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要「強行訪華」?為何中國態度略顯冷淡?

最近中美兩國頻繁的外交往來成為了矚目之焦,比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比如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訪華,短短的時間內,美國兩大重量級的人物都來訪華,這意味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重要,中美頻繁的接觸動態,更是引發了國際間的一陣軒然大波。讓人驚訝的是,俄羅斯也坐不住了,普京突然宣布期待再次訪華。

然而,相對於普京的熱切,中國似乎態度略顯冷淡。中俄關係一直都是戰略合作夥伴,為何出現這樣的態勢轉變?這背後意味著什麼?

前不久,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秘書佩斯科夫在一場記者會上透露,普京對於再次訪華翹首以盼,並已經計劃好了行程。尤其是在提及當前是中俄兩國築牢友好關係的大好機遇時,他表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其實,俄羅斯駐華大使已經透露,普京或將應邀於10月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出席,也就是說,到時候中俄雙方是能碰面的,而且距離的時間也沒多久了,普京這麼急哄哄地想要訪華,無疑不是在讓中國為難。

所以,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很保守,甚至稍顯冷淡。在面對記者的提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雖予以回應,但卻明確表示,今年確實會在中國召開國際合作論壇,但時間並未確定。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俄方不要這麼著急,等到該論壇召開了以後,中俄再針對訪華進行明確商討。

這並不是中國對普京訪華的抵觸,而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今年年初,中俄兩國已經就多個領域達成了合作共識,雙方頻繁的往來表達了充分的認同和期待。然而此時再次進行交流,如果沒有著急處理的重啟事務,顯得有些匆忙。相反在年底的「一帶一路」論壇後,再對接商務活動才更為理想。

可是現如今,中美之間的交流頻繁,如果這個當口貿然拒絕俄羅斯,無疑會打擊到俄羅斯的信心,也可能引發其對中國心存疑慮。

而現階段中俄兩國的關係,儘管良好,卻並非磚石般堅固,稍微的波動都可能引發裂縫。我們必須謹慎對待,避免無意中傷害到這段互信的友誼,讓其誤解我們的真實意圖。

所以,對於普京的提前發出訪華計劃,中國婉轉但牢固的表達出保持現狀的想法。中國外交部的反應並沒有正面拒絕,但卻明顯希望俄羅斯抑制衝動。

但是中國的立場並未得到俄方的理解。他們在同樣的時間內向全球宣布,普京的訪華計劃,「已經提上了日程」。這顯示了俄羅斯對中俄關係緊張的危機感,希望通過訪華能初步掌握中國的態度,進一步確立兩國的良好關係。

其實俄羅斯的意圖我們也是理解的,這是他們為了彌合兩國關係差異的合情合理的反映。儘管此舉讓我們處境微妙,但我們仍需要接納,畢竟遠方朋友的到來,我們應以禮相待。

我們期待普京的訪華,能為中俄關係帶來新的火花。中國,將懷著開放的心態歡迎普京的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