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1日訊 10月11日,中共聊城市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舉行「聊城這十年·開發區」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開發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新時代新征程接續奮鬥的生動實踐。
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賈鵬柱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也是開發區自我突破、跨越趕超的十年。十年來,開發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市工作部署,拼搏奮鬥,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前行,在穩中求進中奮發有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民生福祉改善,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十年來,堅持砥礪前行、埋頭苦幹,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
作為聊城市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開發區緊緊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攻堅克難,銳意改革,譜寫了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2013年,開發區成功晉陞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經濟發展正式步入「快車道」。回顧這十年,全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83.5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71.76億元,實現翻番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分別增長3倍、1.8倍。社會消費品總額達142.47億元,是2012年的4.4倍,佔全市比重的15.5%。2021年,在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中排名第116位,較上年前進76個位次,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十年來,堅持搶抓機遇、奮勇爭先,產業轉型發展實現新突破。
緊緊錨定「打造全市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目標,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全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基礎更牢、勢頭更強。回顧這十年,開發區致力於產業集群發展,堅持以大項目引領大調整、以大產業帶動大發展,聚集形成了金屬精深加工、生物食品醫藥、新能源汽車製造、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集群。其中,金屬精深加工產業總規模突破300億元;重點培育的乖寶寵物集團,即將正式登陸深交所。回顧這十年,開發區致力於產業創新發展,深入實施中小企業「育苗扶壯」梯度培育計劃,製造業技改投入累計突破80億元,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聚焦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進院士3人、省級及以上重點人才14人,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建成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創新平台等29家,培育省級各類創新型企業118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其中國家級「小巨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3家,科技創新正引領開發區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十年來,堅持聚力改革、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開放取得新成就。
始終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突出抓實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邁出堅實步伐。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企業登記便利化。成功打造企業開辦「4012」、企業遷移便利化通辦互認、「水城幫辦+」等服務品牌,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企業開辦指標,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始終處於第一梯隊。截至目前,全區企業主體數量達23064家,註冊資本總額突破1562.5億元,分別較2012年增長10倍、12倍。精簡辦事流程,紮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改革。工建全鏈條審批時限壓減60%以上,陳李濟、中泰表業、北科新材料等項目「十證齊發」,刷新了全省「拿地即開工」新紀錄。深化對外合作,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對接日韓、歐美等地區,成功落戶韓國希傑集團、荷蘭帝斯曼等世界知名企業,近5年累計簽約招商引資項目368個,實際使用外資2.03億美元。其中,韓國希傑集團在我區實現「十連投」,累計投資超5.1億美元。精準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搶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重大機遇,設立區級外貿專項資金,著力擴大外貿規模,1-5月份RCEP成員國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約6097.82萬美元,同比增長104%。
十年來,堅持用心用情、務實重干,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民生領域支出佔比穩定在80%左右。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十年來,新建、改造中小學18所、新增學位13095個,率先完成全面改薄和消除城區學校大班額工程。醫養水平顯著提升。高標準改建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域構建了15分鐘健康服務圈。2019年,投資4500萬元順利完成開發區中心敬老院建設,在全市率先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創新推出「十助一樹兩維護」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轄區老年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鄉村振興成果豐碩。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區840戶、167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突出抓好美麗鄉村建設,建成農村新型社區5個,「村村通」「戶戶通」、清潔取暖改造、農村改廁等工程實現全覆蓋,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33個,農村人居環境實現美麗蝶變。
十年來,堅持科學布局、破舊立新,城市面貌品質實現新提升。
堅持以建設「創新創業新高地,宜商宜居新城區」為統領,優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全力建設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的現代化新城區,精心打造人民群眾美好家園。基礎設施加速改善。啟動「三橋兩路」、東外環路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5公里,消除斷頭路31條,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全面增強。中華路跨徒駭河大橋成為市民打卡網紅地。城市框架全面拉開。一體推進主城區和物流園區城市建設,持續拓展北部城區發展空間,建成區面積由2012年的18平方公里,擴大至35.2平方公里。居住環境日益優化。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十年來,累計建成棚改社區13個,惠及群眾7萬餘人。新建公廁40個、城市公園、口袋公園11個,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星光會展中心、當代國際中心、紅星美凱龍、國際金融中心等商業綜合體「拔地而起」,開發區已成為全市商業最密集、最繁華、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十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繪就新畫卷。
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積極推動產業綠色發展。2016年以來,壓減煤炭消費16萬噸,金源新能源風電核心裝備項目、博遠氫燃料電池雙極板項目、華潤電力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等一大批「低碳」「零碳」項目相繼落地,綠色正成為開發區最亮麗的發展底色。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十年來,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全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累計改善33.3%,PM2.5平均濃度降至42微克/每立方米,優良天數達到241天,優良率由33.7%提升到66.2%,城鄉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土壤污染防控成效明顯,獲評「中國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現在,藍天白雲成為常態,觸目所及皆是綠水青山。
十年來,堅持刀刃向內、從嚴治黨,政治生態建設呈現新氣象。
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建作為第一責任,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區政治生態向上向好。突出抓好政治建設。紮實開展系列黨內集中教育,引領全區上下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全區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突出抓好作風建設。常態化開展作風能力提升活動,進一步樹牢「辦實事、辦管用的事」理念,全區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維穩安保、脫貧攻堅、防汛救災等大戰大考中,聞令而動、衝鋒在前。突出抓好組織建設。2019年以來,創新開展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U40優選」村級後備幹部工程,基層組織堡壘作用更加彰顯。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十年來,村集體收入平均增長近4倍,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佔比達到30%。突出抓好隊伍建設。持續優化幹部隊伍結構,高學歷人員比例上升至66.4%,較2012年提高了20.1個百分點。堅持實幹實績用人導向,注重急難險重一線選人用人,今年抽調102名年輕精幹幹部擔任「網格第一書記」和攻堅小隊,到一線摔打鍛煉、服務群眾、破解難題,塑造了「有事就找網格書記」的便民品牌。突出抓好廉政建設。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正風肅紀反腐,一體推進「三不腐」重要方略,全區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
閃電新聞記者 趙赫 聊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