手真的有抵抗決心,真的準備作戰到底的時候,那就會發現,其實特朗普的美國比過往,更加的紙老虎了。

我們除了在特朗普挑起貿易爭端的第一時間,給出了強硬的「中國準備好在任何戰場戰鬥到最後」的強硬回應,並做出了一系列克制的有限的反擊外,真的有對美國轉入全面的經濟敵對狀態嗎?有真的對美國經濟重拳出擊嗎?其實也沒有。但這種做好了防守架勢,擺開了戰鬥決心的態勢,就已經讓特朗普變得遲疑不定,開始認真的考慮如果不行就退讓了。

03.不論從長短期利益考慮,我們都不應對「達成協議」過於著急

當然,現在的特朗普還是很抱有一些主動釋放談判信號,軟硬兼施至少換取中國部分讓步的幻想在的。尚且處在認識到自己極限施壓,可能換不到原計劃中那麼多好處,但又依然認為中國會讓步的狀態。但美國的現實經濟情況,以及中國的能力與決心,未來也將很快讓特朗普認識到,中美的實力對比容不得他的任何幻想。

時間越向後拖,美國經濟的虛弱狀態就會暴露的越徹底,通脹與停滯為特朗普製造的局面就會越糟糕。看吧,等到下月出一季度數據以及三月數據時,特朗普可能在輿論宣傳上繼續保持強硬態勢,但肯定要更積極的喊談判對話,願意取消關稅的。畢竟美國的統計數據可以玩統計學魔法,但選票走向不會。

那話又說回來,特朗普喊了要談判取消關稅,我們要主動釋放誠意去進行談判,去儘快達成取消關稅的協議嗎?我們看,談判這事如果要儘快達成共識,恰恰是需要拖的。當年朝鮮停戰可以邊談邊打一談兩年,現在特朗普主動掀起爭端,我們也可以談到什麼時候打贏「金城戰役」為止。

反正明年特朗普就要面對中期選舉了,我們有能力頂著壓力講,長期的看對我們有利,特朗普敢在通脹再增加一個點,非農再跌半個點的情況下,面對中期嗎?主動挑起貿易對抗而又失敗的人,總得要付出代價,並向勝利方補償損失的。不妨讓美國經濟,先接受中美半脫鉤一年的考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