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俄羅斯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或在60年內完成崛起

文|地理熱叭

編輯|地理熱叭

前言:

夜裡做著大國夢,醒來一切都是空,這說的不就是俄羅斯嗎?特別是在俄烏衝突之後,曾經的戰鬥民族在戰場上拿不下一個三流國家,在經濟上又被制裁得十分拉胯,看上去好像已經跌入了二流國家的行列。

因此難免會有人在心裡納悶:俄羅斯還能恢復甦聯時期的榮光嗎?是什麼在制約著他們的發展?他們崛起的契機在哪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未來的「超級大國」俄羅斯。

首先,為什麼是未來而不是現在?

因為他們現在的表現,很明顯夠不上超級大國的水準,但是自身擁有的潛力,又很可能支撐他們在未來崛起成超級大國。但問題是,目前還存在兩大制約著俄羅斯發展的痛點,歷經幾個世紀都未能解決,這兩個毛病不除掉,俄羅斯就只能繼續停留在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

具體是哪兩大毛病呢?

第一是嚴寒的氣候。

俄羅斯的領土大部分位於高緯度的溫帶和寒帶,擁有漫長和寒冷的冬季,在歷史上,這種惡劣的氣候曾經是戰鬥民族的好幫手,不耐凍的西歐人,很難想像出莫斯科的冬天到底有多冷,稍不注意就出現了凍死凍傷和補給延滯,仗根本打不下去。

比如拿破崙率57萬兵力攻打沙俄,最後回去只剩不到3萬人;二戰時小鬍子派出380萬納粹大軍突襲蘇聯,也被嚴寒擋在了莫斯科之外。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曾經的保護罩,如今卻成了俄羅斯發展的絆腳石。

雖然他們擁有1709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但其中75%都是呵氣成冰的不毛之地,特別是西伯利亞地區,全年平均氣溫只在0.5度左右,大部分時候零下三四十度是常態,全球最冷的城市奧伊米亞康,冬季時氣溫甚至能達到零下71度!

這是什麼概念?一出門耳朵就被凍掉,汽車放在室外必須全天不熄火,否則整個冬季就再也打不著了,很明顯,這種惡劣的氣候根本不適合生存,而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這就導致了一個尷尬的局面:

大家都去暖和的地方住了,整個國家的人口分布極其不均勻。

根據公開數據,78%的俄羅斯人都擠在不足1/4的歐洲部分生活,剩下3/4的國土被白白擱置,別說人了,一到冬天可能連鬼影都見不著。不管俄羅斯有多大、資源有多豐富,但沒人去開發建設,就像是守著金窩的母雞那樣不會下蛋。

第二個制約因素就是出海口。

歷史早就證明,擁有海權的國家更容易發家,比如近代的海上霸主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都是通過航海通道到處殖民掠奪資源才崛起的。更近一點的比如新加坡,從原來缺糧缺水的小漁村,發展成現在的亞洲金融中心,靠的就是地理優勢,他們靠近馬六甲海峽,附近有很多深水航道,適合建立大型港口來充作海上貿易中轉站。

現在全球貿易那麼頻繁,國與國之間的運輸,海運的成本是最低的,而且也很安全。也就是說,誰的出海口越多,誰就在貿易航運上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那麼問題就來了:俄羅斯陸地面積那麼大,海岸線肯定也短不了,總長度足足有37650千米,比美國的還要長,按理說應該不需要擔心出海口才對啊!

這麼說吧,俄羅斯的海岸線其實就是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因為其中大部分都位於北極圈附近,屬於北寒帶,年平均氣溫在-10°C以下,也就是說那一帶的海洋幾乎都是凍住的,即便在短短的夏季能化凍,但也常年飄著大塊頭的浮冰,要是有船不怕死去那一帶頻繁活動,不小心撞上冰山,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艘「泰坦尼克號」。

也就是說,俄羅斯的海岸線看著長,但很多都毫無用處,只剩有限的幾個地方才能建立港口,這使得他們的對外貿易活動被限制得死死的。

截止2023年12月,俄羅斯只存在3個出海口,而且各個都很雞肋。

首先是聖彼得堡,號稱全俄最大的港口,但發揮的作用卻不大,整個冬季都在結冰,好不容易化凍了,貨輪一出港就被周圍的北約國家包圍了,貿易掙的錢還不夠人家搗亂和勒索的。

其次是海參崴,大家很熟悉了,因為這裡在清朝時期曾經屬於我們領土。後來俄國人搶走之後,改了個名字叫「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譯過來就是統治東方的意思。俄羅斯在這裡花了大力氣,把海參崴建立成了全俄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科學中心,甚至還是太平洋艦隊的軍事基地。

這一個個名頭看著很響亮,但在對外貿易上卻接連受限。海參崴面臨的問題和聖彼得堡一樣,常年結冰,能航行的季節,卻不得不經過日本的領海。島國會不會給俄羅斯的貨輪使絆子,相信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因此這個出海口也很雞肋。

