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層」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是在寧德工作期間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們當前正在開展的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廣大幹部要充分領會「四下基層」制度的內涵,厚植為民服務的情懷,心繫群眾,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動第二批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當形式新,以「土」話俚語送理論入戶聚民心。理論指導實踐,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一環,將黨的最新理論送戶入門需要廣大幹部充分發揮「傳聲筒」作用。基層宣講主要面對的是一線群眾,如果只會照本宣科,很難獲得群眾理解,這就需要廣大幹部創新宣講方法,既要「上接天線」,又要「下接地氣」,學好「說學逗唱」,將文件話語轉化為群眾語言,唱響基層大地。要堅持多說一些「方言土話」、「鄉音俚語」,讓宣講落到深處,要堅持「群眾在哪裡,宣講就會走向哪裡」,充分利用「政策直通車」、「紅色宣講團」等載體拓寬宣講面,寬度廣度齊發力,推動理論宣講入耳入心。
調查研究下基層當腳步實,以「深」入群眾促調研實效得民心。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只有深入基層,才能了解最真實的基層情況,獲得最真切的民情民意。廣大幹部要堅持眼睛向下看,腳步向下邁,主動到矛盾多的地方,到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走好群眾路線,在深入田間地頭中了解民情,在走街串巷、入戶走訪中聽取民聲。以「板凳會」「田埂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聽到群眾的「畫外音」,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表面挖內核,於千絲萬縷中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以「解剖麻雀」的嚴謹態度深入細緻分析,找准對策,對症下藥,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憂心事、煩心事,實現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
信訪接待下基層當情誼真,以「誠」意真情助群眾排憂解惑順民心。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這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厚植為民服務的情懷,絕不能把信訪問題當作「負擔」,把矛盾當作「皮球」,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群眾問題難以解決。黨員幹部要把群眾當親人,主動到矛盾多的地方傾聽民聲,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記在心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用真心真情為群眾排憂解難,把信訪接待的窗口搬到村口,變「坐診」為「出診」,主動上門為群眾破解難題,找病因,出良方,確保信訪問題「件件有落實,事事有迴音」,用群眾的「臉色」檢驗幹部工作的成色,用群眾的滿意度衡量主題教育的完成度。
現場辦公下基層當身心俱,以「實」干真抓解急難愁盼暖民心。「民生之事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基層是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距離群眾最近、和群眾的聯繫最緊密,基層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幹群關係和社會穩定。黨員幹部要把基層工作做好做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把辦公桌搬到基層,搬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用「腳力」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一線,爭取矛盾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難題在一線突破,政策在一線落實。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態度、「事不過夜、案無積卷」的工作效率,推動群眾的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村門口」,困難問題及時解決在「家門口」,打破阻礙群眾辦事的「無形壁壘」,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米」。(毛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