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一次、10月一次,現在這個國家總統又來中國了。
應中方高層邀請,日前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的專機已經抵達北京,對中國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這是2024年以來,米爾濟約耶夫首次對外國事訪問,其選擇中國作為首訪目的地,充分反映了對中烏關係的高度重視。時隔3個多月,米爾濟約耶夫再次來華所為何事?分析人士猜測,或許是為了中吉烏鐵路工程的問題。
中吉烏鐵路項目,顧名思義,這是一條連接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的鐵路。該項目的構想源於1997年,目標是打造一條高效快捷的地區內運輸通道,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根據規劃,中吉烏鐵路全長約523公里,其中中國境內路段213公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約260公里,烏茲別克境內則是50公里左右。這個鐵路線路的建設,不僅能夠縮短中國與歐洲以及中東地區之間的運輸距離,還將在經濟和政治層面對沿線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吉烏鐵路的建成將使得貨物從中國出發到達歐洲和中東的時間顯著縮短。與現有的中國至歐洲的線路相比,預計可以節省大約900公里,同時簡化的報關等流程,能為全程節省7至8天。這對於提升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鐵路的建成也將有助於促進區域內的資源整合和市場融合,助推中吉烏三國在農業、能源、製造業等領域的合作,為沿線國家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和就業崗位,有助於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儘管鐵路建成後的優勢是顯著的,但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尤其是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把中亞看作自己的「後花園」,對於其他國家的介入,始終抱有警惕之心。所以,在中吉烏鐵路的建設過程中,俄羅斯一直沒有讓步。直到去年,俄羅斯終於鬆口,這個等了20多年的項目才有了開工機會。
根據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的說法,他已說服俄羅斯不再反對中吉烏鐵路項目。這一表態似乎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然而這並不足以代表最終結果。由於俄烏衝突的存在,面對中吉烏鐵路項目,莫斯科可能出於自身困境而選擇了某種程度退讓。但隨著時間推移,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優勢盡顯,有望重新以更加強勢的姿態,重塑其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
再者,若中吉烏鐵路落成,將對俄羅斯掌握的南北運輸走廊構成直接競爭。這條新走廊將為貨物提供更多元化的運輸路線選擇,改寫當前由俄羅斯主導的地區交通格局,因此,中吉烏鐵路要想順利推動,未來必然少不了要和俄羅斯討價還價。
而去年5月中國和中亞五國在西安舉行峰會之後,中吉烏鐵路項目得以順利推進,如今米爾濟約耶夫再次訪華,無疑是為了進一步確保該項目順利開工。
有意思的是,對於米爾濟約耶夫此訪,俄羅斯還沒說什麼,與中亞沒什麼關係的印度率先跳出來反對。就在米爾濟約耶夫訪華前一天,印度駐中亞的前外交官斯托布丹發文警示,稱中吉烏鐵路若得以實現,將有可能動搖印度在中亞的利益,同時削弱俄羅斯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傳統影響力。若不及時採取措施,結果就是中國一家獨大,中亞地緣政治格局徹底被改變。
搶在米爾濟約耶夫訪華之前發布這篇文章,印度的用意昭然若揭,就是想通過輿論影響美俄等國,進而阻止中亞國家與中方合作。
此外,印度也有打入中亞的計劃,他們的設想是通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路向西進入中亞,可巴基斯坦是印度的死對頭,印度只能從阿富汗下手,為此過去20年印度沒少往阿富汗身上投錢,然而塔利班掌權後,印度的計劃全泡湯。
眼看中亞國家和中國合作越來越緊密,印度自然不樂意。只是俄羅斯這個最大的攔路虎都鬆口了,印度的話自然沒人會聽。說一千道一萬,印度有這種寫文章的功夫,不如多想想怎麼促進內部改革、增強經濟競爭力、提升區域合作水平,,這才是印度應對挑戰、增強影響力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