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清醒了?韓國外長削尖腦袋訪華,是因預感到會遭到美國的拋棄

據上觀新聞報道,5月13日,韓國外長趙兌烈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據悉,這是時隔6年半之後,韓國外長首次對中國進行訪問。中方在談及中韓關係問題時表示,中韓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雙方應互相理解尊重,加強溝通消除誤解。中方希望韓方恪守一中原則,妥善處理好涉台問題,進一步夯實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

趙兌烈之所以著急尋求訪華,其實就是首爾當局意識到改善對華關係,對韓國經濟發展和安全環境的重要性。當然,中方當著趙兌烈的面做出上述的表態,其實就是韓國改善對華關係的「必經之路」。如果韓國當局聽不進去中方的勸告,或者認為還有其他捷徑可走的話,那麼中韓關係改善可能就無從談起了。畢竟,中方所指的所有中韓關係當中存在的分歧,就是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的重要政治基礎。

眾所周知,自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上台之後,受美韓同盟關係加強等因素的影響,中韓關係出現建交以來前所未有的倒退,這是導致兩國外交接觸幾乎陷於停滯的主要原因之一。顯然,中韓關係既然不存在根本利害衝突,那麼韓國對華政策出現明顯變故,不是因為中韓關係出現什麼大問題,而是韓國外交政策受美國對華關係影響的結果。所以說,尹錫悅政府隨美反華,其實並非基於韓國自身利益考慮的結果,而是完全基於維護美國利益為出發點而做出的愚蠢選擇。

受美國反華戰略的影響,韓國在近兩年來一再突破中韓雙邊外交底線,首次參與美日涉台聯合聲明的制定和發布,並通過支持菲律賓挑釁中國南海主權安全、參與美日在南海的聯合軍演等方式,介入與韓國地緣政治利益無關的南海事務。當然,尹錫悅作死的行徑,並不僅限於隨美反華和插手俄烏衝突那麼簡單。更要命的是,韓國出於對美國軍事和政治影響力的迷信,引狼入室讓美日等外部勢力介入東北亞局勢,導致半島南北雙方的關係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危險狀態中。

韓國之所以冒著四面楚歌的戰略風險,左右開弓同時挑釁中俄朝三個周邊國家,底氣主要源於對美國在軍事和政治影響地位的迷信。為此,韓國不但事事都聽從美國安排,同時還耗費巨資購買美製武器充當保護費,韓國做了這麼多,其實目的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指望美國在韓國某一天挨打的時能夠獲出手拉一把。不過,據觀察者網報道,美國前國防部長科爾比日前表示,韓國應該在防禦問題上承擔主要責任,因為若美軍在半島與朝鮮爆發衝突,那麼將會輸掉與中國這個「重量級拳手」的戰鬥。

科爾比的言下之意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美國雖說是韓國的盟友,有保護韓國的義務,但現在美國還有遠比保護韓國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即「贏得與中國的戰鬥」。所以,科爾比告訴韓國,怎麼對付朝鮮的導彈威脅,從今往後就是韓國自己的事情,美國不大可能會參與。要知道,韓國政府如此死心塌地充當美國馬前卒,就是指望美國能夠幫助其應對來自朝鮮的導彈威脅。而科爾比發表的這番言論,估計讓韓國人的心都涼透了。

美國利用尹錫悅政府對其的迷信,成功將韓國推到大國競爭戰略的風口浪尖。然後,韓國尋求參加在義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遭拒絕,美國前防長還不忘告訴韓國:美國現在很忙,朝鮮導彈你們就自己對付得了。由此可見,韓國充當美國戰略附庸,在付出巨大的安全和經濟代價之後,最終還是難以避免遭美國扔去坐冷板凳的下場。

所以說,趙兌烈急於對中國進行訪問,是不是已預感到美國的不可靠,外界尚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韓國已意識到對華合作的重要性,正如趙兌烈之前所言,「中韓關係與美韓同盟一樣的重要」。畢竟,在中美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韓國與其將全部雞蛋都放在美國這個不可靠的籃子,倒不如分出一些放在中國籃子中,這樣做肯定會靠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