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10月8日,「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信陽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信陽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並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信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谷昌豪介紹,信陽市委深入謀劃實施「1335」工作布局,將「基層基礎突破」作為「三大突破」之一,大力推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工作,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打通國家治理「最後一公里」。
信陽市堅持黨建統領,強化系統思維,突出改革創新,找准基層治理創新的五個支點,探索構建了「五化」治理體系。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推進指揮一體化。聚焦基層治理碎片化、分散化等問題,堅持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市委「大腦中樞」、縣區黨委「一線指揮部」、鄉鎮黨委「龍頭」和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實現黨建「一子落」、治理「滿盤活」。二是優化組織架構,推進權責明晰化。聚焦縣鄉村三級組織架構不優、運行機制不暢、人員分工不合理等問題,構建「王」字型治理架構,做優縣區「頂線」,縣區黨委側重抓總;做強鄉鎮(街道)「中線」,規範機構設置,做實職能模塊;做實村(社區)網格「底線」,實施分崗明責、網格管理;做暢聯動指揮「豎線」,實現組織架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使黨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三是聚焦事權匹配,推進條塊協同化。聚焦解決鄉鎮(街道)事權不匹配、條塊不融合問題,以「一支隊伍管執法」、「政務服務就近辦」和「縣鄉協同事項聯辦」三項改革為重點,將基層迫切需要且能接得住的行政執法事項和154項服務事項依法下放鄉村,構建「基層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實現了事權匹配、縣鄉協同。四是實施數字賦能,推進流程數字化。把數字轉型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搭建以自下而上群眾訴求辦理、自上而下高效精準指揮、數字平台與「12345」熱線橫向聯動「三項功能」為主的「H」型數字平台,以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著力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讓群眾辦事更方便、讓政府管理更高效。五是以結果為導向,推進督考一體化。破解督而不用、考而不實、考用脫節難題,成立督查考核獎懲委員會,下設大督查辦和大考核辦,將日常督查與綜合考評、獎懲激勵深度融合,創新開展「三評兩比一綜合」考評,精準識別幹部的德才素質和實績表現,激勵各級各部門和黨員幹部躬身入局、實幹立身、擔當作為。
從目前情況來看,各項工作運轉有序,基層治理成效初顯。一是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推動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將政務服務大廳搬到群眾「家門口」,實現「一門式辦理」;信陽全市1.25萬戶群眾獲評「三星文明戶」,享受「四免一優先」優惠政策;開展「餃子宴」5300多場次,尊老愛老敬老蔚然成風;暢通「12345」熱線,開通民意直通車,實行接訴即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強烈。二是提振了幹部的精氣神。實施「減縣增鄉」,從縣區下沉6734名人員到鄉鎮(街道),充實了基層力量。通過規範分工、模塊管理,既給「舞台」又壓「擔子」,讓幹部有了「壓力」;樹立一線選人、憑實績用人導向,讓幹部有了「動力」;結合「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跟進培訓,提升實操能力,讓幹部爆發了「潛力」。現在,全市幹部爭相到項目建設一線、基層治理一線建功立業,各類工作專班成了「香餑餑」。三是激活了基層的源動力。全市村(社區)增配「兩委」幹部1951名,劃分基礎網格1.79萬個、配備「一長三員」8.86萬人。全市3461村(社區)黨組織積極開展「五星」支部創建、「三零」創建,與機關黨支部結對開展「支部聯支部」活動,基層黨組織活力迸發。「一約四會」等自治組織活躍鄉村,激活了基層「一池春水」,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今年以來,全市湧現出市級「基層治理標兵」198名。(朱麗文 董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