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2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2月份一場座談會的視頻。
視頻中,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艾米·澤加特(amy zegart)博士以deepseek為例指出,所謂中國頂尖人才來自美國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中國人才正在本土化。
澤加特表示,我的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deepseek發布的五篇論文的所有作者,追蹤了作者數量、論文篇數以及他們的背景,包括他們的教育經歷、工作單位、所屬國家等,基於對這些非涉密數據的研究發現,deepseek背後藏著一個精彩的本土人才培養範本。「該機構最新論文涉及的200位作者中超半數完全由中國高等教育體系培養,從教育到職業生涯均紮根中國教育科研體系,沒有任何海外經歷。」
澤加特 胡佛研究所發布的座談會視頻截圖
澤加特指出,有一種普遍的誤解認為,外國人才來到美國接受教育,學有所成後就會離開,但中國本土培養了自己的人才。因為中國學生無需來美國求學,中國本土已有頂尖大學和理工院校,它們可以培養人才。
「數據還揭示了更多有趣事實,那些『流失人才』中究竟有多少人來美後選擇離開?有多少人留下?」
澤加特說:「關於創新的另一個誤解是,總以為全球頂尖人才會自動流向這裡(美國)。他們可以發聲、決策,可以自己選擇。我們不應該想當然地認為,美國將永遠佔據全球人才高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