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政協八屆五次會議開幕,「預製菜」「龍頭地位」等詞引關注

封面新聞記者 杜卓濱

1月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樂山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會上,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圍繞樂山市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1月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樂山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 龔啟文 攝

其中,「預製菜」「龍頭地位」等辭彙引關注。

代表農工黨樂山市委會發言的委員何雯稱,預製菜產業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市場餐桌,是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有力抓手。建議樂山搶跑預製菜產業「新賽道」擦亮「樂山味道」金字招牌,推動預製菜產品走向消費者餐桌。

「龍頭地位」一詞則是羅梨丹委員代表民建樂山市委會發言時提到的,她稱,要夯實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遺產龍頭地位,盤活樂山文旅存量資源,進而推動樂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預製菜」:

打造國家級加工園區,推動產品走向餐桌

「預製菜」正在成為樂山的關鍵詞。1月4日,市中區提出要高標準打造四川首個川菜預製菜產業園———樂山味道·川菜預製菜產業園,並立足該園區培育1000億元的預製菜產業集群。

此次,何雯將預製菜一詞帶上兩會,進一步建議,要將預製菜產業園打造為國家級農業食品加工園區,完善產業鏈條,推動預製菜產品走向消費者餐桌。

何雯建議將預製菜產業園打造為國家級農業食品加工園區。圖片來源:樂山市市中區融媒體中心

在何雯看來,樂山作為上河幫川菜的發源地,有著「食在四川,味在樂山」的美譽,發展預製菜產業潛力巨大。「特別是《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的意見》也明確支持樂山建設樂山味道·川菜預製菜產業園,極大增強了樂山發展預製菜產業的信心。」何雯稱,潛力大信心足的同時,樂山也存在預製菜產業市場競爭力還不強,樂山味道的品牌效應未充分體現等不足。

為此,她建議樂山一要加快制定樂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二要完善產業鏈條,促進預製菜上下游融合;三要強化體系建設,提升預製菜規範化水平;四要推動創新發展,增強預製菜市場競爭力。

具體內容包括,將樂山味道·川菜預製菜產業園打造為國家級農業食品加工園區,鼓勵預製菜企業和上下游企業集中入園發展;打造提升「樂山味道」區域公共品牌,重點申報「樂山甜皮鴨」「樂山蹺腳牛肉」「牛華麻辣燙」等地理標誌產品;建設綠色健康、優質安全的原輔料生產示範基地和規範化、標準化的加工車間;拓展市場銷售,在旅遊景區開設預製菜體驗店,推動預製菜產品走向消費者餐桌;針對樂山特色美食,制定預製菜地方標準,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甜皮鴨。圖片來源:樂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還要構建冷鏈物流體系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強化預製菜『從產地到餐桌』全鏈條監管。加大預製菜知識科普力度,打消消費者顧慮,切實維護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何雯說。

「龍頭地位」:

夯實地位,盤漲世界遺產資源

羅梨丹認為峨眉山——樂山大佛已處於世界遺產龍頭地位。在大會上建議積極爭取峨眉山和樂山大佛兩個核心景區的規劃修編批複,高質量實施峨眉後山打造、萬佛頂等擴容提質工程,夯實地位,進而盤漲世界遺產類資源。

羅梨丹稱,《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樂山打造「享譽全球的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為樂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近年來,樂山圍繞「產業強市、旅遊興市」實踐定位,建設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風、嘉州韻的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單一、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不夠、旅遊人才結構性缺乏等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了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因此,她提出了上述建議,稱要加快推動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爭創世界級旅遊景區,促進峨眉山、大瓦山與瓦屋山、轎頂山景區聯動,做強大峨眉旅遊圈。

峨眉山。嚴易程 攝

東方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保護服務中心 供圖

在她看來,樂山的世界遺產類資源還包括東方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她提到,綜合賦能東風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一體化科學規劃東風堰、造紙、年畫等資源,打造樂山「非遺」區域品牌,形成世界遺產領軍扛旗、周邊非遺乘勢而上的局面。

此外,羅梨丹還建議要盤活「沫若」文化、茶文化、鹽文化、紅色文化、樂山佛文化、彝文化、武術文化等文化型資源,再現《神秘大佛》《風雲》對樂山知名度的影響;盤大地標性文旅資源,種好地標「茉莉花」,將犍為世界茉莉博覽園打造成樂山「方特」。建好沙灣三線遺產「紅房子」,做強犍為工業遺產「小車子」、黃村井「煤洞子」,綜合開發金口河軍工遺產;盤好特色博物館資源,綜合打造抗戰精神+樂西公路抗戰博物館、三線精神+鐵道部博物館、創新精神+手工造紙博物館、開拓精神+鹽業博物館、鄉土文明+農耕博物館等。

針對人才資源,羅梨丹建議要用活懂工程的人才,確保文旅資源整合「本土化」;用活懂投融的人才,促進文旅資源開發「增值化」;用活懂文化人才,助力文旅資源發掘「深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