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政變,馬克龍舉棋不定,美國趁火打劫,又盯上法國核企業

尼日前途未卜的政變已經讓法國核電站鈾礦供應感到擔憂,結果就在馬克龍猶豫未決之際,美國又給法國的焦慮添了一把火。

環球網報道,近期尼日發生的政變引起法國媒體高度關注,政變領導人奇亞尼公開要求取消法尼軍事協議,並下令禁止向法國出口鈾和黃金。

尼日是法國核電站重要的鈾礦供應國,有法國媒體擔心如果尼日未來將出現一位反西方領導人,將「威脅」到法國核電能源供應的安全。

在鈾礦工作的尼日工人

對於法媒的擔憂,法國能源部澄清說法國核電工業不依賴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尼日政變還沒有影響到法國在當地的鈾礦開採,即使尼日新政府停止出口鈾礦,法國現有的庫存仍可以滿足核電站大約2年的需求。

儘管法國政府嘴上說著「不必擔心」,但對失去尼日鈾礦的焦慮感顯然不是那麼容易降低的——近期社交媒體上就出現了一張疑似有關法國駐西非外籍軍團調動計劃的照片,尼日政變領導人奇亞尼也指責法國馬克龍試圖採用軍事手段解決政變。

尼日人高舉標語到法國大使館前抗議

然而,就在馬克龍舉棋不定時,美國又打算趁著尼日亂局在背後捅法國一刀。

根據彭博社的說法,近期美國工業機械巨頭「福斯公司(Flowserve)」提出要收購法國一家名為「希高(Segault)」的公司,但遭到法國政府強烈反對。

雖然在美國媒體口中,希高只是一家「員工不到100人的小公司」,但它卻是法國核工業的戰略資產。希高公司成立於1921年,以生產核鍋爐房閥門系統享譽世界,如今已經成為法國核電工業重要的零件供應商,並向法國核潛艇「戴高樂」號航母核反應堆提供工業閥門

對於馬克龍來說,希高公司還有著特殊的政治意義。它曾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子公司,至於後者如何被美國政府長臂管轄肢解,最終被美國通用公司以低價吞併的過程已經不必過多贅述,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馬克龍正是與美國談判的法國官員之一。

希高公司生產的連接閥,資料圖

阿爾斯通的遭遇無疑是對馬克龍「歐洲自主」雄心的嚴重打擊,也正因為這段往事,美國「政治」網站毫不掩飾地宣稱,福斯公司對希高的收購案並不是純粹的商業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馬克龍在訪華期間因呼籲歐洲不應該捲入台灣問題,從而惹惱了美國盟友。

可問題是,難道美國就是這麼對待自己的盟友嗎?

今年5月底福斯公司就曾提出要收購希高公司,但荒謬的是,對於法國核工業的戰略資產,美國企業僅開出了2.44億美元的低價——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說是對法國赤裸裸的羞辱。

馬克龍能頂住美國施壓嗎?

當時法國政府和各黨派表現出了罕見的團結,收購案被馬克龍暫時彈壓下去。

結果3個月後,就在法國騷亂剛剛平息,社會秩序還未恢復穩定,電力價格飛漲,尼日政變又將影響法國核電站原材料供應之際,美國又打算趁火打劫。

現如今就看馬克龍能否繼續頂住美國壓力,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法國政府已經敲定了一項保下希高公司的協議。

顯然如果馬克龍選擇強硬回應,這勢必將在美國和法國之間再次引發一場外交風波。當然如果馬克龍能成功頂住美國施壓,維護法國經濟和政治利益,那麼歷史對他的評價或許會再上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