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事件調查出現轉機,外媒接連報道:美軍機在事發區域反覆飛行

北溪事故,讓東歐地區局勢再次蒙上了一層陰影。在國際媒體關注俄羅斯重要天然氣管道報廢的同時,有關於誰是「幕後黑手」的推測,也出現在各國媒體的報道中,只是這些報道都沒有確鑿的證據。然而,事故調查終於迎來了轉機,因為英國媒體爆料指出,曾經在事發海域上空,拍攝到美國軍機反覆低空飛行。

早在一周前,瑞典和丹麥兩國就同時宣布,北溪管道事故不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而是有預謀的破壞行動。隨後,兩國再次指出,直接導致北溪管道破損的工具是高強度炸藥。不過,瑞典和丹麥兩國,都沒有指出哪個國家策劃和實施了此事。但是不要忘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現在就有媒體公布了「重要證據」。

路透社》指出,曾經有人拍攝到了美國軍機,曾在北溪管道被破壞的事發海域上空反覆飛行,似乎在波羅的海海面上尋找一些其他國家不知道的東西。說白了,英媒這篇報道,就是在暗示美國軍方與北溪管道被炸脫不了關係。事實上,這也不是媒體首次報道美國軍機出現在事發海域了。

早在幾日前,俄羅斯媒體就公布了一些照片,指出美國軍機多次出現在北溪管道附近,更是在北溪泄露前,在事發海域上空多次飛行。結合上俄羅斯外交部指出的「誰受益誰就是兇手」,美國似乎已經成為了有證據指向的「頭號嫌疑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大部分網民和媒體的看法,畢竟美國的動機實在是太過於明顯。

最近一年時間內,拜登政府都在要求歐盟與俄羅斯深度切割,同時要求德國徹底凍結北溪2號。俄烏衝突後,北溪2號徹底被打入冷宮。與此同時,歐盟國家也走上了反俄道路,徹底與俄羅斯撕破臉了。隨後,俄歐天然氣貿易遭遇寒冬,俄羅斯不再大量出口天然氣。

而這樣的天然氣寒冬,也給予了美國機會。美國LNG商船不斷的往返於美國和歐盟國家之間,將大量的美國液化天然氣送到了歐盟國家。而歐盟國家失去的不僅僅是大量資金,同時還徹底失去了能源獨立,只能嚴重依賴美國的「天價」天然氣。

對於美歐天然氣貿易的受益方,美國當然希望歐盟能夠越來越依賴美國,甚至是永遠依賴美國,而想要讓這樣的想法成為現實,那麼驅逐俄羅斯天然氣就成為了重中之重。而恰巧此時,北溪管道出現了爆炸,短時間內沒有了向歐盟國家輸送天然氣的可能。

這麼巧的事情都能發生,不是美國還能是誰。當然,美國和極度親美國家是不可能承認類似推測的。不僅於此,美國及其盟友甚至還反咬一口,指出俄羅斯才是北溪事故的「幕後黑手」,目的是破壞美國和歐盟的「團結」,進而讓俄羅斯尋求一線生機。

然而,這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北溪管道的存在,會讓俄羅斯在俄歐問題上佔據部分主動地位,而失去了這些管道,歐盟國家可能就不會再向俄羅斯妥協,因為就算是妥協,也無法獲得足夠天然氣了。

因此,俄羅斯主動不可能是北溪事故的「幕後黑手」,再配合上現在外媒接連爆料的「美國軍機在事發海域活動」,、「美國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那麼真正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也就非常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