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外長會晤確認加強合作,日本被曝將制裁中企

據《中國日報》6月10號發布的消息,我國外長王毅於當天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了會晤。雙方在重申中俄戰略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受外界阻撓所干擾,進一步挖掘中俄合作潛力的基礎上,就共同鞏固金磚戰略夥伴關係,推動「大金磚合作」達成共識。而就在中俄外長會晤之後不到48小時,岸田文雄突然採取行動,計劃對中國企業發動制裁。

據觀察者網援引日媒nhk本月12號發布的消息,日本正在擬定一份「援俄」名單,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涉嫌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材料和零件的第三國公司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據悉,岸田文雄計劃在即將召開的g7峰會期間披露這份名單,而這也成為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日本首次因為俄烏衝突對中企發動制裁。鑒於中俄外長才剛剛見面,不難想像日本此舉就是故意向我方施加壓力,妄圖逼迫中國「二選一」。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會有哪些中企被日本盯上,以及對方會對哪些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但如果是涉及到軍工產業,日本能夠對我國造成的鉗制應該是極為有限的。且不說在西方數十年如一日的圍堵下,中國軍工早已經是自成體系。單就俄烏衝突而言,我國不止一次向全世界全面、詳細地闡述既有立場,中國既沒有從衝突中牟利,也不會居中煽風點火。尤其是針對軍民兩用物資,我國早已嚴加管控,並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賞。

因此無論是從國際道義上,還是從實際生產層面,日本想靠一紙禁令,在軍民兩用物資上對我國「卡脖子」,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但無法構成實際威脅是一回事,日本此舉帶來的惡劣影響則是另外一回事。需要注意的是,岸田文雄計劃在g7峰會上宣布名單,而他參會的時間點又恰好與瑞士舉辦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相重疊。再加上日本突然用涉俄為借口對我中企實施制裁,這背後很難說沒有拜登政府遊說施壓的痕迹,原因有兩點。

首先是和平峰會沒能吸引中國參加,這導致不少「全球南方」國家也放棄參會,原本美歐是希望通過這場和會爭取「全球南方」國家的支持,但結果證明,「全球南方」國家更希望參加的是一場真正的和會而非國際鬧劇。因此美國是想用這種方式,在輿論層面削弱我國拒赴和會的正當性。如果說之前兩年美國還避談「中國援俄」,隨著烏東戰事對澤連斯基越來越不利,拜登政府也不再有顧忌,用盡一切手段也要讓這場衝突拖到大選結束之後。

其次是中日關係,不久前中日韓三國領導人齊聚首爾舉辦三邊峰會,雖說這場峰會並沒有讓中日韓三國關係獲得某些實質性的重大突破,但美國依舊擔心盟友和中國走的太近。強壓岸田文雄以「援俄」為借口制裁中企,既能借刀殺人,又能挑撥離間,可謂是一箭雙鵰。

但對於中國而言,類似的伎倆越多,越能證明美國及其盟友在烏克蘭問題上已經是強弩之末,只能通過這種上不了檯面的招數來維持顏面。無論日本此舉是不是由美國授意,當中俄正常經貿關係受到惡意攻擊時,中國絕不會吞下自身利益受損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