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解決身邊事 根植基層向未來

昨天,來自社區、公安、文藝、醫療等領域的5位基層黨代表,走進市黨代會新聞中心,結合黨代會報告暢談各自領域發展,並介紹未來5年的奮鬥重點。

黨代表李美紅

期盼「接訴即辦」

持續賦能基層

「作為基層黨代表,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身邊的生活變化。」談到新時代首都發展,黨代表,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美紅激動地說。作為一名紮根社區16年的基層幹部,李美紅深切感受到智慧科技賦能社區工作的重要性。

2020年,李美紅率先在社區聯防聯控中引入智能化手段,安裝智能測溫雙系統門禁。2022年,電子門禁升級,健康寶、核酸檢測時間、疫苗接種情況直接顯示,這對於不方便操作手機的老年人而言,方便了不少。李美紅依託社區「大黨委」,組建多支志願者服務隊,形成「群眾動嘴,社區動腿」的服務模式。同時,打造「老街坊議事廳」,有效解決了居民普遍關注的噪音擾民、群租房等問題。談到未來5年,李美紅說:「我期盼在『接訴即辦』工作上能夠進一步賦能基層,進一步合力解決『吹哨報到』問題。」

黨代表王木香

柔性執法方式

拉近警民關係

黨代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西三旗派出所一級警長王木香,是一名穿警服的基層社區副書記。結合自己的領域,王木香說,5年來,由於平安北京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群眾的安全感得到提升。「這主要得益於公安『兩隊一室』的改革,社區警務室實現7×24小時辦公,社區民警從下社區到在社區,與居民距離更近了。現在轄區居民有了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聯繫我們,解決問題。」王木香說。在疫情防控階段,駐紮在社區的警方也採取了越來越柔性的執法方式。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時,王木香表示,她所在的社區出現過陽性病例需要封控的情況,面對居家隔離、集中隔離的要求,也有居民出現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

王木香說:「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我們是民警,你需要隔離。我們一直用同理心認真傾聽,幫助居民解決實際的困難,做通思想工作。用共情心、同理心和換位思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黨代表王凌航

開展健康教育

推進疫苗接種

「黨代會報告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極深刻印象: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作為一名感染科醫生,我深刻感受到這些年來北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變化。」黨代表,北京地壇醫院急救學科黨支部書記、急診內科主任王凌航說。

新冠病毒疫情迄今已經持續了兩年半。他說,「在2003年出現SARS疫情,面對具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的患者,我們無法在臨床上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判定其是否真的感染了SARS病毒。但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的核酸檢測能力越來越強,患者在感染初期都能夠被篩查出來,有效阻止了疫情傳播,這生動反映出醫療衛生體系取得的長足進步。」

王凌航說,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最經濟有效的途徑,但在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中,有些人產生了猶豫心理。「我建議在小學階段能夠開展相關教育,讓疫苗能夠促進人體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這將有利於今後疫苗接種的推廣普及。」

黨代表邵天帥

傳承傳統文化

播種文化種子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在新聞中心,黨代表、北方崑曲劇院演員中心副主任邵天帥現場演唱了一句崑曲,唯美的唱詞、裊裊的聲音讓與會者驚嘆。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初次參加黨代會的邵天帥聆聽了黨代會報告後,其中關於文化軟實力和大戲看北京的說法,讓她備受鼓舞。「崑曲有600多年的歷史,作為傳統文化藝術,體現了北京的古都文化和古都風貌。作為一線演員,我的責任就是傳承傳統文化,這是我一輩子都應該為之奮鬥之事。」邵天帥說。

傳承需要年輕的力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邵天帥驚喜地發現,劇場里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甚至有不少小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劇場。「我們也會積極走進校園,希望在孩子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這也是傳統文化的根。我相信我們一定會用這種最古老的藝術形式,講好傳統文化故事。」邵天帥代表說。

黨代表韓青

推進黨建引領

幫扶更多企業

「作為一名非公黨建的黨務工作者,就是要做好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樑,要把黨的聲音傳遞給企業,把國家政策傳達到企業,服務好企業、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讓黨的旗幟在非公企業高高飄揚。」黨代表、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韓青說。

韓青作為第一批從事商務樓宇黨建的黨務工作者,帶著工作14年以來的「成績單」參加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時代風帆樓宇黨建工作覆蓋面從1棟樓宇162家企業,擴展到商圈15棟樓宇1514家企業、1.5萬餘名員工。通過「吹哨報到」等工作機制,黨建引領在服務企業發展、經濟復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但在第一時間將減稅降負等政策傳遞給企業,還幫助企業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讓企業享受到實惠。

文/本報記者 劉洋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