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軍政府要求法國大使48小時內離境,法國政府拒絕

觀察者網訊)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法國24新聞台(France24)報道,當地時間8月25日,尼日軍政府命令法國駐尼大使48小時內離開該國。

對此,法國外交部回應稱,尼日軍政府無權提出這一要求。

尼日軍政府支持者在抗議中舉著從法國駐尼大使館取下的標牌。圖自法新社

報道顯示,尼日外交與合作國務部(外交部)發布聲明稱,由於法國駐尼日大使西爾萬·伊泰(Sylvain Itte)拒絕參加原定於25日的與尼日軍政府外長的會議,以及「法國政府多次採取違背尼日國家利益的行動」,尼軍政府已要求伊泰48小時內離境。

對此,法國外交部回應稱,法國已經注意到尼日軍政府的要求,「尼軍政府無權提出這一要求,大使的批准僅來自合法的民選尼日當局」。

另據路透社報道,25日,還有類似的聲明在網上廣泛傳播,網傳聲明顯示,尼日命令美國大使和德國大使離開該國,其措辭與驅逐法國大使的聲明一致。

不過,美國國務院當天回應稱,尼日已告知該消息並非由其外交部發布,並稱,「尚未向美國政府提出此類要求」。

路透社援引尼日軍政府消息人士和尼日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稱,只有法國大使被要求離開。

法國24新聞台指出,尼日軍政府指責法國希望對其進行軍事干預,以恢復被廢黜的總統巴祖姆的統治,並稱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是法國「口袋裡的組織」。尼日軍事政變後,西共體對其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並威脅使用武力干預。

據悉, 尼日曾是法國殖民地,1960年擺脫法國殖民統治宣告獨立,但長期在經濟、安全上依賴法國。尼日礦產資源豐富,是核電大國法國的鈾礦石重要供應國。

巴祖姆及其前任穆罕默杜·伊素福執政期間,尼日是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薩赫勒地區反恐和打擊極端組織的重要支點,是西方在西非的主要盟友,也是法國如今在西非最後的據點。法美在尼日都有駐軍,擔任教官和執行反恐任務。

法國在尼日駐有約1500名軍事人員。8月初,尼日政變軍人廢除了與法國的軍事合作協議。但法國並沒有正式承認,稱這些協議是與尼日的「合法當局」簽署的。

路透社認為,尼日和法國關係的惡化與馬里布吉納法索政變後的事態發展相呼應,後者驅逐了法國軍隊並斷絕了長期關係。

此前報道顯示,24日,馬里和布吉納法索兩國外長與尼日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奇亞尼等在尼日首都尼亞美會談,三方在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說,尼日將允許馬里和布吉納法索軍隊在尼受侵犯時進入尼日領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