最後是新羅西斯克,在俄羅斯南部的黑海附近,這裡沒那麼冷,不會常年結冰,但周圍卻有一個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歷史上,兩國為了爭奪黑海出海口,在300多年裡爆發過十次大戰,沙俄直接把曾經的西亞霸主打成了西亞病夫,所以俄、土之間的關係也很複雜。俄羅斯的貨輪在必經之路伊斯坦布爾海峽的航道上,沒少被土耳其刁難,因此這個出海口也被牢牢限制了。

總結來說,嚴寒氣候讓大部分的俄羅斯地區不得不看天吃飯,出海口的限制,又讓他們的對外貿易活動全靠緣分。

前路鋪滿攔路石的俄羅斯,到底還有沒有希望成為超級大國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有希望,而且我話就放在這,未來60年內,俄羅斯一定會加速崛起,重振雄風!這麼說的依據有兩點:

俄羅斯是個老天爺追著喂飯的國家。

他們的領土面積排世界第一,具體有多大呢?1709.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個美國、5個印度,比整個歐洲大陸都要大,可能西邊的人剛起床看日出,東邊的人就已經在準備晚飯了。

面積大就算了,他們還有資源,特別是地底下儲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儲量分別排在世界第一和第八,簡直就是地球的大號倉庫!在俄烏開戰之前,歐洲國家在能源上高度依賴俄國,進口的天然氣佔全歐總消耗量的4成以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帝反制裁,停止向歐輸送天然氣之後,歐洲馬上陷入了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電費和煤氣費漲到老百姓過冬都不敢開暖氣了。

除了能源,俄羅斯還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僅2022年就收穫了1.58億噸糧食,其中小麥出口位於世界第一,佔了全球市場將近20%的份額。也就是說,通過能源和糧食這兩大硬通貨,戰鬥民族就能拿捏歐洲甚至全球市場的命脈。

溫度帶的變化給了俄羅斯崛起契機。

溫度也能決定國家興衰嗎?當然可以,因為氣溫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自然災害和環境變化,當然也能影響歷史的進程。比如咱們的朝代更迭,就和氣候溫度密切相關。

舉個例子,唐朝前中期氣候相對穩定,溫暖又降水充沛,中原地區農業和水利興旺,國庫也很豐盈,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唐盛世;到了後期,氣候變得寒冷乾旱,農業大受影響,出現了大規模災害、饑荒和疾病,特別是南北朝陷入了小冷期,整個魏晉時代都動蕩不安。再比如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人口繁衍迎來大爆發,就是因為當時氣候逐漸從明朝的小冷期恢復過來,逐漸變暖變穩定了。

看下面這歷史氣候變化圖就能發現,幾乎每個王朝的更迭興衰都和氣候有關。

我們再把眼光放遠,看看整個世界,就能知道溫度對一個大國來說有多重要。科學家們曾經研究出一個規律: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1-15度,最熱月在25-30度之間的地區,都容易誕生大國,因為這樣的氣候最有利於生產力發展。

比如從下面這種世界溫度分布地圖來看,位於這個區間的都有哪些國家呢?

美國,我們,包括西、法、德、意、葡在內的眾多西歐強國,日韓,以及印度的一部分,都處在這個範圍之內。

而且,由於全球變暖,這個溫度帶正在向北移動,根據研究表明,60年後,也就是2080年左右,這個溫度帶就會挪動到俄羅斯了。

這會給戰鬥民族帶來哪些機會呢?

首先是冰川融化,附近海域不再被凍住,貨輪能通暢航線,意味著俄羅斯的37650公里的海岸線將不再是雞肋,他們可以迅速建起真正繁盛的國家大港口,甚至還能優化海運路線,讓目前的航海格局重新洗牌,然後俄羅斯在全球貿易中大量獲利。

其次是海平面上升,沿海國家和城市會被侵襲,比如日本這種四面環海的島國,到時候也許一大半都會被海水湮沒。而像老美這樣的海權國家,沿海都是發達城市,而一旦海平面上升,主流城市的湮沒對一個國家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相比之下,俄羅斯的重要城市很少分布在沿海,即便海平面上升,他們的損失也不會像其他國家那麼大。

最後是凍土層化凍,俄羅斯的凍土封閉了幾百年,最堅固的機器都很難鑿穿,但氣候變暖後,凍土化凍,資源的開採效率會大大提高,俄國人也不用再擠到靠近歐洲那塊地居住,而是分散到廣袤的西伯利亞,加入到對國家的建設中去。

溫度帶的變化,讓60年後的俄羅斯不再受凍土層和海上冰川的限制,屆時價值極高的出海口,和無數能開採的資源,能讓他們迎來一個無嚴寒氣候、出海口增多、與各國來往密切、經濟發展提速的新天地,不愁登不上超級大國的寶座。好了,今天咱們就講到這裡,你認可這種說法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