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土的天花板:質量總體優秀,但也有5大硬傷

前面的12.07文章,梳理過印度自然條件(天賦)好的方面,包括:1.國土廢地比例小,耕地面積達150萬Km²以上,比中國(據2017地理普查約139萬Km²)還大;2.屬於熱帶但不算特別低緯度,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熱量、降水多,適宜植物生長繁茂;3.位置居於東西方中間,在南亞次大陸一家獨大;4.人口年輕化,勞動力和潛在的消費市場大。

但同時,印度的自然條件方面,也有不少缺陷,挑戰巨大。

第一、陸上地緣安全性差

北方:印度核心區域——恆河平原,經濟和人口密集,緊貼著地球上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一個是不毛之地,居高臨下,一個是腹心之地,被人泰山壓頂,世界上陸地邊界地緣劣勢最差可能就這裡了。

▲看這兩塊區域的人口密度對比,最容易理解三鍋的焦慮

西方:古印度本來也是兩河文明(印度河-恆河),與我國的兩河文明(黃河-長江)對等,雖然兩條河及流域的規模都小了一號。但現在,印度河流域大部分屬於巴基斯坦,等於我國沒有黃河流域?兩河文明少了一小半不說,核心區域西邊對著世仇門戶洞開,無險可守。

▲俄羅斯地圖藝術家Anton Balazh 製作的一組3D地形圖的南亞部分,印巴邊界不大的沙漠,一馬平川。

第二、沒有大河入海口南

亞最大的水系是恆河-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水系。雅魯贊布江源頭和上游在我國西藏自治區。恆河水量大、流域廣、平原肥沃,是世界級的大河之一。然而,這條印度的「母親河」缺點很多,方向不好,流向了航運的死角,航運如果從孟加拉灣入海會增大上千公里運距;更糟糕的是,入海口、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主要部分在孟加拉國。相當於我國長三角在外國手裡?

第三、熱帶季風氣候比較極端

印度大部分國土畢竟位於低緯度,雖然比赤道熱帶好一點,但比中國、美國和歐洲,仍然總體太熱。所謂「熱帶無強國」,炎熱確實讓人不想動,因為活動出汗消耗身體,也容易煩躁激動,適合冥想不適合邏輯思考,多數國民得過且過,知足常樂,缺乏進取心和秩序。

另外,熱帶季風氣候是兩極分化、極端的典型,例如下圖孟買,每年雨季澇的澇死,旱季缺水而且漫長。這種氣候對水利基礎設施的要求比較高。

第四、印度礦產資源不咋樣

印度礦產資源種類不算齊全,探明種類僅有我國的一半左右;而且重要礦產資源短缺,較為豐富的有煤炭、鐵礦石、鋁土礦非金屬礦;但石油、天然氣、銅、鉛鋅、金等礦產資源非常匱乏,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的短缺制約其發展非常明顯。

印度目前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也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對外依存度則僅次於自己根本不產油的日本。

第五、印度兩側的海岸山

印度半島中南部是廣闊的熔岩高原——德干高原,兩端各有一條山脈——東高止山脈、西高止山脈,形成了陸地和海洋的屏障,有點類似巴西東南部的大地盾,封住了印度的出海通道,同時讓印度沿海平原狹小,建設不方便,海港和高原內部的聯繫也不便,卸貨之後要陸運爬坡,成本劇增。


印度2022年已經是世界GDP第5大國,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體量這麼大的情況下,全球50大港口竟然0上榜!


給人感覺印度國土的優越性主要是對農業來說的,水、土、熱、勞動力俱佳。另一方面,印度國土的5大缺陷非常明顯,這些方面令印度的天賦遠無法達到中、美這樣的頂尖程度。這樣的國土時空、硬體基礎,承載著極高的人口密度,未來這個國家恐怕仍然挑戰重重:要進一步發展,就要提升人口素質;提升勢必帶來大眾覺醒,打破等級安排;大家都不信宿命、對生活質量要求高了,資源和機會沒那麼多(例如人口第一,糧食產量不到我國一半,還要出口換匯),怎麼滿足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