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用金錢「收買人命」,招募5.2萬名僱傭兵,籌備春季大反攻

4月15日英國廣播公司爆出猛料稱,如今烏克蘭軍方為籌備春季大反攻,向全球招募5.2萬僱傭兵,而這5.2萬僱傭兵已經通過各種渠道進入烏克蘭,並且已被分配在烏克蘭軍隊中。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這一新聞後立即做出進一步分析認為,如今烏克蘭軍方已經籌備了10萬兵力用以進行反攻,而在這10萬兵力中便有5.2萬是僱傭兵。目前的問題在於,僱傭兵的比例超過了烏克蘭的國防軍,烏克蘭指望這兩種類型的軍隊配合作戰,並在烏克蘭戰場上打贏強大的對手俄羅斯軍隊。英國廣播公司對此給出了悲觀結論,雖然存在一定可能性,但基本上毫無勝算,英國廣播公司的這一結論比較值得贊同,做出這一判斷也基於多方面考慮。

第一,僱傭兵本身就是為錢而戰。所謂的僱傭也就是遵循最基本的市場原則,一方給錢一方賣命,問題在於,僱傭兵雖然是為錢而戰,也是為了錢出賣自己的性命,但大家都是聰明人,都記得一句話,有命賺有錢花才是人生的真諦,否則錢還在人沒了,無疑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因此,雖然目前全球有5.2萬名僱傭兵進入烏克蘭軍隊,但是否能夠在戰場上真正發揮出烏克蘭軍方想要其發揮的精神,發揮出忘我地與俄羅斯戰鬥到底的血性與勇氣,還真得打一個問號。自從俄烏衝突爆發後,烏克蘭軍方為彌補自己兵力不足的問題,曾經幾次三番地向全球發出招募令,只要外國人符合一定條件就可以進入烏克蘭。烏克蘭政府為其提供相應的薪金保障,外國人就可以上戰場並與俄羅斯戰鬥,戰鬥打贏後,按照成果大小的標準進行相應薪資分配。

目前的問題在於,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經快500天,如果烏克蘭僱傭兵真的戰鬥力爆棚,烏克蘭早就將俄羅斯打出去了。如今外界看到的現狀卻是,烏克蘭依然要通過招募僱傭兵的方式彌補自己的兵力不足,這隻能說明,指望為錢而戰的僱傭兵保衛烏克蘭,還真是一個夢想。僱傭兵不是澤連斯基,不是列茲尼科夫,也不是庫列巴,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烏克蘭舞台上盡情表演,是因為這些人掌握了財政分配大權,能夠從美國軍援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這些應聘而來的僱傭兵只是爛命一條,不能指望這些人真的願意為烏克蘭而戰,不知道為何而戰的軍隊必然是烏合之眾,只知道為錢而戰的軍隊更是土雞瓦狗。

第二,英國廣播公司得出悲觀結論的原因還在於,僱傭兵進入俄烏衝突,實際上已經不是新鮮事。目前俄羅斯的瓦格納軍事集團,從相當意義而言,就是俄羅斯政府豢養的僱傭兵,但問題在於,這一僱傭兵組織得到俄羅斯政府與軍方的大力支持。這也就意味著,雖然瓦格納名義上是僱傭兵,但卻獲得了強大的國家資源支持,這就使得這支僱傭兵雖然也是為錢而戰,但總體上而言,仍帶有一定的國家色彩,也受到過相當的技術、戰術訓練,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國家民族意識。目前的問題在於,烏克蘭從全球招募的志願兵與僱傭兵是為錢而來,這些人到了烏克蘭可謂已經完全放開自我。原本他們拿錢賣命時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僱傭兵不受《日內瓦公約》的戰俘條款保護,一旦在戰爭中遇到俄羅斯軍隊並且拒不投降,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被就地消滅。

在自身性命根本得不到任何法律保障的情況下,這些僱傭兵在戰場上的瘋狂行為也一定會進一步敗壞整個俄烏戰場的紀律,也會使得整個俄烏戰場最終變成絞肉機。經常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不是烏克蘭士兵槍殺俄羅斯戰俘,就是俄羅斯軍人槍殺烏克蘭戰俘。儘管對這些流傳出的視頻,外界沒有辦法通過多渠道驗證內容的真假,但最起碼向外界釋放出信號,僱傭兵大量介入俄烏衝突後,一定會俄烏戰場變成真正的人間煉獄。由此帶來的戰場風氣以及由此造成的整個俄烏戰場的殘酷性、血腥性,可真就是冷戰結束後的人類社會的第一遭,這種破壞性影響對於烏克蘭而言卻是致命的,畢竟當前戰爭是在烏克蘭的領土上打起來的。

第三,之所以贊同英國廣播公司的結論,認為烏克蘭僱傭大量僱傭兵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春季大反攻,還是因為僱傭大量僱傭兵一事,一方面證明在美國與北約的支持下,烏克蘭政府還是有大量金錢可以用來收買人心與人命,另一方面也確實說明,俄烏衝突拼的就是國家的綜合實力。如今的烏克蘭除了澤連斯基、庫列巴這樣的「口嗨」政客外,烏克蘭人民可謂是飽受戰爭屠戮,戰前4000多萬人口如今流落在外的就有1000多萬,跑到國外的1000多萬人中還有很多是烏克蘭精英分子。如今,還想將留在烏克蘭國內的這些老弱病殘都抓到軍隊中並投入到戰爭的血獄中,澤連斯基政府這樣的做法最終導致的結果便真的是,美國與俄羅斯戰鬥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人都沒了還要這些地也沒有用處,也許到那時真的實現美國猶太資本與波蘭統治集團的共同目標,也就是騰籠換鳥,到那時烏克蘭真的是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