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強拉歐盟整體轉向:如果你們不對抗伊朗,小心要付出代價

據悉,對於當下歐盟多數國家來說,幫助烏克蘭對付俄羅斯仍然是主要任務,而中東地區的衝突較少介入。實際上歐盟多國對巴以衝突的態度明顯是「同情巴勒斯坦」而偏向譴責以色列,諸如西班牙等少數國家公開指責內塔尼亞胡政府,並對對其進行制裁。但攝於美國的立場一直是幫助以色列,所以歐盟在這件事上選擇也很被動:歐委會多次譴責以軍在加沙的罪行,但遲遲不願意動手。甚至連國際救援人員被故意殺害之後,他們仍然是沉默不做聲。

消息提到,4月以色列方面又和伊朗發生了衝突,本月中旬雙方互相發射導彈攻擊,歐盟再度下場拉偏架。17日歐盟多國宣布了對伊朗的「即將制裁」計劃,但對於以色列襲擊伊朗大使館的行為充耳不聞。伊朗是歐盟制裁名單中的「老客戶」,在被制裁的同時,歐盟外交政策代表博雷利還敦促中東地區「有關各方」保持克制。不料這一行為激怒了以色列的媒體和內塔尼亞胡,認為歐盟仍然嘗試在戰略上「保持模糊」的行為,對於他們來說是絕對難以接受的。

21日,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親自下場,對歐洲政府發起了抨擊。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歐盟現在根本沒有意識到伊朗有「多麼危險」,伊朗政府向俄羅斯提供了數千架無人機,供後者在對烏軍行動中使用;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推行核武器計劃,伊朗是一個徹底的「邪惡帝國」。赫爾佐格揚言,歐洲領導人如果不採取措施,幫助他們下場對付伊朗的話,那麼他們將會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

分析人士表示,赫爾佐格並沒有給歐盟留情面,相當於放下這麼一句話:要麼幫我們,要麼是「自尋死路」。長期以來以色列都將伊朗視為是中東地區的最大敵對國家,尤其是對後者的核武器計劃非常不滿,並揚言要轟炸伊朗的核設施。現在以色列拉歐盟國家入場,也是在給歐盟「二選一」的機會,相比較於俄羅斯而言,以色列需要歐盟投入所謂的精力來幫助他們對抗伊朗——這不是簽署任何協議,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抗。

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天赫爾佐格還警告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有關以色列舉行新選舉的提議。他稱以色列建議美國的政治領導人不要這樣干預以色列政治,而是讓以色列公眾和國家自己做出決定。不過儘管如此,以色列方面仍然願意視美國為好友。對此有評論稱:「以色列儼然就像是地球的負責人,站在高處指揮所有國家並提醒他們要這樣或者那樣做;但如果失去了歐盟和美國的幫助,內塔尼亞胡政府是否能獨立存在都已經是問題了,他們還在非常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