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總理卡尼,是「反華魔怔人」嗎?

當地時間3月9日,加拿大自由黨選出新黨首,前央行行長馬克-卡尼創造歷史,將成為加拿大首位從來沒有擔任過民選職位的總理。他的當選,被分析人士認為是在特朗普極限施壓下,加拿大「愛國主義」的勝利,卡尼在隨後的勝選演講中也是火力全開,誓要和特朗普「戰鬥到底」。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拿大將如何處理對華關係呢?我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是這樣說的。

(加拿大當選總理馬克-卡尼)

一、加拿大的困境

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毛寧先對卡尼的當選表示了祝賀,隨後強調,中方一貫主張和加拿大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希望加方能堅持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我們說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之前加方對中國的認知不客觀、不理性,對華政策不夠積極務實。不管是幾年前特魯多政府扣押我國公民孟晚舟,還是去年,跟隨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鋼鋁製品加征關稅,都是如此。

加拿大這幾年的外交政策,只能用魔幻來形容。他們先在拜登政府的威逼下得罪中國,又因為錫克教頭目遇刺事件,跟印度翻臉。特魯多本以為,他跳得越高,就越能顯示出對美國的忠誠,然而白宮一夜之間換了人,特朗普一句「加拿大可以考慮成為美國第51個州」,就把特魯多的種種幻想踩了個稀碎。

(特魯多的時代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對特朗普來說,加拿大既是堅定盟友,也是超級大「血包」,現在美國的日子不好過,加拿大理應為美國做出「犧牲」。你可以說,特朗普不尊重加拿大的獨立主權,在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但問題就在於,加拿大建國這麼多年,真的有所謂的獨立主權嗎?還是說,他們本就是披著獨立國家外皮的美國「第51個州」?

二、中美混合雙打

你看前面我們說的,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其實就是白宮怎麼說,他們怎麼做。他們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鋼鋁製品加征關稅的時間是2024年8月,恰逢拜登的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來華訪問。據說沙利文的訪華之旅,是從加拿大轉機的,他專門見了特魯多,傳達了白宮的命令。這事兒說到底,就是加拿大用自己的外交主權和國家信譽,給沙利文製造籌碼,好在中國面前要價。

其他比如派軍艦到南海來秀存在感,被我方艦機驅逐等行為,無一不是聽從美國的安排。我們當然可以說,美加關係就有這麼好。可當特朗普對加拿大亮出獠牙的時候,再好的關係也不頂用。按照卡尼的說法,他將堅持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政策,推動「加拿大優先」的經濟政策,直到打贏這場事關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戰爭。有意思的是,他全程都沒有提,如何處理對華關係。

(卡尼替特魯多背了鍋)

要知道前兩天,中國商務部已經宣布,將對加拿大的多種農產品加征關稅,包括菜籽油、豌豆、水產品、豬肉製品等等。加拿大媒體哀嘆,本國農民成了中美關稅戰的犧牲品,將遭受沉重打擊。我們對此的回應是,此前加拿大不顧中方多次規勸,執意要對中國產品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中方採取的對等反制合理合法,沒什麼好解釋的。

三、卡尼會怎麼做

也就是說,卡尼這才剛上台,就要為特魯多犯過的錯承受代價。至於他會怎麼做,會不會繼續當「反華魔怔人」,通過分析他的施政綱領,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前面說了,卡尼是經濟學家出身,典型的「技術官僚」,民眾對他的期望是「站起來反抗特朗普」,這決定了短期內,卡尼會把精力放在提振加拿大經濟上,尤其是要促進投資,創造工作崗位,回饋選民的支持。

他中長期的目標,將是幫助加拿大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推動貿易關係多元化。這就少不了要跟中國緩和關係。卡尼的對華政策,大概率會回到之前政冷經熱的狀態,不在涉華議題上主動挑釁中國,只跟中國做生意就好,如果雙方合作順利,也能為加拿大的礦產、能源貿易找到新的出路。

(希望加拿大,好自為之)

而這,也必然是之後幾年,除美國之外,大部分歐美國家都會做出的決定。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卡尼會面對來自美國,和國內「反華派」的巨大壓力。作為一個政治素人,卡尼要怎樣平衡國內各方勢力,這是對他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我們也真心希望,他不要連內閣都無法組建,就被各路反對黨趕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