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成為發達國家 英媒揭穿:牛糞算進GDP,印度造假為何如此奇葩

本月除了各國領導人來華訪問,以及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地緣衝突加劇外,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有「民主之母」美稱的印度也要在本月迎來他們領導人的換屆選舉,而現任總理莫迪為了追求連任,不斷吹噓自己任內取得的經濟成就,但卻被英國媒體「打臉」指出其GDP數據注水,今天我們就就著印度大選的機會聊聊印度GDP的那些門門道道,而我國作為印度「頭號競爭對手」情況又如何?

莫迪吹牛,英媒點破

隨著印度選戰火熱,莫迪為了追求連任牛皮卻越吹越大,先是說不止要跟中國平起平坐,而是要反超中國,隨後又表態要在2047年印度建國100年的時候讓印度成為發達國家。

其理想不可謂不遠大,其野心不可謂不旺盛,但充滿豪情壯志的演講卻被現實狠狠澆了一盆冷水。

於是英國一家老牌媒體《經濟學人》,近期就發布了一篇深度分析的文章,對印度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印度經濟增長的真實速度到底是多少?》,他深入探討了印度經濟增長背後的一些問題。

按照統計學的原理來看,文章里提到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的估計可能有些誇大,這一點直接影響到了印度GDP實際增速的準確性。

這篇報道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印度國內外都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和關注。

莫迪政府一直都在努力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而且他的民眾支持率似乎也是因為一連串的經濟增長數據而保持穩定的。

但是如果這些數據都是虛報的話,不僅會影響印度即將到來的大選,更是讓莫迪執政期間帶來的這種增長的真實性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這帶來的後果,不只是影響莫迪是否連任或者會損害到印度的國際聲譽,而是會對印度未來的國家發展構成潛在的風險。

外界對於印度的認識,大部分還是停留在表面的數據上,覺得印度這麼大面積的國家,人口又多達14億,經濟增長速度肯定也得跟得上。

但實際上,深入了解印度之後,特別是那些在印度設廠的公司,他們常常會發現實際情況和期望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

印度的工業出口在全球總產值中所佔比例僅僅只有2%,這個數字遠遠落後於其他發展中國家。

另外印度在一些高科技產業比如電動汽車、晶元、大型飛機、5G設備等等方面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甚至連他們的鐵路設施也都還停留在100多年前的水平,這和一個想要成為發達國家的國家形象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面對這樣的現狀,外國投資者們開始對莫迪政府頻繁調整報表的真實目的產生了懷疑。

他們擔心和不講信用的國家以及政治團體合作,會讓自己的投資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自從莫迪推出所謂的「激勵政策」以來,這種擔憂就一直困擾著外國投資者們。

印度經濟如何造假

說實話經濟數據造假這件事,不止是印度這一家,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多少都會將自己的數據美化一下,就跟公司一樣,財報好看了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投資。

包括美國在就從去年開始修改自己國家的就業人口數據,為所謂今年的降息做好準備,雖然最後所謂降息變成太監侃大山——無稽之談,但是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像印度一樣奇葩。

2015年那年是莫迪上任的第一個任期,印度就做了一件讓全世界都大跌眼鏡的事情,他們把牛糞算進了GDP,這不禁讓人懷疑印度此後GDP里到底有多少是牛糞撐起來的?

但根據印度的一個叫作全國牛類委員會(RKA)的機構提供的數據,沒錯印度真的有一個政府部門叫牛委會,印度國內養著大約2億頭牛,這些牛每天拉出來的糞便多達19.2億公斤。

這麼多的牛糞,你說它在印度的經濟里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雖然具體數字我們不知道,但根據RKA(牛委會)和印度媒體的報道,我們大概可以猜到,2021年印度的牛糞對GDP的貢獻應該在60億到170億美元之間。

那時候印度的GDP總共有30859億美元,所以牛糞的貢獻比例應該在0.19%到0.55%之間。

這個RKA(牛委會)是2019年才成立的,歸印度漁業畜牧業和奶業部管,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和發展母牛及其後代」。

這說明印度很看重牛類經濟的發展,而牛糞作為這個產業鏈上的一部分,當然也要算進去了。

其實,在全球範圍內,修改工業產值、給GDP注水的現象並不少見。

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美國,美國的工業產值只佔全球的16.8%,但他們的GDP卻高達20萬億美元,比工業產值接近30%的中國還要高得多。

再看看印度,他們就是靠著改數據,把牛糞之類的東西也算進GDP,一下子成為了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這樣的做法肯定會引起大家的懷疑,當然也有網友表示,中國的GDP可能也被人為地壓縮了,亦或是西方為了看衰中國故意低估我國的GDP。

但實際上,中國一直在努力擴大市場,跟世界更好地接軌,這才是增強國力的關鍵所在,對外貿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國外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

我們目前雖然建成了全產業鏈的工業體系,但仍在晶元以及半導體行業面臨著被西方卡脖子的局面。

中國經濟實力被低估了嗎

關於網友議論紛紛的中國GDP被低估的問題嘛,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並沒想過要隱瞞自己的經濟實力,反而積極對外開放,跟世界經濟深深捆綁在一起,這樣就能夠吸收到最先進的工業技術。

我們心裡明白,只看GDP數字大小來判斷一個國家的實力還是不夠的,如果只是靠著某個行業或者某一塊數據發展得好,遇到外來衝擊的時候,是很容易陷入被動的。

所以中國更注重的是全方位、穩定的發展方式,這也是我們和印度有本質不同的原因之一,印度想要變成中國一樣的工業國家的道路可是困難重重。

今天很多發展中國家看到中國飛速發展之後,也都開始有了同樣的野心。

印度總理莫迪也是這麼想的,他覺得印度地理位置優越,還有那麼多年輕人,肯定能像中國那樣成功,但即便如此莫迪提出的到2047年就要變成發達國家的目標,還是有點太不切實際了。

當前印度的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都出於欠發達水平,這就限制了他們產業升級的可能性。

現在他們主要還是依靠那些污染嚴重、耗能大的產業,比如修船、造紙和回收洋垃圾什麼的。

這些產業根本撐不起一個現代化的全產業鏈體系,而且現在全球都在向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慢慢被機器人替代了,印度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

比如說縫紉機這個例子吧,中國製造的數字縫紉機在網上賣大概就是三千塊錢左右,功能齊全,但是在印度市場上,最簡單的手動縫紉機才賣幾百塊。

所以印度要想真的實現工業化轉型和經濟發展,不能急功近利,得好好學習別的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成功經驗,踏踏實實地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想要變成發達國家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印度就曾經想一口氣吃個胖子,直接發展第三產業成為「世界辦公室」,但每個發達國家都得從基礎製造業做起,一步一個腳印。

中國花了四十年時間才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卻想在短短二十年內就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信息來源:

《印度經濟增長的真實速度到底是多少?》 經濟學人

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作者,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