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舉行議會選舉,「親華」執政黨獲壓倒性勝利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4月21日,馬爾地夫舉行議會選舉,368名候選人將角逐93個議員席位。據馬爾地夫媒體《太陽在線》報道,初步計票結果顯示,由馬爾地夫總統穆伊茲領導的人民國家大會黨已經贏得超過60個議席,在議會中獲得絕對多數席位。

由於人民國家大會黨主張「馬爾地夫優先」,反對印度對馬爾地夫的干涉並要求印度撤軍,穆伊茲也尋求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部分印度和西方媒體藉機炒作所謂「中印地緣競爭」。路透社稱,「親華」執政黨的壓倒性勝利可能推動馬爾地夫遠離印度,「進一步向中國靠攏」。

超過20萬馬爾地夫選民參與了21日的議會選舉投票,人民國家大會黨在首都馬累、阿杜市、富瓦穆拉市等幾乎所有城市獲得壓倒性勝利。主要反對黨馬爾地夫民主黨則遭遇「重大失敗」,失去了上屆選舉中獲得大多數議席,僅贏得10多個席位。

馬爾地夫是總統制國家,但議會在政治上也發揮重要作用,擁有立法、監督政府、審議國家預算等權力。馬爾地夫議會實行比例代表制,每屆任期5年,各行政區議員人數由當地人口數決定。

馬爾地夫常駐聯合國代表阿里·納西爾·穆罕默德(ali naseer mohamed)在選舉開始前告訴半島電視台,人民國家大會黨有信心在選舉中贏得絕對多數議席,「選舉在重要時刻舉行。這次選舉與印度洋地緣政治局勢無關,而是關乎馬爾地夫與人民的未來,關乎馬爾地夫的創造性穩定、繁榮和韌性。」

馬爾地夫民主黨主席費亞茲·伊斯梅爾則在初步結果出爐後發文,祝賀人民國家大會黨取得勝利,承諾當選的馬爾地夫民主黨議員將與政府合作,「以改善我們的民主價值觀,並作為負責任的反對派承擔責任」。

由於人民國家大會黨和馬爾地夫民主黨在外交政策方面存在很大分歧,此次選舉也引起印度等國家的密切關注。人民國家大會黨主張「馬爾地夫優先」,反對印度對馬爾地夫的干涉。馬爾地夫民主黨則奉行「親近印度」政策,一直試圖阻止現任總統穆伊茲調整外交政策方向。

穆伊茲在競選總統時曾承諾將印度軍事人員驅逐出馬爾地夫。在其正式就任馬爾地夫總統的第二天,去年11月18日,馬爾地夫政府正式要求印度撤軍。

據《太陽在線》3月12日報道,馬爾地夫國防部發言人證實,根據馬爾地夫政府和印度政府達成的協議,駐紮在馬爾地夫阿杜市的印度軍事人員已全部離境,其餘印度軍事人員也計劃於5月10日之前撤離。馬爾地夫政府此前稱,阿杜市的印度士兵人數為25人。

在本次議會選舉前,穆伊茲還公開批評前總統薩利赫「親近印度」的政策,指責其損害馬爾地夫的國家主權。穆伊茲呼籲選民支持人民國家大會黨,以保護馬爾地夫的獨立。

因此一些印度媒體聲稱,此次議會選舉將導致馬爾地夫與印度的關係降溫,並炒作所謂「中印地緣競爭」。印度新德里電視台稱,議會選舉是對穆伊茲推進「與中國更密切的經濟聯繫」政策的一次關鍵考驗,投票結果表明,馬爾地夫選民支持穆伊茲「親近中國」。

路透社等西方媒體也聲稱,馬爾地夫「親華」執政黨的壓倒性勝利可能推動馬爾地夫遠離印度,「進一步向中國靠攏」。

自穆伊茲上台以來,印度主流媒體頻頻炒作穆伊茲的「親中」立場,擔心馬爾地夫的對外政策將「轉向中國」。在印度和馬爾地夫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之際,穆伊茲將北京作為出訪首站,打破了馬爾地夫總統首先訪問新德里的傳統,更是引起印度方面高度警惕。

1月8日至12日,穆伊茲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此次訪華期間,中馬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簽署了20項協議,涵蓋經濟合作、衛生、基礎設施、住房等多個領域。

對於馬爾地夫的外交政策,穆伊茲此前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說,他並非「親中」,而是「親馬爾地夫」,一切行動都是從馬爾地夫的國家利益出發。穆伊茲表示,作為一個小國,馬爾地夫不能介入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將與包括印度與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合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