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20處!德州一處入選!

近日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發布

首批黃河水利遺產名錄

20處水利遺產入選名錄

齊河河務局南坦險工榜上有名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於2023年啟動黃河山東、河南河段水利遺產調查,搭建信息管理系統,摸清水利遺產線索700餘處,完成現場調查663處。2024年以來,組織黃河水文化專家完成首批黃河水利遺產論證,經過前期報送、專業論證、黃委複核、社會公示等環節,最終形成首批黃河水利遺產名錄。

首批公布的黃河水利遺產以中下游工程類水利遺產為主,涵蓋古堤防、古險工、古閘壩及樞紐工程、灌溉工程、涵閘工程、水文站、人民治黃紀念地等各類型,建設時間從秦漢時期跨越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作為千百年來黃河兩岸人民群眾開發治理母親河的重要見證物,20處水利遺產具有顯著的歷史、科技、生態、文化及社會價值,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黃河治理理念、河工技術、工程建設的變遷,承載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

南坦險工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1970年,黃河上第一隻簡易機動自航式鋼板吸泥船在這裡誕生,開闢了黃河下游機淤固堤的新紀元。1978年,引黃放淤固堤經驗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2008年在南坦險工建成「紅心一號」文化廣場,並於2022年完成提升改造。目前,南坦險工成為集防洪、生態、文化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利遺產,並被納入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近年來,齊河河務局不斷加強黃河文化建設,強化水利遺產保護,持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黃河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該局將加強水利遺產管理利用,持續深挖水利遺產文化資源,講好「黃河故事」,為推動齊河黃河高質量發展凝聚精神力量。

附:首批黃河水利遺產名錄

嘉應觀

戴村壩

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

人民勝利渠渠首

開封鎮河鐵犀

林公堤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

太行(河南段)

東壩頭險工

高村險工

影唐險工

濼口險工

南坦險工

打漁張灌區引黃閘

石窪分洪閘

三門峽水文站

花園口水文站

濼口水文站

原陽磚壩遺迹

黃河東銀鐵路銀山車站舊址(黃河東銀鐵路文化展館)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綜合德州發布 黃河網 大義齊河 編輯|密霖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