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拿中國當靶子,沒想在和平峰會惹眾怒,金磚國家全部拒絕簽字

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問題和平峰會上,美國沒想到拿中國當「靶子」的舉動惹了眾怒,參會金磚國家全部拒絕在會後聯合公報上簽字。

其實在這次峰會召開之前,國際輿論就普遍認為不會產生什麼值得一提的結果,美國總統拜登也託辭國內事務繁忙而不去參加,改由副總統哈里斯代為出席,而哈里斯也僅僅在瑞士待了幾個小時就離開,連第二天的會議都沒參加。但是,這並沒有阻止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峰會上拿中國當「批判的靶子」,試圖引導參會國家認可「中國支持俄羅斯進行戰爭」的錯誤觀點。

(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已經落幕)

美國這一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的做法最終起到了反效果,不但沒有得到其他國家認同,反而引起了眾怒。這是美國自己搞出這麼個騷操作之時所沒有想到的。在和平峰會最終形成聯合公報的階段,參會的金磚國家巴西、印度南非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全部拒絕在文件上簽字,再加上亞美尼亞巴林梵蒂岡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墨西哥斯洛伐克泰國等國,使得本該獲得一致通過才能體現峰會權威性的聯合公報,最終缺失了14個國家的簽名。

而且從聯合公報的內容來看,這次峰會也完全沒有達到烏克蘭和西方國家預先期望的結果。實際上,早在這次峰會開幕之前,烏克蘭單方面提出的一些條件就已經被從峰會的議程上刪除,比如「俄軍從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在內的一切烏克蘭領土上撤離」「俄羅斯向烏克蘭賠償戰爭損失」「審判參與戰爭的俄羅斯政府官員」以及「北約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等。

最終,聯合公報所包括的內容完全是不痛不癢的泛泛而談,比如「保證不使用核武器」「保證糧食安全」「雙方釋放戰俘」等等,具體實現和平的方案和烏克蘭戰後重建的議題是一個都沒有觸及。更讓美國和西方國家不滿的是,最終版的聯合公報中連指責俄羅斯「侵略」的辭彙都沒有,而是用了「戰爭」一詞替代。這說明即便在簽署公報的80個國家之中,也只有西方國家及其僕從國認為俄羅斯是「侵略」,在其他大多數國家眼裡卻不是這樣。

(哈里斯僅在會場待了幾個小時就離開了)

有外媒指出這次峰會是如此的「無聊」,以至於不僅是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人也缺席了第二天的會議。結果就是這次峰會成為沙利文表演的「舞台「,而他把矛頭對準了中國。

要知道,美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製造一個對中國抹黑和施壓的熱點話題,幾十年從未中斷。前不久美國炒作的話題是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其惡劣的影響至今仍在發酵,而近期美國則主要拉攏西方國家污衊「中國通過經貿往來向俄羅斯輸血,支持俄對烏戰爭」。美國不但投入大量資源在國際上散布不實言論,還帶頭以這一子虛烏有的理由對中國進行新一輪制裁,而日本等美國的盟友也在放話要跟進。

(在瑞士和平峰會上蘇利文把矛頭對準了中國)

實際上除了西方國家及其僕從國外,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與俄羅斯維持了正常的經貿往來。就拿俄羅斯最重要的出口產品能源為例,直到現在歐盟還有數國在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通過烏克蘭向歐盟輸天然氣的管道完全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一直照常工作,甚至在戰爭期間烏克蘭還能收到管道使用費,並且還能繼續使用俄羅斯的天然氣。美國的印太戰略「盟友」印度也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之一,美國怎麼就能允許?

(2023年上半年俄羅斯能源產品的主要進口國)

這次金磚國家全部拒絕簽署和平峰會聯合公報,說明比起陳腐、反動的西方七國集團,金磚國家越來越表現出更強的代表性,代表了世界上更多的新興經濟體、更多人口,也代表了比西方政治軍事集團更有希望和前景的合作模式。所以金磚國家在類似烏克蘭危機這樣的重大國際問題上保持一致,將有助於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同時也對以美國為首的不公平秩序發起有力衝擊。

中國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中處於主導地位,這在此次金磚國家均拒絕簽署和平峰會聯合公報一事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和巴西一起提出的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共識:「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已經得到了幾十個國家的積極響應。事實證明,中國指明的方向才是解決俄烏衝突的正確方向。

更讓西方國家尷尬的是,在這次峰會結束的時候本應該確定下一次和平峰會的舉辦時間和地點,但是參會國沒有一個願意主辦類似的峰會。尤其是曾經舉辦過一次俄烏和平會談的沙特,被西方國家認為是未來可能再次舉辦此類和會的地點,但沙方保持了沉默。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表示,沙特準備協助推進和平進程,但可行的解決方案將取決於「艱難的妥協」。

只要西方國家不放棄霸權主義思維,不放棄在類似的峰會上推行那套唯西方利益為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烏克蘭危機就難以真正地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