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干邑業團體:對華干邑出口下跌60%,法外長計劃3月底訪華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據法國《費加羅報》3月19日報道,法國干邑白蘭地行業遊說團體bnic當天透露,由於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行為引發貿易爭端,過去四個月里法國干邑白蘭地對華出口下降了60%。為緩解貿易緊張局勢,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計劃3月底訪問中國。

bnic負責人弗洛朗·莫里永(florent morillon)表示,中國和美國是法國干邑白蘭地最重要的兩個市場,佔到總銷售額的70%。但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美國對歐盟的關稅威脅,已使法國的干邑白蘭地行業陷入嚴重危機。

莫里永指出,在4月5日的反傾銷調查期限過後,中方去年10月起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實施的臨時反傾銷措施可能轉為最終措施,因此「未來十幾天將是決定性的」。他呼籲巴羅在訪華期間採取行動,勸說中方將反傾銷調查期限再延長三個月。

他還敦促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貝魯前往中國,設法解決貿易爭端,「否則,我們將大難臨頭。」

2024年10月8日,杭州,產自法國的馬爹利干邑白蘭地 視覺中國

bnic透露,在過去四個月里,法國干邑白蘭地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60%。bnic副總裁克里斯托夫·貝拉爾(christophe veral)表示:「我們的聲音需要得到聆聽,不然這個行業將走向滅亡,7萬多人將失業。形勢非常嚴峻,這是一場災難,裁員計劃已經開始。」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威脅要對歐盟酒類產品徵收200%關稅,這也引發法國酒類行業的擔憂。莫里永稱,200%關稅意味著,他們將無法在美國銷售干邑白蘭地。他呼籲歐盟將美國酒類產品從報復性關稅的清單中移除,避免特朗普加征關稅。

路透社稱,巴羅計劃3月27日至28日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尋求緩解中國與歐盟之間緊張的貿易關係。一名法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巴羅下周將開始亞洲之行,到訪中國之前,他會訪問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

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 視覺中國

據法新社介紹,法國干邑白蘭地產業彙集了4400個農場、120個專業釀酒商、270個貿易商,創造了1.5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和7萬個間接就業崗位。但近年來,法國干邑白蘭地銷售額下降,新葡萄種植區大幅減少,該行業已陷入困境。

歐盟出口到中國的白蘭地有99%產自法國,2023年的出口額高達1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1.74億元),法國政府卻一直支持歐盟對華加征關稅。

歐盟自2023年10月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展開所謂反補貼調查,並於2024年10月29日宣布,在原有10%稅率的基礎上,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17%至35.3%的反補貼稅,為期五年。有關措施自2024年10月31日起正式生效。在這一過程中,法國投出了贊成票。

去年10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對馬爹利、軒尼詩、人頭馬君度等歐盟白蘭地品牌徵收30.6%至39%不等的保證金。歐美媒體普遍推測,中方此舉是針對歐盟執意對華電動汽車加稅的報復性措施。

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去年11月表示,中方作為世貿組織成員,一貫審慎、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公平、自由貿易。此次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是依據中國法律、應國內產業申請,在經過公平、公正調查後,採取的正當貿易救濟措施,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中方有責任維護國內產業的正當訴求和合法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