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3大城市區劃調整前瞻:津市設區,澧縣、臨澧合併為縣級市

常德市,位於湖南省北部、湘鄂兩省交界處,是湘北地區重要的交通重鎮和物流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常德是湖南僅次於長沙岳陽的第三大經濟城市,全省第四大人口城市,曾經是湖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歷史上經濟總量曾經位居湖南第一)。常德面積1.8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1萬,目前共設有9個縣市區,其中部分縣市區體量過小,而且還存在著飛地,有必要進行合理的行政區劃調整。

鼎城區

鼎城區一分為二,北部劃入武陵區

常德目前共設有2個市轄區,即鼎城區和武陵區,其中鼎城區面積,2300多平方公里,而武陵區面積僅有412平方公里,兩個的面積差異巨大。而且,鼎城區被武陵區攔腰截斷,將鼎城區分為南北無法連通的兩大部分,形成了市內飛地,不利於城鎮建設規劃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必須進行合理的行政區劃調整。

武陵區

因此,建議對鼎城區和武陵區進行行政區劃調整,以沅江為界,將鼎城區的北部地區劃入武陵區(即武陵區以北屬於鼎城區管轄的行政區劃範圍),這樣武陵區將和鼎城區北部地區連成一片,整個行政區劃就理順了,不僅便於行政管理和城鎮建設規劃,而且還可以加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從而做大做強常德中心城區的綜合實力,培育市域經濟增長龍頭,提升主城區的輻射引領作用。


桃源縣撤縣設市,打造市域副中心

桃源縣為常德市轄縣,因陶淵明桃花源而得名,位於常德市的西南部,處於常德、益陽懷化張家界等4個地級市的交界處,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因此,可以將桃源縣撤縣設市,並將確定為常德市的市域副中心,賦予它對接益陽、懷化和張家界的戰略任務,從而加強跨市分工與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桃源縣

桃源縣是常德第一大縣市區,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在常德縣級行政區中居首位;經濟總量為492億,位居9個縣市區第一;常住人口80萬,同樣處於常德縣域第一。目前,桃源縣基本達到了撤縣設市的標準,將桃源縣撤縣設市,不僅有利於桃源縣的經濟社會發展,還可以培育市域經濟增長極,促進跨市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津市市

津市撤市設區,做大做強中心城區

津市市為常德代管的縣級市,面積僅有550多平方公里,僅高於武陵區,常住人口為21萬,是常德常住人口最少的縣市區。2022年,津市市經濟總量為208億,人均GDP9.90萬,遠超武陵區和鼎城區等兩個市轄區。所以,將津市市撤市設區,不僅可以擴大常德市區面積和發展空間,還可以提升主城區的經濟實力,增強中心城市在市域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市域經濟協同發展。

澧縣

澧縣和臨澧合併後升格為縣級澧州市,建設跨省合作的市域副中心

澧縣和臨澧縣均為常德市的轄縣,位於常德市的中北部地區,處於湖南常德與湖北荊州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澧縣和臨澧縣毗鄰,兩個縣歷史上均屬於澧州,因此可以將澧縣和臨澧縣合併以後升格為縣級市,將新的縣級市命名為澧州市,並將澧州市確定為市域副中心,賦予它跨省合作的戰略任務,從而加強常德與荊州的跨省合作,促進洞庭湖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臨澧縣

澧縣和臨澧縣合併以後,新的澧州市面積為3279平方公里,總的常住人口109萬,2022年經濟總量為683億元。新的澧州市將成為常德體量最大,經濟總量最高的縣級行政區,有望在市域經濟協調發展以及跨省合作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從而提升常德市的能級,將在區域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