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斷供資金後,澳反華智庫「在線乞討」

美國「斷供」後,澳大利亞反華智庫公開討要「狗糧」、「找金主」,那麼這種操作能起到作用嗎?

3月11日,在外交部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日,澳大利亞智庫戰略政策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文表示,美國凍結援助資金致該機構缺乏反華素材,無法輸出攻擊中國內容,呼籲美國或其他組織立即為有關反華業務繼續供資。

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關於這個消息,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因為自從特朗普上台,馬斯克裁掉美國國際開發署之後,很多污衊中國的媒體、機構以及智庫基本都被斷了狗糧。

而美國不給錢,他們的生存就成了問題,既然活不下去了,那麼他們自然就沒有功夫抹黑中國了。

比如,曾經的「反華先鋒」bbc,最近在報道中國的時候,不僅沒有給中國加「陰陽濾鏡」,反而開始發表正面宣傳中國的文章,不僅猛誇中國的科技優勢,還稱讚中國的錦繡河山,通篇的讚美之詞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很顯然,這就是bbc向美國討要狗糧的另類方式,更進一步來說,這就是威脅美國,如果再不續上狗糧,那麼他們可就要真實報道中國了,掀美國的桌子了。

而澳大利亞智庫負責人公開表示:美國凍結援助資金致該機構缺乏反華素材,無法輸出攻擊中國內容。

這種言行則更加赤裸裸,這就是在自曝家醜,公開揭露美國的罪行。

按照這種趨勢來看,如果美國的狗糧還沒有續上。

那麼到時候,這群原本受到美國資本資助的「反華」智庫以及媒體,可能還會幹出更厲害的操作,比如主動舊事重提,曝光那些他們曾經幫助美國污衊中國的具體事例等等。

當然,他們的這種操作,在特朗普任期內,大概率起不到什麼作用。

原因很簡單。

因為特朗普本質上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並不熱衷於意識形態的博弈。

在他看來,針對中國的抹黑策略,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作用,不值得美國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要知道,美國每年為了抹黑中國,需要花費的金錢,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根據相關信息顯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賬本上,就有給紐約時報的打款記錄,發一篇文章的費用最低是7萬美元,最高是100萬美元,最貴的一篇文章是美聯社的,價值1950萬美元。

如果換算成人民幣,這就等於是上億元了。

而英國bbc每年也會收到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打款。由此也不難看出,為何那些西方媒體「熱衷於」瘋狂抹黑中國,是因為這些都是錢。

當然,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特朗普為何選擇斷掉他們的狗糧,是因為他們抹黑中國並沒有起到什麼大的作用,而美國政府每年卻要為此付出巨額的資金,這對於計劃改革美國政府,想要開源節流的特朗普而言,顯然是難以接受的。

從這個角度講,澳大利亞的智庫就算是公開討要狗糧,恐怕也難以如願。

至於他們想要找其它金主,就更不可能實現了,畢竟除了美國這麼「豪氣」,其它國家和組織更加沒有這個資本。

據了解,針對記者提問,發言人毛寧表示:此次澳大利亞相關智庫負責人在社交平台自曝家醜,再次暴露其在美方資助下炮製涉華謊言、污衊抹黑中國的反華虛偽本質。

希望澳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明辨是非,共同聲討和抵制炮製、傳播虛假信息的醜陋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