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威脅奏效!為避免軍事衝突,媒體曝歐盟施壓立陶宛服軟

立陶宛這個國家,僅有螢火之光卻總想把自己當柴燒,典型的心中沒數還愛犯渾。在台海問題上毫無來由得罪中國不說,如今又把強鄰俄羅斯往死里得罪,生怕自己作死不夠快的節奏。上月底,立陶宛突然宣布對加里寧格勒實施封鎖,限制俄羅斯貨物過境。

雖然立陶宛打著歐盟的旗號,但身陷烏克蘭戰場的俄羅斯仍對此迅速作出反應,並公開出多種反制方案,其中就包括動用武力打通俄本土到加里寧格勒的陸地交通線等。從莫斯科方面的反應來看,俄羅斯人顯然是準備動真格的,私下傳遞的信號恐怕只會比檯面上更清晰。

一場烏克蘭戰爭就已經讓整個歐洲為之付出慘重代價,如果在波羅的海再爆發一場戰爭,對歐洲所造成的影響絕對是致命的。畢竟,立陶宛不但是歐盟成員,同時還是北約成員。這種擁有雙重身份的國家,一旦與俄羅斯爆發衝突,必將導致歐洲被捲入其中。

北約與俄羅斯爆發戰爭衝突,最樂觀的結果恐怕都是毀滅歐洲的世界大戰。正因為感受到了危險,歐盟在嘴硬的同時其實在私底下向立陶宛施壓。據觀察者網7月1日報道,有多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立陶宛與俄羅斯關於貨物過境的爭端,有望在未來數天內解決。

由於擔憂立陶宛的單方面行動,會招致莫斯科對波羅的海國家動武。在德國的支持下,歐盟官員期待與立陶宛達成相關協議,以化解該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因為歐盟很難在堅持對俄制裁的同時,承擔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甚至是擦槍走火事件的代價。

歐洲國家雖然都在支持烏克蘭,但誰也不願意自己被戰爭波及。歐盟為此提出,在不破壞對俄制裁的前提下給解除加里寧格勒封鎖設置一個前提條件,即「獲准運輸的貨物只限於在加里寧格勒使用,不能通過波羅的海港口轉向其他地方」,也算是有個台階下。

也就是說,歐盟變相將加里寧格勒從對俄制裁中排除出去,令其不再受歐盟對俄制裁的限制,與此前歐盟對俄制裁不斷「開後門」如出一轍。例如宣布實施對俄石油禁運後,但制裁範圍僅限於船隻運輸的石油產品,並不包括通過管道向歐盟國家輸送的石油。

其實也難怪,因為歐盟承受不起與俄羅斯能源供應徹底脫鉤的代價,更難以承受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的嚴重後果。所以,它們在加里寧格勒過境運輸問題上只能採取折中的手段,通過將加里寧格勒從歐盟對俄制裁中剝離,以此來解決立陶宛與俄羅斯之間的這場爭端。

立陶宛之所以切斷俄本土對加里寧格勒的部分物資過境運輸,表面上是「履行歐盟對俄制裁的職責」,但實際上就是美國在背後操控的結果。所以,即便歐盟一再表態通過外交方式解決爭端之後,立陶宛對此仍態度強硬,導致加里寧格勒危機高燒不退。

歐盟做出上述的表態實際上就是告訴立陶宛,這個鍋我們不背,以此逼立陶宛妥協。美國彭博社日前聲稱,一些西方國家很擔心,歐盟會為了避免與俄羅斯翻臉向立陶宛施壓,迫使其停止對加里寧格勒的封鎖,這樣做會允許一些「違禁商品」通過立陶宛進入加里寧格勒。

可以肯定的是,彭博社所謂的一些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和英國。對此,歐盟並沒有予以理睬,而是通過媒體警告立陶宛:「加里寧格勒對俄羅斯來說是神聖的,普京的影響力比歐盟更大。所以,歐盟必須找個折中的辦法,哪怕這種辦法對立陶宛來說可能不太公平」。

由此看出,歐盟對立陶宛的口氣已不再是商量,而更像是命令。有消息人士表示:「各方預計會在7月10日之前達成相關協議,最快將在下周宣布」。顯然,歐盟一些國家雖然已被華盛頓操控,但也不是完全不清醒,並不願意為立陶宛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

現在看來,立陶宛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儘管它背後有美國在撐腰,但歐盟才是他最大的金主。我們只見過狗搖尾巴,卻從來沒有見過尾巴可以搖狗。歐盟是狗,立陶宛可能只是狗尾巴上的一根毛,狗在必要時絕對可以做到拔毛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